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華胡同

興華胡同

興華胡同位於北京市西城區 什剎海。東西走向,東起龍頭井街,西至德勝門內大街。全長520米,均寬4米。明代稱興化寺胡同,因內有興化寺而得名。清代稱興花寺胡同,又稱興化寺街。1965年更名為興華胡同。13號為著名歷史學家陳垣故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華胡同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 什剎海
  • :520米
  • :4米
  • 創建時間:明代
  • 主要建築:陳垣故居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胡同特色,索尼府邸,陳垣故居,胡同一號,公交線路,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興化寺胡同,萬曆年間稱為“興化寺胡同,以胡同西側的興化寺而得名。
清朝時期-興花寺,乾隆年間,興化寺不復存在了,改為了“興花寺胡同”。
清末時期有改為“興化寺街”。
建國後為“興華胡同”。
1965年規整街巷名稱的時候,改為“"興華胡同”。

地理位置

興華胡同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南邊是地安門西大街也就是現在的平安大街,這條街的南沿就是北海,所以興華胡同可以說是正經八百的“北皇城根”。胡同的北邊是定阜大街,定阜街北沿是一溜兒王府,東邊接恭王府、中間是輔仁大學,也就是過去的濤貝勒府,再往西一點是慶王府。興華胡同就夾在皇城和王府中間。
興華胡是東西走向,在北京的胡同里算是很長的,一條叫旌勇里的胡同把它一分兩半。興華胡同東口連線著龍頭井胡同,形成一個丁字路口,從龍頭井進來要稍微上一點坡。胡同從東口開始算號,北面是單數,南面是雙數。

胡同特色

索尼府邸

8歲的玄燁繼承皇位,也就是清朝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其父順治皇帝立下遺照,命索尼等4位大臣為輔臣,協助年幼的康熙來治理國家。過了幾年,深謀遠慮的孝莊太后為了不讓4位輔臣獨攬朝政架空皇帝,於是特意拉攏索尼,並選定索尼的孫女赫舍里做康熙的皇后。其他3位輔臣略有不滿,漸漸地,4位元老輔臣之間相互有了隔閡,再也捏合不到一塊了。
最後索尼成了皇親國戚,整個家族也是一步登天。當時,興華胡同東段路北的院落,都是索尼家的,可謂十分顯赫。後來,索尼家族在興華胡同內也風光了二百多年,直到民國時期,才因為索尼的子孫後代與他人豪賭,輸掉了房產而落魄,著實令人唏噓。

陳垣故居

著名史學家、教育家陳恆,生前就居住在興華胡同13號(原5號)。陳恆在元史、宗教史、考據學、校勘學等方面很有建樹。陳恆十分熱愛教育事業,層在大學科研機構任教幾十年。日本侵華時期,陳恆時任輔仁大學校長,他十分千尺民族氣節,拒用日文教材,拒掛日本國旗,不以日文為必修課,激發了師生的愛國鬥志和情懷。
陳恆自1939年住進興華胡同,這座院落是一個較為標準的二進四合院。陳恆酷愛讀書、藏書,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勵耘書屋”,是因他父親的名號“勵耘”,且曾在陳恆年幼時鼓勵他好好讀書,為紀念他的父親而得名。
陳恆講西廂房建為書庫。他把藏書的書箱靠背碼放,只留出中間過道,過道共有八條,陳恆戲稱其為“胡同”。他將書籍登記造冊,只要查一下書在哪條“胡同”一找便得,十分便利。
它東臨什剎海,西距嘉興寺不遠,南行馬路對面就是北海後門。它坐北朝南,灰磚灰瓦。門前有四級石階,兩扇大門油漆已斑駁,但兩邊的一副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仍清晰可讀。門前原有一對石獅。進入大門,影壁迎面而立。向左行,就步入這兩進院落的前院。前院不大,長約六七米,寬約十六七米。南房是套間,比較寬敞,原主人在世時,是他會客的地方。西廂是廚房和保姆住的地方。老保姆有時在這小小的院子裡放養幾隻小雞,給院子增添了幾許生氣。房子外面有兩株有幾十年樹齡的海棠樹,春天繁花似錦,秋天紅果纍纍。穿過垂花門,就進入後院。它比前院大兩三倍。東西廂房各三間。東廂房是親友來時住的客房。西廂房則是主人的書庫和抄書先生工作間。他四萬多冊藏書,大都是線裝書,整齊地碼在書箱上,書箱則放在書架上,書架一排又一排,因為書太多,兩排書架之間的空間很窄,主人戲稱之為“胡同”。他對自己藏書的位置非常熟悉,有時要查某書,會讓助手到第幾胡同第幾架第幾箱去取,從來沒有出錯過。北屋五間,西邊是主人的臥室和衛生間,東邊是助手的工作室。正中的堂屋,是主人的工作室,有時也作為會見客人的地方。室中經常輪換懸掛主人珍藏的清代著名學者的墨跡,還有一塊匾額高懸室中,題字者是著名的愛國人士英華(字斂之),匾上四個大字為“勵耘書屋”。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居住在這裡的就是勵耘書屋主人陳垣。
興華胡同13號 陳垣先生紀念室興華胡同13號 陳垣先生紀念室

胡同一號

興華胡同一號是一家糧店,有兩扇對開的玻璃門,一進門是空的,往東是一個挨一個的木製米槽和面槽,約有半人高,一共是四個,第一個是放的是好積米(1毛5分七/斤),第二個放的是次積米(1毛1分3/斤),第三個放的是面,第四個放的是棒子麵,這樣連起來就把店堂分為內外兩部分,裡面除了堆成山一樣的袋裝糧食外,還有兩三個木槽,分別放的是好米(二毛零五/斤)、豆子、小米什麼的。放在前面木槽相當於櫃檯,每個槽子前面都裝著一個巨大的鐵制漏斗,顧客自帶面口袋,把口袋套在漏斗下方等著。第二個槽和第三槽上各有一個秤,秤就在鐵漏斗的上邊,櫃檯里的售貨員問清了你要多少斤什麼糧食後,就會抄起一個很深的鐵簸箕,撮起木槽里的糧食放在秤上,然後用一個帶柄的小鋁簸箕把重量找齊,多餘的隨手連小鋁簸箕一起扔回槽內,回手就把鐵簸箕在秤上轉一個方向,簸箕口就對準了鐵漏斗,然後順式往下一倒,糧食就進了漏斗。如果買的是米,就會聽到“嘩啦啦”的聲音;如果買的是面,就會聽見“噗”的一聲,漏斗里便會騰起好些霧狀的麵粉,飛散在空氣之中,繼而顧客手中的袋子便突然有了重量。售貨員一連串的動作熟練而瀟灑,讓我非常羨慕,總想著什麼時候自己也可以‘瀟灑’一次,所以一直拚命討好售貨員們,但是那時候的售貨員都是“賽包公”,個個鐵面無私,所以我一直沒能實現這個願望。鐵制漏斗用一個合頁固定在木槽上的,如果漏斗里還剩餘一點糧食(主要是面),顧客就會自己顛兩下鐵漏斗,漏斗和木槽碰撞發出“哐哐”兩聲,漏斗里就變得乾乾淨淨了。

公交線路

公交:55路,810路,13路,42路,68路,107路,111路,118路,701路,823路,850路,808路,690路,409路,626路,826路,105路,83路
捷運:捷運2號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