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隆河戰役

15世紀莫斯科公國為征服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而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役。

戰爭是因諾夫哥羅德領主政府中堅持反莫斯科的集團違背了《雅熱爾比齊條約》(1456年)引起的。147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接見諾夫哥羅德的新任大主教費奧菲爾(Феофил)時,曾稱諾夫哥羅德是“我的世襲領地”,引起以博列茨基家族(Борецкие)為首的諾夫哥羅德領主反莫斯科集團的憤怒,在市民會議支持下,於1471年籲請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卡齊米日四世兼領諾夫哥羅德。伊凡三世聞訊後決定出征諾夫哥羅德。1471年7月14日,由霍爾姆斯基(Даниил Дмитриевич Холмский)率領的莫斯科政府軍(五千餘人),在舍隆河(Шелон)河口處的索利齊城(Сольцы)附近與諾夫哥羅德的民團(約二萬人,質量低下)相遇。在戰鬥中民團被殺約一萬二千人,被俘二千餘人,諾夫哥羅德領主反對派的核心人物德米特里·博列茨基(Дмитрий Борецкий)被俘後處死。諾夫哥羅德領主政府被迫同莫斯科簽訂《科羅斯堅和約》(1471年)。政治上進一步喪失了獨立自主權。7年後的1478年,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被莫斯科公國徹底吞併。

基本介紹

  • 名稱:舍隆河戰役
  • 發生時間:1471年7月14日
  • 地點:舍隆河(Шелон)河口處的索利齊城(Сольцы)附近
  • 參戰方:莫斯科政府軍、諾夫哥羅德的民團
  • 結果:諾夫哥羅德領主政府被迫同莫斯科簽訂《科羅斯堅和約》
  • 起因:諾夫哥羅德領主政府中堅持反莫斯科的集團違背了《雅熱爾比齊條約》
事件背景,經過,結果,

事件背景

15世紀後期的莫斯科人,不僅需要提防金帳勢力的反攻倒算,也勢必面對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加上西面的立陶宛和南方的熱那亞殖民地,共同構成了異常複雜的局面。但無論是大公、總督、首領或是大汗,都不過是居於頂層的政治結構。他們以來源複雜的軍事集團作為中堅,統御著底層的眾多斯拉夫農民。因此,每股勢力哪怕只求自保,也必須儘可能多地爭取到底層基本盤支持。考慮到宗教文化因素,代表東正教勢力的莫斯科與諾夫哥羅德就最有發展潛力。
舍隆河戰役
伊凡三世
舍隆河戰役
莫斯科公國的旗幟
舍隆河戰役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標誌
自1385年的庫利科沃戰役開始,莫斯科的擴張就已成為定局。依靠帖木兒北伐摧毀金帳都城,這個長期擔任俄羅斯藩屬首領的邦國就有了進一步發展空間。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他們,便控制了諸如梁贊這類周邊城市,並逐步成長為難以壓服的地頭蛇力量。同時,由於蒙古委任統治的影響,其軍政層面的組織技術又多少受到感染。只是考慮到己方間的實力對比,他們還是明智地選擇先向北方擴張。
舍隆河戰役
諾夫哥羅德的經濟 明顯好於其他俄羅斯城市
此時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脫胎於舊的羅斯式公國,並長期受到西方趕來的德意志丹麥商人影響。由於在蒙古浩劫中明哲保身,他們的傳統政治架構沒有受到干擾,並在最大程度上延續著古羅斯文明。所以,他們雖然因地理因素而土地更為貧瘠,但還是靠著毛皮貿易致富。同時,逐步升級為共和制的各個城市,在內部維持自治。相比日益集權的莫斯科鄰居,會顯得鬆散不少。
舍隆河戰役
莫斯科大公與他的波耶爾親衛隊
莫斯科大公若需要領兵作戰,就不能不仰仗麾下的波耶爾軍事貴族。大公也依靠這個階層,組織起自己的權力架構和騎兵軍隊。其動員速度和戰鬥水準,都勝於過去的羅斯鄉紳。
舍隆河戰役
諾夫哥羅德的軍事力量更接近羅斯傳統
相比之下,諾夫哥羅德在實際動員能力層面落入下風。他們當時的主要策略,是委身服從莫斯科當局的遙控統治,期望以自身的經濟價值謀得生存。但面對沙皇伊凡三世的步步緊逼,終於發現自己實際上只是砧板上的待宰羔羊。考慮到金帳勢力不振和沿海德意志商人的不聞不問,就只能向波蘭-立陶宛求救,並將自己對莫斯科的效忠轉嫁到對方頭上。甚至準備為此放棄東正教信仰,改為加入天主教世界。

