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若重:徐光憲傳

舉重若重:徐光憲傳

《舉重若重:徐光憲傳》是2013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舉重若重:徐光憲傳
  • 作者:葉青,黃艷紅,朱晶
  •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1日
  • ISBN:978750466279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傳記基於口述訪談和實物採集,以史實還原了徐光憲的學術成長過程,準確、完整、清晰地勾勒了其求學歷程、師承關係、學術成就、學術成長中關鍵節點和重要事件,真實反映了徐光憲院士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獨特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問題和研究熱點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以及他本人立足國家需要、多次轉變科研方向並相繼取得重大成果的奉獻精神和優秀品質。此外,徐光憲院士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對年輕科研人員的培養與扶植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很好的啟示和教育意義。
  徐院士曾說“如果把科學家分為幾類,有舉重若輕的,有舉輕若重的,那么我都不是,我屬於‘舉重若重’的一類人。”從中我們感受*深的是老科學家的虛懷若谷、樸實無華,而這也是本傳記書名的由來。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叢書·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叢書·舉重若輕:徐光憲傳》是“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的子課題“徐光憲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的成果之一。我是課題負責人,課題組成員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黃艷紅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的朱晶博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李保濱博士。課題於2010年7月啟動,課題組成員經培訓後開始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2011年10月通過結題驗收,並完成研究報告的撰寫。
  “徐光憲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課題主要任務是三部分:訪談、採集資料和撰寫研究報告,每一項工作都完成得不容易。正式和非正式的訪談進行了十幾次,採集、整理和掃描資料更是歷時近半年,研究報告的撰寫也占滿了大家的業餘時間。

