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地形:以丘陵為主,間有河谷平原,局部為低山。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白水山)1083米。
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一般。年平均氣溫18℃,無霜期265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自然災害以高溫、颱風為主,冰雹次之。2003年絕對最高氣溫43℃,日最高氣溫≧36℃達60天。
水文:鎮東有源自越王山之水的貞溪入境,東南有古方山源頭下貞溪匯合。入好溪,屬甌江水系。山岙庫塘遍布,水利條件較優。
自然資源:舒洪鎮土地類型比較齊全,平緩坡多,光照充足。丘間平畈宜種植糧食,丘陵區域重點開發園地經濟。主要地類占總面積比例:耕地6.1%,林地76.1%,水域2.1%。植被以松、杉、竹、茶為主,兼育桔、梅、栗等。已探明和開發的礦種有:膨潤土、螢石、沸石、頁岩、凝灰岩礦、黃蠟石等。主要分布在仙都山脈的洪嶺腳、蟠龍、舒洪等村。
建制沿革
縉雲未建縣以前屬栝蒼縣(治所在今蓮都區)唐至清為官政鄉(包括70年代時的大洋區·城郊區·盤溪區)之一部,俗稱南鄉。建國初期現境分昆坑、舒洪二鄉。1956年二鄉合併成昆洪鄉。1958年為昆洪管理區,屬盤溪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改名“紅旗”公社。1979年由姓王駐地遷至舒洪振興東路4號,名山背。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舒洪公社。1984年復鄉建制為舒洪鄉。1985年8月省政府批准為建制鎮。1992年5月撤區擴鎮,鎮政府移至原盤溪區公所駐地,掛牌辦公。現轄20個行政村,171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籌)。人口177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6人。鎮域古時一直為縉雲縣五鄉之一的官政鄉所屬之一,1985年8月,省政府批准舒洪鄉為建制鎮。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舒洪鎮區劃不變,鎮政府遷移到原盤溪區公所掛牌辦公。此後,舒洪鎮區劃建制至今沒有變動。
經濟狀況
農業:全鎮耕地面積5457畝。其中:水田4988畝,旱地469畝。以種植水稻為主,其次為小麥、玉米、板栗、楊梅、茶葉、蠶桑、藥材、黃花菜、香菇等。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4436.1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066元(年報統計)。
工業:鎮工業小區位於鎮區東面的螺螄岩村,金華—仙居—麗水二條省道公路交匯處,交通便利,水源豐富,用電充足。通過招商引資,已有浙江鴻順實業、浙江正達模具、佰鑫塗料、雷力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駐足生產,規模效益連年翻番。小區道路建設、電力線路、路燈安裝均已完成。征地170畝的中外合資浙江正達模具有限公司一期工程(90畝)全部完成、投產。
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有力的招商引資工作,吸引了縣內外投資者。全新的服務意識,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的實施,以及涉及企業事項的全程代理工作,成為企業的堅強後盾。截止2004年,鎮內共有各類企業72家,工業總產值達到3億元。
商業:舒洪是盤溪流域經濟貿易的集散中心,鎮上設有酒家、旅館、糧店、百貨、購物中心等。商業活動包括批發、零售、農特產集散、衣、食、住、行、娛等。每逢農曆二、七為集市日。
金融:鎮內設有農業銀行分理處、農村合作信用社、郵政儲蓄所等機構。本著為民服務的宗旨,抓存款、促貸款、增效益,堅持以效益為中心,以壯大資金實力、加強信貸管理為重點,建立誠信服務。
社會狀況
教育:1.國小:舒洪國小的前身是民國時期區立的“招賢學校”,現為鎮中心國小。主體教學樓由台胞舒壽福捐贈人民幣95萬元,政府投資70萬元,於2001年9月建成並投入使用。現有1—5個年級共有教室32間,學生830人,教師51人。
2.國中:縉雲縣實驗中學盤溪校區坐落於該鎮。現有教學班28個,學生1143人,在職教職工103人。校園占地面積28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364平方米。
2000年,舒洪鎮被麗水地區行政公署評定為“教育強鎮”。
2003年,舒洪鎮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教育強鎮。
醫院:舒洪中心醫院前身為盤溪區衛生院,始建於1956年8月,1959年遷今址。面積6畝,其中工作用地2600平方米,病床20張,職工49人。設有化驗室、手術室、心電圖、B超、超音波、胃鏡、血生化分析儀等。2004年與鈄氏傷科合作,增添了綜合治療設備。現有農村衛生室9個,人員12人。分布於各主要村莊,是醫院的延伸部分。
郵電:1960年為郵政所,1984年改為郵政支局,1998年從原址機關巷15號遷至振興東路電信大樓,分為郵政、電信二家。現有固定電話3900部,寬頻網電腦130台。
