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監獄尋蹤

本書按地區切入,分題介紹我國自先秦起到1949年以前各類著名監獄的遺存和現狀,對象包括歷史上第一座有文字記載的國家監獄——文王演《易》的羑里城,宋代大理寺獄和重犯的刺配地——-沙門島,因《玉堂春》聞名的洪洞縣 “蘇三監獄”、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內鄉縣監獄等,尤詳於民國時期的各類拘役羈押服刑場所。舉凡其產生、建置、沿革變化,管理制度、實施狀況,相關之名人名事名物,莫不詳實道來,並配以豐富珍貴的圖像資料。廣大文史讀者與旅遊愛好者可藉此開拓見聞增加知識,專家學人則從中獲得豐富的監獄與獄政史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舊監獄尋蹤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頁數:482頁
  • 開本:16
  • 作者:中國監獄工作協會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舊監獄尋蹤》由中國監獄工作協會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編,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舊監獄尋蹤》對近現代中國監獄的歷史沿革進行了綜合性概述,追述了許多歲月沉澱中鮮為人知的往事和軼聞,找尋記憶遺失的片段,揭秘歷史背後的細節,言之有據,論之成理,文風嚴謹,具有較為豐富的資料性、文獻性,也具有一定的原創性、學術性,相信廣大學者將會從中獲取信息,受到啟迪。

圖書目錄

序言
京師模範監獄
北京功德林監獄
北京草嵐子監獄
天津監獄的歷史滄桑
山西第一監獄
民國時期的哈爾濱監獄
731細菌部隊監獄
滿洲里監獄
清代的流放地寧古塔
吉林第二監獄
長春監獄
延吉監獄
旅順日俄監獄
旅順監獄墓地遺址
日本大連刑務支所
奉天第一監獄
奉天陸軍監獄
錦州監獄
廈門路西牢
提籃橋監獄
上海漕河涇監獄
位於上海的兩座江蘇第二監獄分監
上海第二特區監獄
曇花一現的部轄第二監獄
上海監獄第一分監
龍華監獄
楓林橋監獄
雨花台烈士囚禁過的南京監所
南京老虎橋監獄
民國時期的鎮江監獄
民國時期的蘇州監所
蘇州司前街監獄
清末民國的南通監獄
民國時期的浙江監獄
安慶監獄
蕪湖模範監獄
洪坑集中營
廈門市思明監獄
江西石城桂花屋
江西馬家洲集中營
上饒集中營
贛州新人學校
南昌監獄
青島歐人監獄
青島李村華人監獄
威海衛劉公島監獄
開封八卦樓監獄
河南省內鄉縣衙監獄
位於湖南益陽王家大院的南京軍人監獄
湖北省城模範監獄
湖北第二監獄
白公館看守所
渣滓洞看守所
晚清民國時期的四川第一監獄
平武外役監獄
清代廣西省土州縣監獄制度
清末廣西模範監獄
息烽集中營
從西北青年勞動營到青訓總隊
民國時期的新疆監獄
甘肅天水秘密監獄
附錄
一、1925年全國開辦部分新式監獄統計表
二、1930年各地部分監獄在押犯人統計表
三、1932年各地部分監獄綜合統計表
四、1946年部分省市人犯人監年齡統計表
五、1947年部分省市設立的新式監獄統計表
後記

