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功學》是全球人際交往·溝通經典圖書,是國際知名培訓顧問山姆·霍恩的代表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舌功學
- 作者:山姆·霍恩
- 定價:39.00元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1日
- 開本:16
基本資料,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書摘,
基本資料
作 者:[美]山姆·霍恩
譯 者:王甜甜
出 版 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11-1
字 數:131000
頁 數: 262
印刷時間: 2016-11-1
開 本: 16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978-7-5194-1431-3
定價:39.00元
編輯推薦
★世界人際交往·溝通經典。榮登亞馬遜人際關係類圖書排行榜,韓國教保文庫、ALADIN等多家大型網上書店暢銷書第1名。
★外交家、企業家、職場人士談判指導書。
★美國夏威夷大學“如何與難相處的人打交道”項目成果。
★《喚醒心中的巨人》作者安東尼·羅賓、《吸引力法則》作者傑克·坎菲爾德、《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一致推薦的勵志經典。
★美國海軍、航天局、思科、青年總裁組織、英特爾、埃森哲等機構內訓圖書。
★世界500強溝通培訓導師山姆·霍恩的溝通課。
★《紐約時報》《管理書摘》《外交雜誌》《女經理人》等媒體推薦。
★以下著名企業、機構用它進行培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海軍、美國國稅局、美國銀行家協會、青年總裁組織、思科、第一資本、埃森哲、惠普、英特爾、波音公司、四季酒店……
★實用的溝通指南。化解棘手問題,轉換尷尬困局,遠離語言傷害,實現有效溝通,贏得更多。
★建設性的溝通方法。機智且不激怒他人的技巧,有效說明自己立場,有原則地駁回貶低,不失圓融地表達拒絕。
★大量豐富有用實例和頗富智慧的行動方案,深入分析生活中面對言語挑戰時的實際反應,讓你從容應對抱怨者、任性的孩子及難相處的人,巧妙轉換局勢。
內容簡介
陷入尷尬
遭遇抱怨和難纏的人
並非自己的過錯卻被大加責怪
受到不友善對待,進退兩難……
如何化解尷尬局面?
如何將衝突轉為合作?
世界人際關係經典圖書《舌功學》給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舌功學》是國際知名培訓顧問山姆·霍恩以多年教學和商業諮詢經歷,對數百個研討班講座、上千現實案例的提煉總結。它是山姆·霍恩為美國夏威夷大學設立的“如何與難相處的人打交道”項目的成果。
作為行之有效的談話之道,《舌功學》被世界500強及多個機構團體學習運用,從青年總裁組織、銀行家協會的工作人員到美國航天局、警署和海軍的公務員,再到英特爾、埃森哲的員工,都將它用作內訓課程。
《舌功學》深入分析現實中遇到言語挑戰時的實際反應,讓人們在生活、工作中更好地跟他人溝通,得到權威外交家、經理人、心理學教授認同並推薦。面對難對付的客戶、不合作的下屬、不講理的服務員、抱怨的朋友、任性的孩子,你不再感到慌張、無助。它能幫助你突破交流困境,實現高效溝通,化解尷尬局面。
用《舌功學》的方法,你將會:
從容應對難打交道的人,化解尷尬和緊張
讓私人和職業人際關係不再劍拔弩張,而是更加愉悅
智慧地化解話語攻擊,巧妙終結對方的惱怒和抱怨
堅持自身立場的同時又團吉他人,化衝突為合作,贏得更多
作者簡介
山姆·霍恩,美國知名企業培訓顧問,美國演講家組織成員,2004年獲“優秀演講家獎”。
《舌功學》是山姆·霍恩為美國夏威夷大學設立的“如何與難相處的人打交道”項目的成果。
霍恩在美國擁有很高影響力,長期舉辦商業諮詢、演講以及研討會,已經在全美超過50個城市舉辦過研討會,參與人數上百萬。
她為著名機構團體作內部培訓,客戶有青年總裁組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海軍、美國國稅局、美國銀行家協會、埃森哲、惠普、英特爾、波音公司及四季酒店等。