經過

舍隆河戰役
波耶爾貴族們的主要近戰武器
得到訊息的伊凡三世,便以諾夫哥羅德違約背盟為藉口,著手準備軍事行動。同時,由於獲得東正教會的支持,在道義上也居於優勢。在與立陶宛達成不干涉協定後,5000人的封建軍隊被迅速調集起來,並由克霍姆斯基王子率領開往北方。除了莫斯科本部的人馬,也有其他藩屬城市提供的各類部隊和韃靼僱傭軍。其中,各類騎兵又占據了軍隊的大部分,只有少量步兵是準備進行攻城的工兵和火器技師。莫斯科軍隊的推進速度極快,幾乎沒有給諾夫哥羅德方面以任何獲得外援的機會。
舍隆河戰役
波耶爾騎兵
1471年7月17日,莫斯科方面的偵查騎兵發現了大隊敵軍,正在希隆河岸附近集結。其規模非常龐大,據稱多達20000人左右,以臨時動員的民兵的為主,並由自己城市的商業貴族帶到戰場。除了少量的騎兵部隊,他們絕大部分都是步兵,且裝備良莠不齊、訓練水平也差強人意。按照常理,這樣的武裝結構更適合據守城市待援。然而,由於莫斯科人已經通過貿易等手段獲得了歐式攻城炮,讓許多城牆顯得異常脆弱。這也迫使諾夫哥羅德人必須走出城牆,到曠野中進行抱團決戰。
舍隆河戰役
諾夫哥羅德的軍事架構 幾百年來沒有什麼長進
類似的情況,也曾在13世紀的俄羅斯大地上發生。當時的蒙古西征軍,同樣以騎兵面對大量聚集的羅斯步兵。諷刺的是,200多年後的進攻者,正是當年硬抗入侵者的中流砥柱後裔。即將遭遇滅頂之災的受害者,恰好是當年躲過兵災並直接向蒙古稱臣的群體後代。
舍隆河戰役
精銳的莫斯科波耶爾重騎兵力量
戰鬥開始後,克霍姆斯基王子下令由韃靼騎兵首先出戰,並以遊牧戰術執行打了就跑的策略。諾夫哥羅德的各支聯軍,都由自己的城市貴族指揮,完全缺乏統一的指揮協調。在使用弓弩逼退了韃靼人後,就有小隊貴族騎兵發起追擊。其他各支分隊也在稍後陸續加入,並因為步騎兵前進速度不同而造成了很大混亂。結果,有超過半數人在匆忙中進入了莫斯科軍隊的伏擊圈。大批波耶爾貴族騎兵從幾個方向殺出,先用弓箭射殺失去陣型保護的騎兵,再挺著長矛沖入同樣脆弱的步兵陣線。
舍隆河戰役
諾夫哥羅德人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此時,諾夫哥羅德軍隊已完全陷入了自己無法緩解的糟糕局面。部分城市貴族期望能與莫斯科方面媾和,因此讓麾下的菁英騎兵不要同對方主力交手。至於那些完全沒有知情權的步兵,還在源源不斷湧向前方,並與敗退回來的友軍撞在一起。莫斯科和韃靼騎兵,就抓住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向著密集人群大開殺戒。最終,他們用2小時結束了混戰,造成12000名諾夫哥羅德民兵死傷,將包括大量貴族在內的2000多人俘虜。共和國的軍事能力也基本上被摧毀殆盡。

結果

戰後數日,諾夫哥羅德以孤城動員部隊再次抵抗。但數量大跌的他們,在士氣層面更為低落。面對組織水平和軍事理念完全勝於自己的莫斯科人,又被輕而易舉的擊潰和消滅。至此,諾夫哥羅德的滅亡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舍隆河戰役
希隆舊戰場上出土的大量鐵箭頭
舍隆河戰役
俄羅斯手抄本上的諾夫哥羅德遭攻占
為了犒賞功臣,伊凡三世將占領區內城市和很多土地都賜予波雅爾貴族。此時的他也下定決心,要將權力逐步從封建領主手中奪回。但無論莫斯科內部的局勢如何動盪,都已經和諾夫哥羅德關係不大。作為俄羅斯歷史上罕見的商業共和國和舊羅斯文明的堅守者,他們的偏僻地域及落後屬性,注定無法抵禦全新的莫斯科人攻略。
舍隆河戰役
商業工業國的資產 成為莫斯科貴族的戰利品
也是依靠吃進共和國的北方領地,莫斯科才真正成為可怕的地區大國。伊凡三世這才有底氣在稍後宣布自己是羅馬凱撒的繼承者,並著手將金帳汗國的影響力也徹底驅逐出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