後記

2007年11月,中國監獄工作協會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在上海華夏賓館召開了換屆會議和“監獄舊址(遺址)和監獄文物研討會”。會上共收到各地送來的幾十篇文章。而後,我們一方面進行監獄口述歷史的收集整理,組織編印了三冊《我所知道的新中國監獄工作》,先後在敦煌、上海、保定、大連等地召開了理論研討會及小型座談會;另一方面又對華夏賓館研討會上的部分稿件請作者進行修改補充,並約請有關人員另行補寫一些材料,同時還蒐集整理了相關的歷史照片。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目前的書稿。這也是本屆中國監獄工作協會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研究成果的一個工作匯報。
本書的編寫和出版,得到了各地監獄系統、文物博物館系統、大專院校、研究單位的支持,他們為本書提供了許多稿件和資料,其中監獄系統的有:北京市監獄,天津市監獄,湖北省武漢女子監獄、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河南省第一監獄、安陽市監獄,山東省威海監獄、青島監獄,甘肅省天水監獄、平涼監獄,江西省贛州監獄、南昌監獄,江蘇省蘇州監獄、南京監獄、鎮江監獄、南通監獄,浙江省長湖監獄、喬司監獄,遼寧省錦州監獄,黑龍江省雞西監獄,吉林省長春監獄、吉林監獄,山西省汾陽監獄、晉中監獄、臨汾監獄,安徽省安慶監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監獄,重慶市九龍監獄,河北省漳河監獄以及廣西、廣東、四川、重慶、陝西、山西、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江蘇、浙江、山東、江西、雲南、貴州、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甘肅、河南、河北等監獄管理局。
文博系統的有: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上海龍華革命烈士陵園、貴州息烽集中營歷史紀念館、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河南省內鄉縣衙博物館、上饒集中營紀念館、廈門市博物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園、青島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蘇州市警察博物館、內蒙古滿洲里博物館、蕪湖文物商店、撫順戰犯管理所、安慶趙朴初故居管理處等。
大專院校及其他機構有: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北京石油大學、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大學、廣東司法警官學院、新疆大學法學院、青島市社會科學院、中共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蘇州市檔案館、蘇州市工業園區檢察院和湖南省益陽市文化局等。
本書許多稿件是經過多次修改、補充而被採用,但是也有一部分稿件由於各種原因忍痛割愛,在此一併表示感謝。特別是當第三稿已經排出清樣以後,經出版社領導的提議,為了使本書的內容相對集中在清代到民國時期,最後我們又抽去了菱里城監獄、北宋沙門島、南宋杭州風波亭、元代松江府牢、明代的蘇三監獄等幾篇材料。實際上,中國舊監獄的數量相當多,遠遠不止本書寫到的近百座,有的由於時隔較長,舊址已毀,有的因資料缺乏,無法成文。由於各地監獄建造和啟用的時間先後不一、規模大小不同、遺存資料數量的懸殊,所以,本書各篇材料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均等,華東地區、東北地區、京津地區相對較多,西北地區相對較少;在文字篇幅上我們也沒有作統一規定,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歷史照片同樣不平衡,有的監獄比較多,有的很少,甚至一張都沒有。本書隨文配發的監獄平面圖和照片,部分為文章作者提供,部分為副主編徐家俊蒐集、提供或拍攝。
《舊監獄尋蹤》,這是中國監獄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它需要有眾多的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和口碑資料為支撐,內容涉及到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租界史、建築史、抗戰史、革命史、中共黨史等許多領域。本書還有許多空白點可以填補;今後如果有機會,還可以補充,再版。
中國政法大學薛梅卿教授為本書的編寫和組稿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中國監獄工作協會顧問、法務部監獄局原局長王明迪為本書寫下序言。中國監獄工作協會多年來也一直關心本書的編輯出版工作,上海市監獄管理局、上海市監獄學會的領導對本書的出版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支持。最後,我們還要感謝上海書店出版社,為本書的編輯出版做了許多工作。
由於我們水平所限,書中的差錯之處,懇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正。
2013年10月