圖書目錄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簡介
總序一 韓啟德
總序二 白春禮
總序三 周 濟
序 徐光憲
導 言
第一章  求學  歷
早期教育(1920 —1939)
大學生涯(1940 —1944)
第二章 留學美國
隻身赴美
輾轉回國
第三章 初到北大化學系
開設“物理化學”課程
開設“物質結構”課程
量子化學領域展露鋒芒
從量子化學轉到絡合物化學
第四章 受政治運動影響的學術生涯
轉向核燃料萃取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間
第五章 譜寫“稀土傳奇”
稀土分離的國際背景和國內狀況
勇挑重任:推  體系、反萃法實現鐠釹分離
(1972 —1974)
稀土串級萃取理論的提出與套用(1974 —1990)
發展中國稀土產業
著書立說、課題研究與機構建設
第六章 回到量子化學研究
量子化學研究的背景與條件(1949 —1977)
  子價、分子片與結構規則(1977 —1995)
改進的休克爾分子軌道理論與正弦型同系線性規律
  (1978 —1984)
稀土配合物的電子結構與化學鍵:由從頭計算到半  驗計算
轉向利用密度泛函理論研究稀土(1996 — )
量子化學教學與教材(1978 —2009)
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與國際交流(1980 — )
第七章 晚年對軟科學的思考
學科定位、成果評價與研究基金
化學信息學與系統化學
方法學與方法創新
第八章 愛人同行
同進北大 共同研究
中國化學界的比翼鳥
攜手前進 相濡以  
結 語 徐光憲學術成長特點
附錄一 徐光憲年表
附錄二 徐光憲主要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後 記
圖片目錄
圖1-1 徐光憲舊居東山七畝
圖1-2 《中日圍棋百式》
圖1-3 徐光憲年幼時與父兄們的合影
圖1-4 徐光憲紹興宣化坊故居
圖1-5 青藤書屋  貌(a)和近照(b)
圖1-6 徐光憲參加紹興稽山中學七十周年校慶慶典合影
圖1-7 徐光憲在浙  圖書館前留影
圖1-8 徐光憲在寧波高工老校址前留影
圖1-9 上海交通大學1940年化學系正取生名冊
圖1-10 徐光憲在上海交大時做的習題
圖1-11 徐光憲在上海交大的畢業論文
圖1-12 高小霞工部局女中畢業證照
圖1-13 南洋化工社1943-1944屆部分成員合影
圖1-14 高小霞寫給徐光憲的信
圖1-15 上海交通大學1944屆畢業同學合影
圖1-16 徐光憲與高小霞結婚照
圖1-17 徐光憲在上海交通大學擔任助教時的登記名冊
圖2-1 徐光憲與同學  慶清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時期合影
圖2-2 徐光憲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助教職位的證書
圖2-3 徐光憲、高小霞在哥倫比亞大學時期與同學們的合影
圖2-4 徐光憲的博士論文(a)及學位證書(b)
圖2-5 徐光憲重返哥倫比亞大學作報告
圖2-6 1949年,徐光憲等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野餐,慶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圖3-1 1951年4月15日,徐光憲、高小霞回國時,高小霞在戈登將軍號
  輪船甲板上的留影
圖3-2 朝鮮金日成大學實習團與北大化學系老師合影
圖3-3 《物理化學講義》手稿頁
圖3-4 《物質結構》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獎證書
圖4-1 《  子核物理導論》講義
圖4-2 北大技術物理系33組59級師生合影
圖4-3 徐光憲在  西農場與工友們合影
圖4-4 徐光憲下放時期遊覽井岡山
圖4-5 徐光憲與程民德一起放牛
圖5-1 徐光憲在全國稀土化學與萃取會議上
圖5-2 徐光憲與黎樂民討論問題
圖5-3 稀土研究獲得的部分國家獎勵
圖5-4 徐光憲獲得國家  濟委員會頒發的榮譽證書
圖5-5 徐光憲主編的《稀土》(第2版)
圖5-6 1980年稀土訪問團訪問美國愛荷華州艾姆斯實驗室
圖5-7 稀土研究中心師生合影
圖5-8 2003年,徐光憲在北大稀土材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圖5-9 徐光憲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圖6-1 20世紀80年代,徐光憲在北京大學的課堂上
圖6-2 徐光憲訪日時與日本學者合影
圖6-3 徐光憲訪問德國時合影
圖6-4 徐光憲和夏威夷大學化學系主任合影
圖6-5 1993年徐光憲重返哥倫比亞大學
圖6-6 徐光憲在第25屆國際配位化學會議上
圖6-7 國際配位化學會議組委會贈給徐光憲的榮譽證書
圖7-1 徐光憲與唐敖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進行工作交流
圖7-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化學部1986年科學基金評審會議代表合影
圖7-3 徐光憲與學生高松院士合影
圖8-1 徐光憲、高小霞夫婦與孩子們的合影
圖8-2 1991年結婚紀念日,徐光憲與高小霞在未名湖邊散步
圖結-1 20世紀80年代徐光憲與學生們在一起討論工作
圖結-2 徐光憲與黃春輝院士合影
圖結-3 徐光憲與唐敖慶院士合影

作者簡介

 葉青,女,1974年生,安徽安慶人,現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1995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化學系,200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中心,獲得科技哲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近年來,一直從事科技史及科技現代化研究等。曾在《中國科技史雜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幾篇,參加編寫專著7本;主持和參加*項目5項,科學院院級課題4項。
  黃艷紅,女,1975年生,漢族,湖南永州人,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2007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中國針刺鎮痛機理研究的社會史分析》。2007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從事科學技術史專業博士後研究,博士後出站報告為《中國科研時間狀況研究》。2010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從事科學無神論研究。曾在《香港社會科學》、《中國科技史雜誌》和KoreaJournal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參與各類研究項目十餘項。
  朱晶,1981年12月出生,湖北天門人,2008年獲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化學史、科學方法論、中國科學文化史。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科技史教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對徐光憲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進行過專門研究。2010-2012年,承擔科技部創新方法工作專項“卓越科學家的工作與創新方法系列研究”子課題——“徐光憲院士的科學成就與科學方法”,出版專著《化學大師:徐光憲》。在化學史與中國科學文化史領域,曾對單質砷的製備史、丹藥秋石、古朝鮮的火藥和火器等進行過考察,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科學史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等刊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