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鎮(興隆鄉(四川省成都市興隆鄉))

興隆鎮(四川省成都市興隆鄉)

興隆鄉(四川省成都市興隆鄉)一般指本詞條

興隆鎮,行政區劃屬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由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委託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代管。興隆鎮,又名藍家店。位於龍泉山脈中段的西側,屬龍泉山系低山丘陵區,地處天府新區核心區域,行政區域面積42.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750人(2017年)。下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隆鎮
  • 外文名稱:Xinglong town
  • 別名:藍家店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天府新區(委託代管)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1個社區
  • 政府駐地: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興隆鎮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10213
  •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成都市區南部)
  • 面積:42.10平方千米
  • 人口:23750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興隆湖、鹿溪智谷、漉溪河生態公園
  • 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 火車站成都天府站
  • 車牌代碼:川A
  • 捷運站西博城站廣州路站興隆湖站科學城站 興隆站
  • 行政代碼:510122
  • 特色產業農業旅遊 
  • 政區編碼:510122121
  • 特產草莓枇杷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人口,市政建設,對外交通,經濟狀況,文化狀況,

歷史沿革

清末民初屬華陽縣第七區。民國24年屬華陽縣第四區。1950年屬華陽縣第六區。1958年,成立興隆人民公社。
1965 年3 月27日,國務院第154 次會議決定,撤銷華陽縣建置,併入雙流縣。4月8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發出撤、並縣通知。7月1日,華陽縣正式併入雙流縣,其所轄的18 個公社(含興隆)、3個鎮併入雙流縣。
1982年復為興隆鄉。
2001年撤銷興隆鄉建制,設定興隆鎮。
2013年12月1日,雙流縣興隆鎮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由四川省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
2015年,成都天府新區12個鎮(含興隆鎮)經市政府批准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

地理環境

地處成都平原東南邊緣,成都市西南郊,雙流區東南部,屬龍泉山脈淺丘地貌。海拔496米。面積42.10平方千米。年均氣溫16.87℃,年均降水量886毫米。

人口

1985年總人口2.4520萬人。2005年總人口2.63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534萬人,占總人口96.90%。2010年總戶數8124戶,總人口2.8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23750人。

市政建設

2005年,轄10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建成城區約1平方千米。有主要街道、道路20條,橋樑10座,有35KV變電站5座,有天然氣配氣站1座,日供氣60萬立方米,有日供水300立方米的岷江自來水分廠,有固定和行動電話用戶3500餘戶。網際網路用戶80餘戶。綠地覆蓋率35%。2010年,完成曾梁路、跑煎路、華仁路等鎮村道路建設10.5公里,整治溝渠72千米、塘堰26,新建及改建提灌站15座,維修整治橋樑一座。實現羅家店村、瓦窯村、保水村、劉家壩村、跑馬埂村等8個村通岷江自來水。
天府新區興隆建設規劃:
興隆湖位於興隆鎮境內,天府大道中軸線東側,涉及該鎮的寶塘、跑馬埂、三棵松、保水等四個村,是天府新區“三縱一橫一軌一湖”(天府大道中軸線、紅星路南延線、元華路南延線、正公路東西延線、捷運1號線南延線、興隆湖生態綠地工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
興隆鎮
工程規劃在鹿溪河上築壩,營造5100畝的湖面,蓄水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工程完工後可全面提升鹿溪河下游煎茶、籍田、黃龍溪等地的防洪標準,形成的河道型濕地可對中心城區達標排放的水體進行深化處理,加快提升中心城區再生水利用水平。而且,可營造水域環境,改善該地區生態環境、調整局地氣候,提升城市品質、美化城市景觀、最佳化生態本底,具有十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對外交通

距成都市區(華陽城區南)僅一街之隔、成都市中心20千米、人民南路南延線16千米、雙流國際機場18千米、成都火車南站8千米 、成雅高速公路4千米,東山快速通道橫穿鎮境,村、社區道路通暢。

經濟狀況

198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600.54萬元。2005年,有各類企業5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農業糧經比例 2∶8,支柱產業有枇杷、蔬菜等。地區生產總值10.45億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968萬元,實現出口創匯2500萬元,農業增加值3103萬元,財政收入140餘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589元。201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GDP)3.46億元,同比增長5026萬元;工商稅收795.06萬元,同比增長 309.26萬元;固定資產投資4.01億元,同比增長6045萬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2979萬元,同比增長400萬元;農業增加值1.91億元,同比增長12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19元,同比增長1252元。

文化狀況

2005年,轄區有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幼稚園3所,成人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2800餘人;有文化體育中心、廣播電視站等文化娛樂場所;有火龍、獅燈、川劇座唱、騎游等民眾文化體育項目;有公立醫院1所。2010年全鎮有國小、國中、成教校、幼稚園共5所,教職員工180名,在校學生2874人。中國小完成一體化教育園區配套建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建成鎮級綜合文化站1所,健身場所12個,建成農家書屋10個,開展農民讀書、文藝表演、專項大巡遊等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