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咽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

信息參數,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切口,骨窗和硬腦膜切口,顯露頸靜脈孔和舌咽、迷走、副神經,顯露壓迫神經的血管襻,關顱,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信息參數

手術名稱

舌咽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

別名

舌咽神經痛神經血管減壓術;舌咽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

分類

神經外科/疼痛的外科治療

ICD編碼

04.4204

概述

舌咽神經痛從1977年Laha和Jannetta認為血管壓迫是引起疼痛的原因後,已有較多學者相繼發現椎動脈或小腦下後動脈騎跨於舌咽、迷走神經根入腦幹段(root entry zone)。目前微血管減壓已成為舌咽神經痛的首選手術方法。

適應症

舌咽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適用於:
1.在咽部疼痛部位或板機點處塗以5%丁卡因液,疼痛能緩解,證明確為本病者。
2.經卡馬西平等藥物治療不能緩解。

禁忌症

1.手術時發現為腫瘤且能切除者。
2.病人身體衰弱不能耐受手術者。

術前準備

1.皮膚準備,手術前1天先用肥皂及水洗淨頭部,手術當日晨剃光頭髮。也可在手術前夕剃頭。
2.手術當日晨禁食。
3.術前晚可給苯巴比妥0.1g口服,以保證安靜休息。術前1h再給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4mg或東莨菪鹼0.3mg肌注。

麻醉和體位

局部浸潤麻醉。取側臥位。

手術步驟

切口

顱後窩旁正中切口或倒鉤形切口。

骨窗和硬腦膜切口

骨窗約3cm直徑大小,外側緣達乙狀竇邊緣。硬腦膜基底翻向乙狀竇。

顯露頸靜脈孔和舌咽、迷走、副神經

將小腦半球向內上方牽開,刺破蛛網膜,放出腦脊液,待壓力降低後,將小腦半球向後內和上方牽開,找出頸靜脈孔和舌咽、迷走、副神經,經該孔出顱。舌咽和迷走兩神經自腦幹發出後,向前、向內走行至頸靜脈孔,副神經根於小腦橋腦角處向前行走。舌咽神經僅有一根,且較迷走神經粗大,單獨由蛛網膜包裹,獨自穿過一個硬腦膜孔,很容易與迷走神經的根束相區別。

顯露壓迫神經的血管襻

多在舌咽、迷走神經出腦幹處,可見椎動脈或小腦下後動脈壓迫神經。在顯微鏡下細心游離壓迫神經的動脈,並在神經與血管間填入Teflon棉。對與舌咽神經粘連的增厚蛛網膜和小腦亦應進行松解。然後使病人試咽口水或飲少許液體,如疼痛消失,手術即告成功。

關顱

嚴密縫合硬腦膜,縫合肌肉、深筋膜、皮下組織和皮膚

術中注意要點

1.詳細檢查造成舌咽神經痛的原因,一般多來自小腦下後動脈的壓迫。但當未見到有動脈貼壓的現象時,還應仔細觀察與舌咽神經相連的組織,常可見到小腦組織和增厚蛛網膜與之粘連,對此亦應予以分離,以達到減壓的目的。
2.由於迷走神經鄰近舌咽神經,手術過程中心臟可能發生變化,故術中可行心電監護。

術後處理

顱後窩開顱後,如腦幹或後組顱神經損傷,常至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礙,術後應行氣管切開,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吞咽未恢復前,可置胃管鼻飼。

併發症

硬腦膜和肌肉縫合不嚴,術區包紮不緊,可致腦脊液漏或假性囊腫,可致顱內和(或)術口感染、術口不癒合,處理十分困難。一旦發現,應及時縫合漏口。
後組顱神經損傷會引起聲音嘶啞、嗆咳和吞咽困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