電視廣播:50年代裝有線廣播,至1980年普及。1995年改為廣播電視站。1997年後安裝有線電視,至2004年底共有用戶2500戶,布及全鎮16個行政村。
舒洪鎮大田冬種現狀:
舒洪鎮為我縣山區,耕地少,但向來大田冬種普遍,全年複種指數高。近年由於農產品價格低廉,冬季拋荒現象也時有所見。大田冬種作物主要為小麥和油菜,偶見有種藥材(如貝母)和其他經濟作物(如蘆筍)等。過去兩年實行油菜種植補助政策,油價調高,油菜種植面積大幅度提高。影響所及,今年油菜面積比例仍然較高,小麥面積本鎮不少地方比去年有所減,在舒洪、姓王等村有加工土面傳統(姓王為加工土面專業村,農技站在該村建立了土面配套小麥生產示範基地),小麥種植面積還維持較高的比例。另外今年在舒洪、姓王一帶,種植香菇面積有所增,也使冬種面積有所減。目前各地冬種作物管理良好,長勢喜人。
旅遊景觀資源:
仁岸村是我縣的楊梅專業村,每年楊梅盛產季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購商和本縣的採摘游散客都會紛至沓來。不少客商都認為,仁岸的楊梅味道好,但村莊的環境衛生狀況真的不咋嘀。“近年來,舒洪鎮還組織仁岸村等相關村的主要幹部到鄰近村或外地取經,學習他們建設美麗鄉村的優秀經驗。”舒洪鎮副鎮長邱曉敏介紹道。一系列地觸動,讓仁岸村村雙委下了徹底整治村莊面貌的決心。
2013年12月,仁岸村投入資金60多萬元,實現了村莊道路硬化全覆蓋。
2014年以來,仁岸村村雙委班子更是以“五水共治”和“五清”行動為契機,協力同心,在沒有項目的基礎上,不等不靠,上馬工程,對村莊進行了一次徹底地“翻盤”,實現了仁岸村的美麗蛻變。
投入30萬元,完成了清井灣自然村的坑改工程;投入15萬元,完成了半衣坤自然村的坑改工程……
4月開始,仁岸村投資264萬元的生態防洪堤工程上馬建設。緊接著治理河道,清理溪邊右側的天然垃圾池,並投入30萬元建成臨溪的親水平台。再收回閒置土地,建生態小公園。投入60多萬元進行沿溪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及欄桿建設。投入160萬元購置了自動翻板壩……
11月份,仁岸村又開展大面積的綠化建設,購進了金桂花、紅豆杉、鐵樹、羅漢松、八角刺等名貴苗木,沿堤綠化種植各類樹木達1000餘株,僅購買苗木就花了170餘萬元。
前前後後,這次村莊硬體“大換臉”總共投入了700多萬元。資金短缺,仁岸村村支書何偉峰和村民主任鄒兆春兩人就自掏腰包,拿出數十萬元先墊付著,不夠的部分與施工單位協商先欠著。像苗木款,採取先栽種、後訂價,再分批支付的方式解決。 “雖然建設資金的短缺很令人頭疼,但我們仁岸村的建設刻不容緩。”村支書何偉峰說道。
據悉,2017年,全國僅97個村其中浙江6個村公布為環境整治示範村,仁岸村為今年麗水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村莊。仁岸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拉高標桿、自加壓力,提升建設水平,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曾獲得了“兩美浙江特色體驗地”預選村、“十佳水上樂園”、“縣級最美河道”、“天然游泳基地”及“花樣村莊”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縣村鎮處以優先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原則,以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以促進農村轉型發展為目標,努力挖掘我縣優秀村莊,並進行積極探索與技術性指導,為我縣爭取各類示範村稱號總計13個,獲得補助資金約2500萬。
特色產品
舒洪鎮栽培板栗已有數百年歷史。近年來,該鎮實施板栗標準化種植,通過良種科學嫁接、幼園矮化密植等技術提高質量增加產量,每年可產栗果20萬公斤。而舒洪“上光”板栗以其個大、肉香、色美、價格便宜,更是俏銷本省及上海等地。預計,2008年該鎮生產的板栗可為當地村民帶來近50萬元的經濟收入。
近年來,舒洪鎮仁岸村東魁楊梅種植勢頭良好。僅2015年一年,仁岸村共出產楊梅1000餘噸,但梅農們卻一點不愁銷路。據何偉峰介紹,當天僅仁岸楊梅專業合作社這一個銷售區就售出楊梅5噸以上,銷售額總計10多萬元。除了供不應求的國內市場,“仙仁楊梅”還在去年進入香港展銷會櫃檯。
“拉曬土面還能成為外面人眼裡的風景,生活盼頭越來越足了。”在舒洪鎮,很多村民跟土面打了一輩子交道,沒想到因為一根麵條走上旅遊路。舒洪鎮是縉雲縣最大的土面生產加工主產區,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純手工製作技藝,再配上必不可少的豬油、小蔥和黃酒,一碗香噴爽口的土面,勾起不少遊客兒時記憶。“以往紅白喜事都離不開土面,遊客品嘗的是往昔的味道,帶走的是濃濃鄉愁。”舒洪鎮黨委書記章曉斌說。
瞄準鄉愁旅遊的商機,舒洪決定把土面傳統文化以固化的形式保存下來,建造土面博物館,目前該館在姓王村落地建設、完成結頂,並抓緊施工完成一期主體工程。土面博物館建成後,將在這裡舉辦土面製作大賽、土面文化節等活動,走出一條土面農旅融合的新路。
章曉斌說,深挖綠水青山潛力,做好傳承鄉愁文章,全域旅遊在舒洪會迸發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