她還是夏威夷毛伊島占據收聽率前列的廣播電台的客座主持人,每周主持一檔名為《山姆說》的電台節目。
《舌功學》是山姆·霍恩的代表作,一直被廣大讀者推崇,榮登全球眾多書店排行榜。在美國亞馬遜、韓國教保文庫、ALADIN等多家大型網上書店暢銷書榜上名列第—,並被《西雅圖時報》《外交雜誌》《管理書摘》《讀者文摘》等多個報刊推薦。
媒體推薦
這是一本極好的書,囊括了各種有針對性的語言的“再編程”程式,告訴我們如何通過更好的溝通使我們更有效地完成與他人的對話。
——《喚醒心中的巨人》作者 安東尼·羅賓
《舌功學》專注於人際關係這一重要話題,實用且通俗易懂。許多故事完美地詮釋了那些即刻可用的理念,告訴我們如何能更好地與人相處,無論對方是誰,無論何時何地。假如人們能夠按照書中羅列的永恆的原則為人處事,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寧靜和諧。《舌功學》注定會成為經典之作。
——《吸引力法則》作者 傑克·坎菲爾德
只要使用霍恩列出的戰略,《舌功學》就能改變你和他人的態度,還能改變其他人對待你的方式。這本書中充滿了各種化解衝突的外交技巧。
——《外交雜誌》
如果你面對話語欺凌時不是默默忍受,就是反唇相譏,霍恩能夠幫你。她的書為你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練習,從而使你在下次遇到咆哮者、抱怨者或強勢的語言武士時,不僅能夠堅守自己的陣地,還能夠做到不失優雅和尊嚴。
——《女經理人》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不懂得如何拒絕他人請求且內心脆弱的人,還有那些在面對他人語言攻擊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人,以及無法明確表達自己想法只能選擇自己一個人苦惱的人。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在照顧他人感受的同時找到正確的對話方法,是一本在現實生活中可以隨時活用的實用指導書。
——金學真,高麗大學心理學教授
對任何一個需要與公眾打交道的人而言,這本書就是一座金礦。偉大的力量蘊藏於兩點之中,其一就是霍恩那無懈可擊的理念。在她之前,亞伯拉罕·林肯、班傑明·富蘭克林、戴爾·卡內基等人已經為後人留下了關於與人相處的思想遺產。現在,她又為這筆遺產增添了新的財富——與人相處需要技巧。其二就是她使用的案例。這真的是一本綜合詳盡的實用手冊,告訴你如何前進——同時邀請他人一起同行。
——《管理書摘》
書摘
1. 發自肺腑的聲音
著名廣播節目主持人卡爾·哈斯對暴露對方意圖的示範也許是我見過的關於這一理念的最好範例。哈斯主持一檔名為《在好音樂中探險》的節目,許多公共廣播電台都播出了他的這一節目。哈斯那低沉且具有震撼力的嗓音本身就是一種完美的載體,他說出的話語深沉、洪亮,一聽便知出自何人之口,早已成為該節目的有聲標識。
幾年前,哈斯為答謝冬粉,來夏威夷舉辦了一場演唱會。禮堂里擠滿了數百名他的忠實聽眾,所有人都對能夠親眼見到這位廣播英才而期待不已。禮堂的燈光漸暗,舞台亮了起來,熱情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一個矮小的身影出現在了舞台上——在場觀眾大吃一驚——他就是卡爾·哈斯。
現場頓時安靜下來。這位廣播主持人顯然不是第一次遭遇這種場面,所以早已做好了詼諧機智的應對準備。他的眼中閃過一道亮光,微微欠身向台下的觀眾致意,然後以一種傾訴心聲的口吻輕輕說道:“我以前也不知道你們長這樣!”
台下頓時傳來一陣爆笑,緊接著是更加猛烈的歡呼聲。哈斯用他的智慧化解了原本可能出現的尷尬場景,也藉此贏得了在場所有觀眾的芳心。哈斯這句幽默的應答說出的恰恰是觀眾們的心裡話——暴露了他們的心聲。
實際上,這一將不可說的話說出來的技巧尤其適用於孩子。我一直都記得我家兩個兒子第一次去看牙醫時極不情願的樣子。醫生很友好,他走進來後蹲下來和他們打招呼:“我敢打賭你們倆一定不想來這兒,對不對?”
他說出了他們心裡的想法,兩個男孩立刻瞪大了眼睛。“事實上,我相信你們一定想立刻轉身,跑回到那扇門的後面去,是不是?”隨著他大聲地說出他們心中的每一分恐懼,兩個男孩子不約而同地點點頭。一分鐘後,他倆就手牽手,和這個顯然十分了解他們內心想法的男人高高興興地走進了檢查室。通過說出他們的想法,這位醫生成功地消除了他倆的恐懼心理。
2.命令VS 禮貌
看看以下這些修改前後的例句。通過重新措辭,那些令人討厭的命令是不是變得更容易接受了呢?
