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登會

女登會

女登會是每年農曆的正月二十五這一天,陝西鳳翔縣陳村鎮槐原村的村民為了紀念炎帝和其母親女登的一個古老而神秘的節日,延續4000多千年。

每年的農曆正月二十五晚,村里每戶人家都要像舉火把一樣高挑著由木棍、木塊和紙做成的方形紙燈,成群結隊去女登祠祭祀女登,這是祖輩傳下來的老習俗,就連遠在甘肅、河南、山西等省的百姓,都會趕來祭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女登會
  • 地理標誌:陝西.寶雞.鳳翔
民俗由來,節日盛況,

民俗由來

陝西鳳翔縣陳村鎮槐原村,是一個相傳炎帝母親居住的古老的村落。據說,當年炎帝當上部落首領後,在正月二十六這天回到母親居住的槐原村,準備帶著母親外出享受天倫之樂。然而,炎帝母親女登因自己年事已高不願外出,於是,炎帝抬著母親在村子裡轉了三圈,以示對母親的孝順。後來,槐原村的後人為了紀念炎帝和其母親女登,便在當年村子裡炎帝抬著母親轉圈的地方修建起了一座廟宇,廟內供奉著炎帝母親的塑像。
由於當年部落之間戰亂不斷,人們白天忙於生產,夜裡還要參加部落之間的鬥爭,而槐原村當年的人口太少,為了在夜間參加戰鬥時顯得聲勢浩大,人們便發明出排燈,讓參加戰鬥的家人帶上小孩子,雖然小孩並不能參加戰鬥,但在漆黑的夜色中,整個村子都會顯得聲勢浩大。參加儀式的村民們高舉排燈有序地從各個村子出發,向供奉女登的廟宇匯攏,而隊伍前方有一支鑼鼓隊名曰“戰鼓”。在暗夜裡排燈隊伍緩慢前行,仿佛一條舞動的火龍,人們邊走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待每支排燈隊伍來到廟前,由領隊人進廟叩拜炎母女登像,門外再燃放鞭炮,鑼鼓隊表演完後,排燈隊伍在廟門前轉一圈再走到村口唱戲的舞台邊,整個儀式結束。
此後,後人為了不忘炎帝孝順母親的故事,就在每年的正月二十六都舉辦祭祀活動,而活動前一天的夜裡,人們都要舉著排燈在村子裡繞著供奉著炎帝母親的廟宇走上一圈,既是為了追憶炎帝孝順其母親的故事,同時也是教導現代人不忘孝道

節日盛況

如今,當年的槐原村已演變成了槐嶺村、槐中村、西槐村、槐北村4個村落,而對於當年炎帝孝順其母親的故事仍在民間口口相傳。每年村里集中舉辦“女登會”,來參會的人數過萬,村民們自己動手製作的排燈數量也在數千盞以上。
女登會
女登會
每年的正月二十五日晚,槐原村各隊每戶人家都要像舉火把一樣高挑著燈,成群結隊地去女登祠祭祀炎母。在晚八點左右,天色已完全黑下來,散落在曠野中的村落里不約而同地亮起了排燈,人們從四面八方,挑著排燈,敲著鑼鼓向女登祠匯攏,黑暗中一條條火龍在田野中遊動。禮炮聲、鞭炮聲、鼓鑔聲此起彼伏,伴隨著村中不時騰起的焰火,為寂靜的鄉村夜晚憑添了熱鬧的節日氣氛。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排燈會”上演了。排燈會的形式簡單而樸實,每個隊來到廟前由領隊人進廟叩拜炎母女登像,門外燃放鞭炮,鑼鼓隊即興表演一段鼓樂,一村村、一隊隊按到達先後的順序獻藝。在所有的“演員”中沒人指揮,所有村民的行動都井然有序,全套的排燈會演下來要持續兩個多小時。
排燈是當地人手工製作的一種燈具,由燈架和手柄兩部分組成,上半部分燈架通常是一個木質的架子,有方形或八角形,多為方形,燈架上部大下部小,燈架內部固定一個蠟燭。燈架下方通常有一根木棍用作手柄,木棍可自由拆下。相傳在古代戰爭時期,排燈可作為照明用,拆下燈架下的木棍,同時可以用作戰鬥。燈架外通常用白紙包裹,在白紙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寄託美好寓意。
誰家做的排燈漂亮,那就說明誰家娶的媳婦心靈手巧。當年為了參加戰事而形成製作排燈的習俗,流傳至今已變成一種精美的工藝而發展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