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服

舞台服

舞台演出的專用服裝。是舞台藝術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舞台服是塑造形象所藉助的一種手段,它利用其裝飾、象徵意義,直接形象地表明角色的性別、年齡、身份、地位、境遇以及氣質、性格等。所以,舞台服堪稱“藝術語彙”。舞台服按舞台藝術門類主要分為戲劇服、曲藝服、舞蹈服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舞台服
  • 定義:指舞台藝術表演時演員所穿的服裝
  • 分類:戲劇服、曲藝服、舞蹈服等
  • 表明:角色的性別、年齡、身份等
  • 美稱:藝術語彙
  • 設計:舞台性,藝術化
分類,戲劇服,曲藝服,舞蹈服,設計,

分類

戲劇服

在中國,主要指戲裝,即傳統戲曲採用的衣、盔、鞋等。其次,話劇、歌劇和現代題材的戲曲採用寫實性的劇服;舞劇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採用舞蹈服;童話劇中擬人化的自然物採用特別設計的形象性服裝。

曲藝服

中國曲藝服豐富多彩。但由於說唱藝術植根於民間,演出環境曾經是“場子”或“小戲台”,演員同聽眾之間的藝術交流直接而密切,故一般採用傳統民族服裝,且常常在裝飾上帶有地方色彩。近年來,有些曲種在反映新題材、表現新生活時也穿用時裝。

舞蹈服

具有舒展自如、抒情大方、裝飾突出的特點。根據舞蹈的形式和流派,舞蹈服主要有3類。①民間舞服:民間舞蹈的服裝。一般是經過選擇提煉和藝術加工的典型民族服裝。②古典舞服:各國各民族古典舞蹈中的服裝。一般是經過高度凝鍊,形成程式規範,並且具有獨特民族風情的服裝。如歐洲的短裙式芭蕾舞服裝,印度喬麗、紗麗式的波羅多舞服裝。中國古典舞蹈服裝在大量吸收傳統戲裝、武術服以及石窟壁畫和出土文物中的古代服飾的精華和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在《寶蓮燈》、《小刀會》、《絲路花雨》古典舞劇中有所反映。③現代舞服:現代派舞蹈的服裝。現代舞是不固定的舞蹈形式,其著裝也不拘一格。例如I.鄧肯是脫去芭蕾舞衣,赤足光腿,崇尚自然;R.St.丹尼斯是博採東方民族的服飾件,使舞服具有濃厚的東方特色;M.坎寧安是用貼體內衣式舞服,充分顯示動作動勢;A.尼古拉斯則提倡蔽體的寬衣長袍,以求見物不見人的效果。隨著對現代舞活躍、易變特點的研究,現代舞服也在不斷變化、發展。

設計

舞台服裝,顧名思義,指舞台藝術表演時演員所穿的服裝。而舞台藝術包含的門類很廣,主要有戲劇(包括話劇、戲曲、歌劇、舞劇、音樂劇、啞劇等)、藝曲(包括相聲、二人轉、大鼓、快板書、山東快書等)、雜技、魔術、小品(包括戲劇小品、戲曲小品等)、音樂、舞蹈等等。因此,舞台服裝的範圍要大得多,其特點也不像戲劇服裝那樣相對單一集中,其主要區別在於:戲劇服裝是角色(劇中人物)的服裝,而舞台服務則既有角色服裝,也有演員(非劇中人物)服裝。那么,具體說來,舞台服裝設計要充分注意哪些舞台服裝的特點,並予以藝術化的概括和創造性的創意呢?根據筆者舞台服裝設計的實踐經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大方面——
舞台服
一、舞台性
舞台性是舞台服裝的根本屬性,在設計舞台服裝時,必須首先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所謂“舞台性”,對於服裝設計而言,主要考慮的就是在舞檯燈光照射下的變異性。眾所周知,不同亮度、不同角度、不同顏色燈光下,舞台服裝的顏色也會有明顯不同。例如強光之下會使服裝顏色變淺顯、暗光之下會使服裝顏色加深等等。與此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服裝顏色的“諧調”,比如紅色外衣加上白衣領或配以淡黃色飄帶,等等。服裝設計師一定要深諳“五彩繽紛”、豐富多彩、“五顏六色”的道理,在服裝顏色上緊緊抓住“變異”與“諧調”兩大關鍵,設計出真正好看的舞台服裝。
二、藝術化
舞台服裝不同於生活化的“時裝”,而是在生活化的基礎上提煉加工的藝術化服裝。所以也是“藝術服裝”,這是舞台服裝的另一大特點,設計舞台服裝時同樣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所謂“藝術化”,包含許多具體內涵,其中主要有下列幾點:
1.民族特點。不同民族的服裝有不同的個性特色,舞台服裝設計要根據劇(節)目題材的不同,突出不同的民族特色。例如京劇《蘆溝曉月》(《完顏金娜》),就突出了女真人民族服裝的毛領、毛袖的特點,顯示出北方高寒地帶的民族服裝特點;舞蹈《雀之靈》的服裝,就突出了傣族民族服裝的緊身、細腰、短袖的特點;赫哲族的舞蹈《烏蘇里船歌》(根據同名歌曲改編),就突出這個“魚皮部落”的民族服裝“魚皮服”的特點;其他如朝鮮族舞蹈《長鼓舞》,突出朝鮮族女性服裝長裙短衣與男性服裝肥褲的特點,蒙古族舞蹈《安代舞》,突出蒙古族的蒙古袍的服裝特點,如此等等。
2.地域特點。“一方水土一方藝”、“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說的都是藝術的地域性特色。地域性特色往往成為藝術強勢甚至品牌,如東北二人轉,最近就大紅大紫,火爆全國,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鮮明而又強烈的地域化特色,使其成為藝術中的一大品牌,博得“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的殊榮。舞台服裝設計也要懂得這個道理,在地域性上狠下功夫,通過地域性充分體現其藝術化特徵。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小品《紅高粱模特隊》的服裝設計,男子群舞演員的皮帽皮袍與女子獨舞演員(“小辣椒”)的鮮紅色服裝,就極富東北農村服裝的特點,充分顯示出關東神韻。
3.人物特色。這一特色體現在戲劇藝術的服裝設計中,要使服裝為人物性格服務、為塑造人物的外部形象服務,充分體現“人是衣,馬是鞍”的美學精神與“穿靴戴帽,各有所好”的個性原則。在這方面,也有許多成功的例證,如哈爾濱話劇院演出的北方風情劇《秋天的二人轉》,老鎖與二平的服裝,就分別突出了廢品收購站的人和二人轉藝人的不同身份,以及一男一女的不同性別特點。
4.藝術風格。舞台服裝設計要服從、服務於劇(節)目的總體藝術風格,是寫實的,還是寫意的,是誇張浪漫的,還是質樸典雅的,都要根據內容而定,要服從舞美設計師的總體藝術要求與導演的總體構思。
三、時代感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也有一個時代的服裝,舞台服裝設計也要與時俱進,充分體現時代感。如歷史題材的舞蹈《秦王點兵》與話劇《曹植》就要充分體現歷史服裝特點;現代的通俗音樂與現代舞,就要顯示出其緊身、露臍等新潮、時尚的現代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