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賢坊
- 外文名:Xingxian Fang
- 地理位置:廣州市荔灣區
興賢坊是宋末元初時期海豐縣城北邊的一個小街市。興賢坊位於今龍津溪以西、紅城大道以南,人民西路以東,包含城隍面在內,不包含文天祥公園。二環南路以北,不包含雙鏡塘、荷兒塘、下田、沙溝兒,是今海城鎮東部臨龍津溪地區。明朝初,得...
文昌南路興賢坊位於廣州市荔灣西關,由無開發商建成,總計房屋139戶,小區物業公司為無物業管理服務。周邊配套 醫療 廣州市兒童醫院,廣東省中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州市荔灣區骨傷科醫院,廣州醫科...
成功祖地 成功祖地是鄭成功的先祖地,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青水畲族鄉興賢坊。永安市青水畲族鄉興賢坊不僅是鄭成功的先祖地,也是鄭成功戰鬥、生活過的地方。
現有建築分別有:欞星門、泮池、泮池橋、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忠孝祠、土地祠、東西廡、大成殿、禮門、明倫堂、儀門、當湖書院、書院碑廊、東廡碑廊、仰高坊、興賢坊、育才坊、七十二尊石獅憑欄等,組成了孔子廟、儒學署、書院三...
王英(1376年—1449年),字時彥,號泉坡。江西金谿縣興賢坊人。明朝初期官員、學者、詩人、書法家。與泰和人王直齊名,時人稱之為“二王”,又按居住地稱王英為“西王”。官至禮部尚書。王英的詩文創作有成就,文風典雅,密切謹嚴,尤...
符確晚年致仕歸籍,建興賢堂、興賢坊,激勵鄉人,教育子孫後代。符確在故鄉赤坎村創建興賢坊,供周邊各村子弟上學讀書,購置八畝鹽田出租,將每年收租所得投入教育,培養人才。由於他熱心文教,使當時昌化縣讀書之聲蔚然成風,對海南文化的...
據《杭州市志》記載,百井坊巷東起中山北路,西至延安路,明時稱興賢坊,清代始稱百井坊巷。短短的幾條弄堂與它交叉,雖是“一炮仗”路的短巷,卻留存著獨特的風景與記憶。《杭城坊巷志》記載,吳越王錢鏐開井九十九眼,後來...
廣州荔灣區蔣光鼐紀念國小,前身為創辦於1964年的廣州寶華路國小,2002年與興賢坊國小合併,取名寶華培正國小。2012年3月更名為蔣光鼐紀念國小。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占地面積8524平方米,現有學生894人,有教職工60人。辦學歷史 廣州...
唐孫思邈,被民間尊稱為醫藥行業的祖師爺,在海陸豐地區俗稱“醫靈爺”。其祠廟位於興賢坊東(即今海城老橋頭龍津居委),俗稱靈爺宮,始建於南宋之初,奉祀的就是孫思邈的祠廟。後得海豐鹿境鄉蔡氏善信捐款,擴建宮殿。內容 靈爺宮位於...
潢川廣濟王祠,又名陳公祠,祀光州州人(今潢川縣)陳元光。廣濟王祠位於光州北城儒學東,即今河南潢川縣北城興賢坊步行街附近。康熙《汝寧府志·卷十一·人物·忠節》陳元光傳曰:“唐,陳元光,字廷炬,光州人……為賊所殞,百姓...
2006年11月02日進行拍賣,其中位於文昌南路西側、興賢坊南側寶華大街東側的“五元雅苑”地塊是較為著名的一塊。地塊距離步行街上下九路只有不到5分鐘的步行路程,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生活配套也完善。該地塊占地面積781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
鄭綺文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耀華南街12號,在長壽西路和寶華路交接處的內街區里,與福音坊、興賢坊為鄰,街內有小別墅小洋樓一座,有別於西關住宅區的傳統建築,坐北向南,有前內院。建築特點 圍牆內外均有綠色植物,院內古樹蔥蘢,...
寶華大街[Bǎohuá Dàjiē] 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華林街道轄內。民國時期已有此街巷,取名寶華大街。因位於清代開闢的寶華住宅區內,故名。南北走向,起於興賢坊,止於觀音直街。2023年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