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舉火把
- 別名:點燈火、閩南火把節
- 代表意義:添丁進財、慶豐收
- 活躍地區:福建省漳浦縣佛曇鎮、馬坪鎮等
- 代表地區:漳浦縣東坂村
舉火把,俗稱點燈火,是流行於福建省漳浦縣佛曇鎮、馬坪鎮一帶鬧元宵的一種閩南特色民俗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 , 有祈盼家族興旺之意,意在慶祝一年的豐收,以計畫好來年。尤以漳浦縣東坂村獨具代表性。東坂人以此...
阜陽火把節是阜陽地區過的中秋節。夜晚打火把游鄉,為紀念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阜陽地區稱中秋節為火把節。夜晚打火把游鄉,為紀念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相傳韓山童、劉福通組織農民起義,紛紛舉火把回響,首克潁州。時有童謠:“滿城都...
舉火把的人一定要坐在房子的角落裡,這些嚴格的規定表明,主要都是防止發生火災。可以說,這是我國消防史上出現的第一部消防法規。原文 1、聞始見君子者,辭曰:“某固願聞名於將命者,不得階主。”適者曰:“某固願見。”罕見曰...
高花燈,亦稱高皇燈,相傳起源於東漢章帝初年,洪下之戰中洪下“蠻人”舉火把所跳舞蹈。高花燈的燈代表著光明幸福,12個燈表示12個月,月月平安無事。是流行於永定沅古坪一帶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由來 高花燈相傳起源於東漢章帝初年...
束炬,讀音為shù jù,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扎火把;一把火。解釋 (1).扎火把。亦指舉火把。(2).猶言一把火。出處 宋·劉克莊《戴秀岩》詩:“外狹中乃寬,始闇俄忽明。縻腰尚恐墮,束炬方可行。”清·呂留良《序》:...
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伙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彝族火把節一般都歡度三天,頭一天闔家歡聚,吃酒祝賀。人們把牲畜肉煮熟後切成坨坨,祭祀神靈和祖先,然後用來下酒。晚上...
如果是在夜晚,就以舉火把來代替掛旗,舉火把的數目與白天掛旗的數目一樣。假如敵人是由進攻而退卻,懸掛旗的數目同敵進攻時的數目不變,但不擊鼓。城中大將懸掛絳旗,高五十尺,東西南北四門守將的旗幟各高四十尺,其次一等的是...
漳浦縣東坂村的非遺表演“跳車鼓”正在慢慢以全新的創新形式重新登上民間的舞台。閩南“狂歡節”——東坂“舉火把“與“穿燈腳”關於元宵,《漳浦縣誌》有載:“元夕,至初十日放燈,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廟或用鰲山運傀儡,張燈...
女登會是每年農曆的正月二十五這一天,陝西省鳳翔縣陳村鎮槐原村的村民為了紀念炎帝和其母親女登的一個古老而神秘的節日,延續4000多千年。每年的農曆正月二十五晚,村里每戶人家都要像舉火把一樣高挑著由木棍、木塊和紙做成的方形紙燈...
《畫說初心·延安火炬》是2 019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答光明,蔡萌。內容簡介 本分冊展現了抗戰勝利後,延安人民手舉火把、敲鑼打鼓、奔走相告、連夜慶賀的場景,成為時代的光輝記錄。在該書還通過繪畫作者的訪談,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