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小說由兩條故事線穿插進行。
主線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楊東身為一名舞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與女主人公張蓓蓓同跳了一支舞;自此之後,曖昧的情愫在兩人之間快速萌生並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有著高中生臉龐的楊東深深讓張蓓蓓著迷,而張蓓蓓自身的一種成熟女人的魅力也深深吸引了楊東。兩人戀愛時是幸福的,相處時卻又狀況頻發,一面是城市頂層的精英女性,一面是生活底層的辛苦舞者。相愛歸相愛,不平的地位最終導致了愛情的畸形發展,一個男人終不能像寵物一樣得到女人恩寵,一次次嘗試無果的楊東最終逃離了這段愛情,隨著楊東帶回來的“小三”,這段愛情也遭到了背叛,最終由畸形發展為了變態。
次線故事中男主人公石乃瑛身為一位名聲顯赫的抗戰詩人,與女主人公舞者阿綠展開了一段纏綿亘古的愛情。伴隨主線故事情節交叉演繹。
寫作背景
嚴歌苓說,《舞男》最早是她從朋友那兒聽來的故事,說有位台灣來的富婆在上海居住時,常去舞廳跳舞,結果愛上了一位舞男。嚴歌苓把這個故事進行了一番加工。小說呈現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和當代的兩段上海愛情故事。為了寫好這個故事,嚴歌苓還專門去定製了幾套旗袍,請了專業舞蹈老師,到上海百樂門舞廳學習舞蹈,她把之前辛苦寫出來的版稅收入,投入到收集素材中,《舞男》可以說是嚴歌苓親自用腳“跳”出來的。
精彩書評
嚴歌苓寫“非正常”的男女關係總是能寫出動人之處,因為這種不同於大多數男女戀愛,甚至游離於法律許可邊界的故事往往讖越了世俗的道德觀和日常化的愛情生活,而葆有一定的傳奇性。
小說要呈現一個飛揚與安穩相生的世界,考驗一個作家藝術功力的不僅僅是怎么講那些飛揚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否寫出人生中存在著的比傳奇更穩固的內容。外在的故事情節無論如何變化,但人的本質中某些永恆的底色不會褪色,她的這部新作反而是將傳奇作為底色。
小說通過豐小勉這個“跟上海盤根錯節的底層錯節盤根的女子”所代表的“一個龐大的生氣勃勃的排污納垢系統”和“一擲千金作威作福”的“講英文講國文的黃面孔”之間的“階級對立”打造成為小說的看點之一,於是小說成了有著兩大階層深刻隱喻的故事:“大上海把所有的欺負凌辱集中在張蓓蓓和楊東身上,由他們倆對豐小勉具體執行”
——
劉揚《文學報》
節選片段
大家叫他舞師。叫他楊老師。樓梯口的小黑板上寫了白字,他的名字是“楊東”。“楊東/國標舞、拉丁舞/每周下午六點到八點。”女人們背後叫他“東東”。我也學會了: 東東是東西的發嗲的叫法。“小東東”,“壞東東”,“不知是什麼東東”。閒話間他滑過來,馬上跟我相撞,肩膀打水漂一樣擦過我,給我讓了路。好舞者全身都是眼睛,後背也曉得你過來,汗毛擦汗毛地跟你交錯。舞池小,人多,可是不礙的,一隻魚缸里裝再多的金魚,都各自游得開。魚不靠眼睛,靠身上電波。這池子裡跳長了,跳好了,就都是金魚。恐怕只有叫楊東的這位感覺到這個老舞池究竟有多擠。擠滿了我們這樣的舞者。女人都是上了歲數的。做“婆”的人: 外婆,好婆,阿婆。最年輕的四十四五歲,她叫張蓓蓓。名字嗲吧?蓓蓓最初心是高的,看不上這位上大課的楊東舞師。讓我想想,他們倆最初是怎樣的。跟我在這裡頭回見阿綠不一樣。我是直奔阿綠來的。看見弄堂口煙紙店櫃檯上的《良友》登了一張阿綠的照片,好了,我死心塌地要她了。阿綠是何等一個妙物!那么投我胃口,頭次見我一襲紫色。我一口氣買了十張舞票給她。我是迷紫色的。她怎么知道?深深的紫,有種邪性,色溫從最暖到最冷,都在內。而蓓蓓找楊東教跳舞,是退而求其次。跟楊老師做朋友交往,蓓蓓更屈尊了一步,於是就淪落到這個“婆”的大課堂里。她心儀的那個舞師是個名流,姓葉,葉大師,人家當面這樣拍馬屁。葉大師的名氣跟我阿綠可以較量的。葉福濤是大師的姓名,假如你有興趣記住的話。去年十月,蓓蓓由兩個女伴陪著,來這裡過夜生活。先在邊上長廊落座,點了一圈喝的。搞不清她們這些女人現在都喝的什麼名堂,喝起來手不是手,嘴不是嘴,不太登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