佛岡舞被獅是佛岡湯塘鎮的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去年曾改篇參加省民族風情表演獲得了銀獎。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
在湯塘鎮圍鎮村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和十六那兩天,湯塘鎮圍鎮村的祠堂內外人頭涌涌,熱鬧非凡,人們在觀看錶演。在鑼鼓聲中,只見場中一群老太婆,在一頭醒獅的帶領下,兩人一組手舉被子、扭動身子,像傳統舞獅子一樣在玩耍,只不過龍套是被子而不是醒獅。這就是近年受佛岡人喜歡的舞被獅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舞被獅
- 流行地區:佛岡湯塘鎮
- 類別:民俗文化活動
- 時間: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和十六
起源,現狀,
起源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該村舞被獅活動起源於清朝初年,有400多年歷史。相傳,為求祖先保佑,當年該村村民決定上山找山墳,並把太祖骸骨遷回村里祠堂。人們在群山中沒有找到太祖墳卻找到太祖婆的墳墓。商量後,大家同意把太祖婆的骸骨運回村子。下午,烈日如火,人們擔心太祖婆的靈魂被陽光滅殺。可是,一大群人中沒有一人隨身帶來雨傘遮陽,正擔憂如何是好,一位剛生了男丁的媳婦提議把包孩子的被子當雨傘來用 。大家都認為可以。這樣太祖婆的骸骨就在被子下安全運回了村子。當年,該村風調雨順,人丁興旺,收成豐厚。村里人很迷信,認為是太祖婆顯靈福澤全村。為祈求太祖婆年年保佑,讓全村事事如意、人畜平安。村長建議每到元宵節都由女人在祠堂舞被獅讓太祖婆高興。之後,這種表演儀式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並且規則也有了新的內容:除堅持不準男人參加表演外,只允許當年生男丁或新娶媳婦的人家派人表演。
現狀
湯塘鎮圍鎮村的舞被獅活動在文革期間一度停止,改革開放後又興盛起來。若你有幸在元宵節來佛岡,那你不防到圍鎮村去觀看這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