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廢百,賊道也》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這一章從對楊、墨的評論出發,表達了孟子主張“執中”而變通的思想主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舉一廢百,賊道也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孟子》
- 文學體裁:語錄體散文
- 作者:孟子及其學生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讀解賞析,作品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②,摩頂放踵③利天下,為之。子莫④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作品注釋
①楊子:戰國初期哲學家,名朱,魏國人。他的學說與墨子的學說在戰則代都很流行。他重視個人利益,反對別人對自己的侵奪,但也反對侵奪別人。他沒有留下著作,事跡見於《孟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列子》里有《楊朱篇》,但不一定可靠。
③摩頂放(fang)踵:從頭頂到腳跟都摩傷,形容不畏勞苦,不畏勞苦,不顧價格體傷。放,到,到。
④子莫:戰國時魯國人,其事跡已不可考。
作品譯文
孟子說:“楊朱主張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於天下,他都不肯乾。墨子主張兼愛,即便是從頭頂到腳跟都摩傷,只要是對天下有利,他都肯乾。子莫則主張中道。主張中道本來是不錯的,但如果只知中道而不知道權變,那也就和執著一點一樣了。為什麼厭惡執著一點呢?因為它會損害真正的道,只是堅持一點而廢棄了其餘很多方面。”
讀解賞析
子莫執中。
照理說符合儒學的中庸之道,應該受到大加讚揚。事實上,孟子也的確說了“執中為近之”,應該是很不錯的。但“執中無權,獨執一也。”這就出了問題。這裡的“權”是指“權變”,通權達變。也就是說,如果只知道死板地堅持“執中”,沒有變通,那就不是執中,而是“執一”了。而我們知道,中庸之道本來是“執兩用中”(《中庸》)的,既然只是“執一”,當然也就不是中庸之道了。因此,並不符合儒學的主張。
為什麼“執一”就有問題呢?因為它“舉一而廢百”,堅持一點反而廢棄了其餘很多方面,具有片面性,其結果是“賊道”。“賊”在這裡作動詞,指對真正的中庸之道有所損害。
回過頭來說到楊子的為我,墨子的兼愛,在孟子看來,都是“執一”之道,因此,“為其賊道也”,是孟子所反對的。
可見,這一章從對楊、墨的評論出發,表達了孟子主張“執中”而變通的思想主張。對我們來說,既有學術史的價值,又有思想方法上的啟示。
作品出處
《舉一廢百,賊道也》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