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舞思:資華筠文論集》共分四輯:評論、論文、人物追思、文化觀察與思考。前三輯是以舞蹈為核心,最後部分則包括跨學科的文化思考。本文集中的一些論文、評論,是對“舞蹈生態學”方法論的運用與發展,似乎已形成了一種思維方式,使我觀察分析紛繁複雜的舞蹈以至文化現象有了“主心骨”。文集中回憶的人物都是教導、幫助、感動過我的已故恩師益友,文體接近於散文、隨筆,卻蘊涵著較多的舞蹈理念,記錄了她(他)們在我成長中的引領、啟迪與促進作用,感念之情難抑。
舞蹈專業之外的社會實踐促使我對許多社會文化現象進行思考,也根據實際需要發表了一些意見與文章(包括歷任第5屆至第10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部分與文化建設相關的發言與提案),其中,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內容居多,這自然與近年來的工作實踐有關。加入這部分內容是為了更全面的反映我的關注點,實踐逼迫著自己拓展視野,繼續進取,終身學習。
文集折射出我一貫不拘一格、實話實說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一篇篇文章,隨著我的思考自由而自然地呈現,力求嚴謹與生動的統一性,但與自己心中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它是有幸步入學界的舞者,圍繞著“舞蹈學科”的一些思考,故題名《舞思》。
作者簡介
資華筠,1936年生,舞者、學者。1950年國中畢業於南開中學,開始專業舞蹈生涯。1952-987年曆任中央歌舞團舞蹈演員、獨舞、領銜演員;1987-1996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主持參與“八五”、“十一五”計畫中藝術學科國家課題(如:《中國大百科全書》(二版)總編委會委員,舞蹈學科主編);主要著述:《舞蹈生態學導論》(合著)、《舞藝舞理》(中、英文版)、《中國舞蹈》(主編、撰稿)、《舞蹈美育原理與教程》(主編、撰稿),以及多本散文隨筆集,約250萬字。論文、評論、散文均曾獲全國評選一等獎;《中國舞蹈》曾獲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
目錄
評論
舞蹈批評的文化品格與規律性
反思文藝批評之七戒
“雖然是主旋律……”
《大河之舞》啟示錄
永遠的“小白樺”
靈肉血脈連著根
——《雲南映象》觀後
“賽定思賽”
——第六屆全國舞蹈比賽觀感
從“心靈的可舞性”到“可舞的心靈”
——舞劇《閃閃的紅星》觀後
吳人吳舞開新風
——觀舞劇《干將與莫邪》
現代題材舞劇創作的進步與問題
——一次“專題性”書面發言
觀舞劇《聶耳》
三言兩語話“天地”
——《天地之上》研討會發言
關於《如此》的題外話
條條道路通羅馬
——小議舞劇人物的塑造
“群星”賽後話群星
——我的一點學習心得
莫道夕陽近黃昏青春復燃似朝霞
——老年舞蹈印象
豐收後的思考
——建國周年獻禮舞目巡禮
探索規律追求獨創
——關於近期舞劇、舞蹈詩創作的思考
繁榮中的憂思
——舞蹈創作現狀的思考
“多元一體”血脈相通
——捧讀《中國少數民族舞蹈發展史》
舞魂的煉獄與攀升
——淺讀莫德格瑪《蒙古舞蹈美學概論》
嚴謹治學貴在進取
——《中國舞蹈發展史》增補修訂本讀後
《巴蜀舞蹈史》審讀意見
敦煌石窟藝術
——敦煌、龜茲樂舞
論文
面向21世紀的舞蹈學科建設思考
舞蹈美育科學化探討
——《舞蹈美育原理與教程》緒論
關於最佳化“理論評論生態”的思考
——在中宣部文藝輿情分析會上的書面發言
試論花鼓燈的“舞蹈生態幅”
淺談舞蹈分類概念及對實踐中“困惑”的思考
強化優質基因交流、汲取、共同發展
——當代亞洲舞蹈展望
“昆舞”生成發展的基礎及文化價值
具有復興意義的中國古典舞
——在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論壇的一次發言
簡論舞蹈的本體特質、演進與發展
開掘提煉科學化傳授
——在北京舞蹈學院民間舞系論壇的發言
和外國朋友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
紀念《紅色娘子軍》演出周年的發言
“一隻眼睛看過去,一隻眼睛向未來……”
——中央芭蕾舞團周年團慶隨想
人物追思
感念李少春先生
祭恩師戴愛蓮
緬懷宗師風範求索舞蹈學科學位教育之真諦
——為吳曉邦誕辰 周年而作
請把筆墨留給有“職業病”的教師們
——懷念舞蹈教育家陳錦清同志
送陳翰生教授遠行
我神交已久的藝術知己
萊奧諾·德羅薩·葛欽戈和她的《翠綠群島之舞》
思念遠方的戰友
——憶兆先
難忘的友情
——憶老友寶音巴圖二三事
翠綠群島留記憶
文化觀察與思考
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理念機制方法
——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要素闡釋
關懷與激勵
——陪同溫家寶總理參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
遏制大型綜藝晚會過多、過濫
文藝評獎機制有瑕
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的緊迫性舉措
為迎接奧運急需強化北京市民公德教育
保護文藝批評權和支持文化打假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