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陸贄傳

舊唐書·陸贄傳

陸贄字敬輿,蘇州嘉興人。少孤。特立不群,頗勤儒學。年十八登進士第,以博學宏詞登科,授華州鄭縣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陸贄傳
  • 創作年代後晉
  • 作品出處:舊唐書
  • 作者劉昫
  • 體裁:紀傳體
  • 類別:列傳
原文(節選,中部略去),翻譯,原題,陸贄,舊唐書,

原文(節選,中部略去)

陸贄字敬輿,蘇州嘉興人。少孤,特立不群,頗勤儒學。年十八登進士第,以博學宏詞登科,授華州鄭縣尉。罷秩,東歸省母,路由壽州,刺史張鎰有時名,贄往謁之。鎰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見與語,遂大稱賞,請結忘年之契。及辭,遺贄錢百萬,曰:“願備太大人一日之膳。” 贄不納,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書判拔萃,選授渭南縣主簿,遷監察御史。德宗在東宮時,素知贄名,乃召為翰林學士,轉吏部員外郎。贄性忠,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報。故政或有缺,巨細必陳,由是顧待益厚 。……德宗還京,轉中書舍人,學士如故。初,贄受張鎰知,得居內職;及鎰為盧杞所排,贄常憂惴;及杞貶黜,始敢上書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顧遇。吳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寵遇,文章才器不迨贄,而能交結權幸,共短贄於上前。而贄為朋黨所擠,同職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動失上之歡心,故久之不為輔相。其於議論應對,明練體理,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時贄母韋氏在江東,上遣中使迎至京師,搢紳榮之。俄丁母憂,東歸洛陽,寓居嵩山豐樂寺。藩鎮賻贈及別陳餉遺,一無所取。初贄以受人主殊遇,不敢愛身,事有不可,極言無隱。朋友規之,以為太峻,贄曰:“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吾所學.不恤其他。”精於吏事,斟酌決斷,不失錙銖。(節選自《舊唐書·陸贄傳)

翻譯

陸贄字敬輿,是蘇州嘉興縣人。少年時成了孤兒。有獨立見解和操守而與眾不同,很勤苦學習儒學。十八歲考中進士,憑博學宏詞科選官複試合格,任命華州鄭縣縣尉。為官期滿,回東方故鄉探望母親,路經壽州,刺史張鎰當時很有名聲,陸贄去拜見他。張鎰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見面跟他談話,於是非常讚賞陸贄的才識,請求結交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辭別,張鎰贈送陸贄百萬錢,說:“希望充當太夫人一天的飯食費用。”陸贄不收受錢,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說:“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後來又因文書評判超出同類,選任渭南縣主簿,提升為監察御史。唐德宗在東宮做太子時,向來知道陸贄的名聲,於是徵召他做翰林學士,調任祠部員外郎。陸贄性情竭忠盡心,當了皇帝身邊受信任的官以後,感念皇帝重視了解自己,想有所作為效力報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點,大小事情一定陳述,因此皇帝關顧對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師,陸贄調任中書舍人,像先前一樣做翰林學士。起初,陸贄受到張鎰的了解重視,能夠擔任朝廷內官職;等到張鎰被盧杞排擠,陸贄常常憂懼;等到盧杞罷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見解,唐德宗喜歡文章,對他關顧更深。吳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寵遇,他們的文章才識趕不上陸贄,可是能結交有權勢受寵幸的人,他們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陸贄。陸贄被結黨小人排擠,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見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歡心,所以很久不能當宰相。他在議論應對方面。明曉精通體制事理,詳細陳述,剖析判斷,下筆如有神,當時有名望的人,沒有誰不推重尊敬他。當時陸贄的母親韋氏在江東,皇帝派宮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師,官員們認為陸贄很榮耀。不久遭到母親喪事,陸贄向東回到洛陽,寓居嵩山豐樂寺。地方的長官送來辦喪事的財物贈品以及另外擺放的饋贈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陸贄認為受到皇帝特別的待遇,不敢愛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極力提出不隱瞞。朋友告誡他,認為這樣做太嚴厲,陸贄說:“我上不辜負天子,下不辜負我學的道德學識,不能顧慮那些別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據情況決定判斷,沒有一點兒差誤。

原題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罷秩,東歸省母 秩:俸祿。
B.及辭,遺贄錢百萬 遺:遺留
C.而贄為朋黨所擠,同職害其能 害:忌妒
D.初贄以受人主殊遇,不敢愛身 愛:愛惜。
2.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陸贄忠誠的一組是(3分)
①贄性忠藎 ②及鎰為盧杞所排,贄常憂惴
③上遣中使迎至京師,搢紳榮之 ④其於議論應對,明練體理,敷陳剖判,下筆如神
⑤故政或有缺,巨細必陳 ⑥事有不可,極言無隱
A. 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①②⑥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解說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陸贄少時學習勤苦,才能突出而與眾不同,後來得到壽州刺史張鎰的讚賞,並結下深厚情誼。
B.陸贄被唐德宗徵召做翰林學士,為報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在政治上意圖盡心竭力,有所作為,他能指出朝廷政事的缺漏,得到皇帝的厚待。
C.陸贄受到吳通微兄弟的讒害和結黨小人的排擠,但因議論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歡心,所以能長時間任宰相。
D.陸贄的勤政和直率的作風引來朋友的告誡,但陸贄堅持正道,毫不動搖,決心以實際行動不負天子和自己平生所學。
4.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德宗還京,轉中書舍人,學士如故。(3分)
(2)其文章才器不迨贄,而能交結權幸,共短贄於上前。(3分)
(3)精於吏事,斟酌決斷,不失錙銖。(3分)
參考答案:
1.B (遺:贈送)
2.C (②句是說陸贄的憂懼,③句是說官員們對陸贄受到優厚待遇的評價。④句是說陸贄明曉事理,善於剖析判斷。)
3.C(“很得皇帝歡心,所以能長時間任宰相”不合文意。文中說“加以言事激切,動失上之歡心,故久之不為輔相”。)
4.(1)德宗回到京師,陸贄調任中書舍人,像先前一樣做翰林學士。
(2)吳通微兄弟的文章才識趕不上陸贄,可是能結交有權勢受寵幸的人,他們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陸贄。
(3)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據情況決定判斷,沒有一點兒差誤。

陸贄

陸贄(754年—805年),字敬輿。吳郡嘉興(今浙江嘉興)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政論家 。溧陽縣令陸侃第九子,人稱“陸九”。大曆八年(773年)進士,中博學宏辭科。唐德宗即位,由監察御史召為翰林學士。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叛亂,陸贄隨德宗奔奉天,起草詔書,情詞懇切,雖武夫悍卒,讀之無不揮涕感動。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貞元八年(792年),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為相時,指陳弊政,廢除苛稅。貞元十年(794年),因戶部侍郎裴延齡構陷,被罷相。永貞元年(805年)卒於任所,追贈兵部尚書,諡號宣。
陸贄工詩文,尤長於制誥政論。所作奏議,多用排偶,條理精密,文筆流暢。權德輿稱其“榷古揚今,雄文藻思”。《全唐詩》存詩3首。有《陸宣公翰苑集》24卷行世,另有《陸氏集驗方》50卷。

舊唐書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時期。五代後晉時官修的《舊唐書》,是現存最早的系統記錄唐代歷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書》,宋代歐陽修、宋祁等編寫的《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舊唐書》共二百卷,包括本紀二十卷,志三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