命令
“這個星期五,你必須來參加員工入職培訓。所有新員工都必須參加。”
請求/建議
“你能來參加星期五的員工入職培訓嗎?所有新員工到時都會出席。”
命令
“你必須和弗恩一起完成這個項目。”
請求/建議
“你能和弗恩一起合作完成這份報告嗎?”
命令
“在和小夥伴一起玩之前,你必須先把垃圾倒掉。”
請求/建議
“如果你能把垃圾先倒掉,你就能和小夥伴出去玩了。”
命令
“你必須去辦理許可證辦公室拿表格,然後你得把那個表格拿回來給我們簽字。”
請求/建議
“辦理許可證辦公室在三樓。如果你能上樓去拿了表格,然後拿回來,我們會非常樂意給你簽字。”
一位秘書寫信告訴我們,她的經理參加了我們的研討班並牢牢記住了這一理念。她為這位極富侵略性的管理者工作了多年,他粗暴的管理方式和發號施令的習慣已經開始漸漸消失。以前,每天早晨他都會給她一份長長的工作清單,一天當中,他時不時就會打電話向我指示工作:“把瑪努埃爾的電話號碼給我。”“安吉,十分鐘後我就要那份日程安排。”“把那些藍圖拿給我。”
她說:“自從參加完你的研討班後,他在工作清單的最上面寫著‘安吉,你能不能……’然後再列出需要完成的工作。他不再像以前一樣在辦公室里大聲沖我咆哮,而是使用內線電話,問我:‘你有瑪努埃爾的電話嗎?’‘你能在會議後把會議日程準備好嗎?’‘請你把那些藍圖拿進來,好嗎?’有好幾次,他還自己站起來,走到我辦公桌前,告訴我他需要我做什麼。”
“他的這一轉變讓我大吃一驚。最後,我問了他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向我解釋了失敗的話/可用的話。你的課程讓他開始評估他與員工和家人的溝通方式。他意識到這么多年來他習慣了當老闆,以至於養成了對身邊所有人都頤指氣使的習慣。他也發現自己這種獨裁者的方式已經讓下屬和家人漸漸疏遠他。他以自己的人品擔保,他已決定亡羊補牢,而且正在有意識地在與他人溝通中表現得更加謙恭。相信我,這也讓為他工作變得輕鬆快樂了許多。”
3.反映,而非反駁
我的兒子安德魯之前剛剛配了一副驗光眼鏡,他恰好給了我一個機會實踐心理治療師的工具。他含著眼淚,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出了驗光師的辦公室,大聲對我說:“我看起來就像是個怪胎!”
我很想對他說:“你不是。你看起來很好。”然而,這些本意是為了安慰他的話很有可能會加劇他的牴觸情緒。
我沒有試圖去安慰他,相反,我只是重複了一遍他剛剛說過的話:“你不喜歡自己戴眼鏡的樣子?”他哭著說道:“學校里所有人都會笑話我的。”
在舌功學誕生前,我也許會試圖撫慰他。“安德魯,別傻了。你的同學們說不定根本就不會留意到你戴了眼鏡。”我試圖讓他客觀面對事實的做法只會讓他更加疏遠我,而我試圖表示支持他的努力最終只會將他徹底打倒在地。於是,我再次闡述了一遍他的話:“你害怕同學們會拿你的眼鏡取笑你?”
“是的。為什麼我不得不戴這么醜的東西呢?”
我首先想到的回答是和他講道理:“你需要它們,有了它們你才能看得更清楚。”然而,感情是不理智的,也不會回響邏輯的召喚。任何試圖向他解釋為何需要戴眼鏡的努力最終只會讓他更加生氣、沮喪,而不會讓他明白事理。於是,我沒有試圖和他講理,而是替他說出了他的心愿:“所以你想要是能不戴眼鏡就好了,對嗎?”
“是的。”他嘆了口氣,然後就低頭去梳理自己的情緒了。
當我們到家的時候,安德魯忍不住抱住了我,對我說:“謝謝你,媽媽。”我問他:“謝我什麼?”他聳聳肩膀,說:“你知道的。”我想他想說的應該是:“謝謝你聽我訴苦,而沒有對我進行說教。謝謝你和我聊天,而不是教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