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⑴
【其一】
汝迎妻子達荊州⑵,訊息真傳解我憂。
鴻雁影來連峽內⑶,鶺鴒飛急到沙頭⑷。
嶢關險路今虛遠⑸,禹鑿寒江正穩流⑹。
朱紱即當隨彩鷁⑺,青春不假報黃牛⑻。
【其二】
馬度秦山雪正深⑼,北來肌骨苦寒侵。
他鄉就我生春色,故國移居見客心⑽。
歡劇提攜如意舞⑾,喜多行坐白頭吟⑿。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⒀。
【其三】
庾信羅含俱有宅⒁,春來秋去作誰家⒂。
短牆若在從殘草,喬木如存可假花⒃。
卜築應同蔣詡徑⒄,為園須似邵平瓜⒅。
比年病酒開涓滴⒆,弟勸兄酬何怨嗟⒇。
作品注釋
⑴此詩當作於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曆二年),杜甫56歲,當時在夔州(今重慶奉節)。舍弟,對自己弟弟的謙稱。觀,杜觀。藍田,今在陝西藍田縣。江陵,今湖北荊州,杜甫當時正考慮想攜全家赴江陵。
⑵汝,指杜觀。荊州,即江陵。
⑶鴻雁,從句二的“訊息”而來,古時有鴻雁傳書的典故。同時,《
禮記》中也用鴻雁飛行來比喻兄弟出行有序。杜甫以前懷念弟弟時,就曾寫過“我今日夜憂,諸弟各異方。仰看雲中雁,禽鳥亦有行”(遣興)。所以這裡也有暗指杜觀赴江陵之意。
⑷鶺鴒,也稱脊令(音脊凌)。頭黑額白,背黑腹白,尾長,體長約18cm,長在水邊覓食昆蟲。《
詩經·小雅》中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意思是,本為水鳥的脊令被困在陸地,兄弟趕來救難。所以,古時用脊令來比喻兄弟。沙頭,今湖北沙市,距江陵約8公里,這裡用來指代江陵。
⑸嶢,高的樣子。嶢關,秦朝時地名。據考證,秦時嶢關,即後來的藍田關,又稱藍關。據漢書、水經注等權威史學、地理文獻記載及以後的歷史演變,嶢關在今藍田縣東南,嶢山東部至藍橋鎮一帶的崇山峻岭中,而藍關即是今藍田縣縣城。
仇兆鰲註:嶢關,即藍田關,從藍田迎妻子,必經嶢關之險。嶢,音堯,故與禹作借對。杜甫一直很希望與弟弟團聚,而不再“海內風塵諸弟隔”。弟弟如今已經到達江陵,嶢關路險遠,對杜甫兄弟團聚已經沒有影響了,所以說“今虛遠”。
⑹禹鑿,傳說中大禹鑿穿三峽。《
水經注》卷33:其峽,蓋自昔禹鑿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關於禹鑿三峽,亦見杜詩“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禹廟)。江正穩流,意指杜甫可以出峽赴江陵。
⑺朱紱(音服),即緋衣,唐朝五品以上官員的官服。公元764年(廣德二年)六月,嚴武上表薦舉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賜緋魚袋,包括加緋衣和佩銀魚紋章。所以杜甫雖然不是五品官,也有資格穿著朱紱。杜甫對這一待遇還是很看重的。杜詩中詠及“朱紱”七次,除一次指高適,其餘均為自指,例如“滄溟服衰謝,朱紱負平生”(獨坐)等。彩鷁指船。鷁(音益),古籍中指一種像鷺鶿的水鳥,能高飛。後多用來指頭上畫有鷁鳥的船。如
司馬相如《
子虛賦》:“浮文鷁,揚旌栧”。趙曰:船首畫鷁,以驚水怪。
⑻青春:在本句中指第二年的春天,青在此指春之青綠色。黃牛,即黃牛峽,在湖北宜昌縣西。亦見“黃牛峽靜灘聲轉”(送韓十四江東覲省)。這裡也是用來指代江陵。在尾聯中,共用了四個描寫顏色的詞。在各句中,朱紱和彩鷁相對;青春和黃牛相對,但顯得不是很自然,雕琢的棲息過濃。這兩句是說,我也要攜家坐船去江陵,而不是等待著你明年春天從江陵給我來信。
⑼秦山,秦嶺。首二句都是描寫杜觀遠行之苦的。
⑽他鄉,指江陵。故國,指藍田,杜甫曾在那裡呆過。仇註:弟在客途,故云客心。這兩句是說杜觀為了我專門從藍田搬到江陵,是我感到有一種春天來到了喜悅,也深深地為弟弟的一片真心所感動。
⑾歡劇,猶下句的“喜多”。提攜,猶舞弄,謝靈運有詩句“提攜弄齊瑟”(徐幹),這裡的“提攜”二字也是同一個意思。如意舞,指晉朝王戎喜持如意而起舞,語出
庾信《樂府·對酒歌》:“王戎如意舞”。
⑿白頭吟,在杜詩中有兩種含義,一指古曲名,傳為卓文君所作,例如“窮愁應有作,試誦白頭吟”;更多的時候即泛指歌吟,白頭為杜甫自指。這裡是後一種用法,指歌吟。行坐白頭吟,是指行也歌吟,坐也歌吟,亦見於“團圓思弟妹,行坐白頭吟”(又示兩兒)。
⒀巡檐,繞著屋檐。《杜詩胥抄》:歡劇喜多,尚與弟相距許程,於是步繞檐楹,索梅花共笑。此時梅花半開,即冷蕊疏枝,亦若笑不能禁也。說得無情有情,極迂極切。
⒁庾信,南北朝時著名詩人。唐代余知古《渚宮故事》:庾信因侯景之亂,自建康遁歸江陵,居宋玉故宅,宅在城北三里。羅含,東晉人,時任恆溫別駕,曾在江陵築茅廬而居。
⒂春來秋去,形容時光流逝。作誰家,不知現在成為誰的住宅了。
⒃從,任從。用法同於“五株桃樹亦從遮”(《
題桃樹》)的“從”字。假,借。假花,借喬木之花以娛人。這兩句都是想像之景。首四句中皆自對。
⒄卜築:擇地建築住宅,即定居之意。蔣詡:漢代名士,門前開三條小路(即“三徑”),只通向其他高士,而不與其他俗人交遊,見《文選》李善注引《三輔決錄》:漢代兗州剌史蔣詡,字元卿,杜陵人。衰帝時,以謙直負盛名。嘗於舍前竹下開三徑,惟故人救濟金仲、羊仲從游之。
⒅邵平瓜的典故見《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長安城東出南頭一門曰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名曰青城門,或曰青門,門外舊出佳瓜,廣陵人邵平種瓜青門外。杜甫在這裡提到蔣詡、邵平,是因為他們都是以前的隱士,並不能拘泥地認為杜甫一定門前只開“三徑”,或肯定要去種瓜。這兩句是說,等我們到了江陵,我們在那裡蓋房子、在那裡的生活也要學從前隱士高人的樣子。黃生:觀約公同居江陵,此詩囑其預卜所止,特借先賢舊宅以寓意,乃見詩腸之曲,詩趣之靈。若直言卜居,則無味矣。
⒆比年,近來。這句是說,最近幾年因為生病,酒只能喝一點點。
⒇弟勸兄酬,指杜甫、杜觀兄弟相見後相互勸酒,一同暢飲。“何怨嗟”是說,別人有什麼好埋怨的?估計杜甫的家人可能為他病中喝酒的事嘮叨過。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
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
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
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
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
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
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
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