序言

近幾年來,在中國監獄工作協會所屬的諸多專業委員會中,取得比較顯著科研成果的監獄史學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史學專委會”)是相對突出的。從大的方面看,主要有兩大項目:一是從2009年起,先後編輯出版了三集《我所知道的新中國監獄工作》,一批老同志以親歷、親聞、親見的歷史當事人身份,通過口述或親自寫作形式,回顧了新中國監獄工作在各個歷史階段的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人物,在監獄系統引起了較大反響;二是在2007年“監獄舊址(遺址)和監獄文物研討會”的基礎上,通過評選、修改、約稿、擴展等途徑,出版了這本以記錄、評價舊監獄史事為主題的文集。前後兩大項目,一新一舊,呼應配套,相得益彰。依我看,前者的主要意義在於溫故知新,通過弘揚傳統,進一步提升治監水平;而後者的主要意義則在於探古鑒今,通過比較鑑別,不斷開拓新的未來。
經過初步瀏覽,個人認為,本書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資料來源豐富。史學專委會先後收到北京、山西、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湖北、廣西、四川、甘肅等二十多個省(區、市)監獄機關和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青島市社會科學院、旅順日俄監獄紀念館、重慶市歌樂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等二十多個高校科研機構和文博單位提供的文章和資料。從數量、篇幅看,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這既反映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也為今後進一步發掘史料留下了較大空間。
(二)歷史過程長久。從清朝乃至民國時期,綿延數百年。既使人們對近代監獄的概況、沿革有了大致的了解,又從舊中國特有的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監獄中,深切感受中華民族遭受欺凌、屈辱的歷史,特別是日本731細菌部隊監獄令人髮指的獸行,更使人們受到一次震撼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人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三)涉及地域廣泛。涵蓋東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中南六大行政區,描述近百所監所。既有對一個地區監獄的綜述概覽,也有對個體監獄的典型剖析。在典型剖析中,或談歷史沿革,或述人事變遷,或議社情人文,或講建築設施,顯示了題材的多樣性、靈活性。
(四)評述角度多元。從監獄的主管機關看,除中國政府外,還包括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由英、日、俄、德等帝國主義國家管理的監獄。從監獄的類型看,除一般意義的監獄外,還包括流放地,近代的軍人監獄、集中營(勞動營)、反省院,外役監獄,體現治外法權的租界監獄、歐人監獄,甚至還有標新立異的贛州“新人學校”。從監獄的隸屬關係看,既有部(司法行政部)、省(特別市)、縣級政權,又有軍隊、特務機關,乃至外國在華的租界當局。
(五)照片、圖表佐證。全書隨文配置了許多照片和圖表,直觀形象,圖文並茂,提高了史料的可信度、生動性。
舊監獄是歷代剝削階級奴役人民的工具,整體上體現了封建、野蠻、陰暗、殘暴的本質特徵。但在世界獄制改革潮流的影響下,近代中國也出現了一些體現人道主義的典型。如抗戰時期贛州“新人學校”的“五化”辦校方針,允許犯人春節探親,給犯人放春耕假、農忙假,較好地體現了人文關懷,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也引起了國際友人的關注。又如1941年興辦的四川平武外役監獄,對犯人實行分類分管,分級處遇,加強感化教育,實施寬嚴相濟政策,晉級計分,對第一級犯人,“完全不加監視,聽其自治”,在人跡罕至、野獸遍行的荒山野嶺,十年間組織二千餘名犯人開荒近萬畝,“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其意義不只在於經濟上,更為可貴的是實踐了先進的行刑理念。即便是清朝的寧古塔流放地,作者既在文中充分揭露統治階級的殘酷性,也客觀地指出了通過流放人員長期辛勤勞動形成的“流人文化”,“活躍了當地的文化生活”,“繁榮了當地的商業”,“提供了生產工具”,給當地統治者“傳授社會管理方式方法”,“使當地滿人後代學得了更多的知識和文化”,等等。這樣認識問題,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精神的。
綜上所述,本書對近現代中國監獄的歷史沿革進行了綜合性概述,追述了許多歲月沉澱中鮮為人知的往事和軼聞,找尋記憶遺失的片段,揭秘歷史背後的細節,言之有據,論之成理,文風嚴謹,具有較為豐富的資料性、文獻性,也具有一定的原創性、學術性,相信廣大學者將會從中獲取信息,受到啟迪。
限於學識,僅以這篇粗淺的讀後感言權代本書之序。
2013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