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生薑

興義生薑

興義生薑,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義生薑
  • 產地名稱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 品質特點 :感官品質:根莖分枝中等,呈不規則緊密排列,節間短;姜球紡錘形,表皮光滑,淡黃色;姜肉黃色,色澤鮮亮;肉質細嫩,纖維少,香氣濃郁,辛辣味重
  • 登記年份:2020年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品質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興義生薑根莖分枝中等,呈不規則緊密排列,節間短;姜球紡錘形,表皮光滑,淡黃色;姜肉黃色,色澤鮮亮;肉質細嫩,纖維少,香氣濃郁,辛辣味重。

自然生態環境

2.1 土壤地貌情況 興義生薑種植區地處雲貴高原過渡地帶,西北高、東南低。從地理位置來看,生薑產區處於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內;其地表組成物大部分都是砂質殘積風化物,厚度達幾米至十餘米,由此,形成了較厚的沙壤土。這種沙土壤表層沙粘適中,土質疏鬆,耕性、透氣性良好,有利於作物幼苗生長及根系發育。土壤呈弱酸性或中性,pH值在5~7之間,並富含硒、鋅、鐵、鈣等多種礦物質元素,土壤肥沃,土壤熟化程度較高,耕層深厚,通透適宜,保土保肥力強,肥力中上等,非常有利於生薑生長後期根莖膨大充實。 2.2 氣候條件 興義生薑種植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18℃,年光照時數1400h,降雨量達1300mm~1600mm,年均積溫在5000℃以上,無霜期在275~334天之間。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熱同期,無霜期長,光、熱、水資源時序變化同作物生長期匹配良好,特別是9~10月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正是生薑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而光照條件和溫差條件更有利於生薑的生長發育。興義生薑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莖葉生長適溫25℃~28℃,15℃以下停止生長。興義生薑保護區的終年氣溫基本在15℃以上,對生薑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2.3 水文情況 興義生薑產區境內河流眾多,除南盤江以外總計有大小河流76條,均屬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興義市也是重要的水源生態保護區,有萬峰湖、興西湖、木浪湖、圍山湖等多個湖泊,蓄水103億立方, 該區域生態環境一直都得到很好保護,未受到過工業污染。因此,興義生薑的灌溉用水,河水清澈、無污染,對興義生薑優良品質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地域範圍

農產品地理標誌興義生薑地域保護範圍為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所轄清水河鎮、烏沙鎮、威舍鎮、白碗窯鎮、敬南鎮、豬場坪鄉、捧乍鎮、雄武鄉、魯布格鎮、三江口鎮、倉更鎮、滄江鄉、洛萬鄉、則戎鄉、馬嶺鎮、木賈街道、萬峰林街道、南盤江鎮、下五屯街道、頂效鎮、魯屯鎮、鄭屯鎮、萬屯鎮等共15個鎮、4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169個行政村(社區)。保護範圍:東至魯屯鎮平壩村、南至洛萬鄉一心村、北至威舍鎮阿依村、西至三江口鎮梅坪村。地理坐標:東經:104°32′~105°11′,北緯24°38′~25°23′;保護規模:3333.3公頃,產量10萬噸,產值2億元。產品

品質特徵

(1)感官品質:根莖分枝中等,呈不規則緊密排列,節間短;姜球紡錘形,表皮光滑,淡黃色;姜肉黃色,色澤鮮亮;肉質細嫩,纖維少,香氣濃郁,辛辣味重。 (2)內在品質指標:6-姜辣素≥1500.0mg/kg、粗纖維0.5%~1.5%、揮髮油≥1.5 ml/100g。 (3)興義生薑的生產嚴格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規範和標準生產。

特定生產方式

3.1 產地要求 環境要求:興義生薑產地的應選擇符合GB 3095、GB 5084和GB 15618要求。 土壤要求:生薑應選擇肥沃疏鬆、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pH值在5~8之間的土壤。 3.2 品種 以小黃姜為主的興義生薑。 3.3 整地施肥 整地前撒施腐熟有機肥2500kg/667m2~ 5000kg/667m2,耕時翻入土壤,按60cm~65cm行距開溝施肥,深度25cm以上,耕深耙實。 3.4 栽培技術 選種:播種前選用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乾縮、不腐爛、不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害的姜塊。 種姜處理:將精選好的種姜,掰(或用刀切)成50g~65g的姜塊,每塊姜種上留1~2個姜芽,其餘幼芽全部掰除。 種子消毒:將選好的姜塊用1%石灰水浸泡30min或用草木灰泡15min~20min消毒,並除去有水漬狀肉質變色、表皮容易脫落的姜塊。 播種:選擇3月下旬至4月下旬進行種植。將已催芽、切制的種姜,按行距55cm~60cm左右、株距18cm~22cm左右逐一排放於種植溝內,姜芽朝上。隨即蓋細土3cm~5cm疏鬆肥沃土,每畝種植5000株~7500株,每畝用種量350kg~ 400kg。 施肥:生薑極耐肥,應多次追施,一般為前輕後重。苗高30cm時要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用腐然糞肥500kg,加水5~6倍澆施,或用尿素10kg,配成0.5%~1%稀肥,在距植株10cm~12cm處開穴,將肥料穴施後蓋土。在初秋天氣轉涼時進行第三次追肥,結合除草、培土,畝施複合肥25kg~30kg,均勻撒施種植行上。 3.5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出苗後,地溫較低可結合澆水,中耕1~2次,並及時清除雜草,植株生長進入旺盛期後,雜草減少,應減少中耕次數,中耕宜淺不宜深。 適當遮陰:盛夏季節陽光強烈、天氣炎熱時,可間種玉米、大豆等作物進行遮陰或搭架進行遮陰或在架上鋪蓋稀疏稻草或雜草,擋住部分直射強光。秋後光照強度減弱,應撒去蔭棚,增加光照。 水分管理:幼苗生長前期,以澆小水為主,保持土壤乾濕。旺盛生長期,需水量增多,4~5d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後及時排水;採收前應減少澆水,為促使姜塊老熟。 3.6 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輔。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學防治。不使用國家禁止的高毒、高殘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農藥及其混配農藥。農藥使用應嚴格執行GB/T 8321的規定。 3.6.1 農業防治 姜瘟病防治:選用土質疏鬆、乾燥的地塊種植,或同玉米、蔥蒜等作物輪種。 葉枯病防治:可與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也可充分施腐熟的有機肥。 3.6.2 化學防治 姜瘟病、葉枯病、姜螟、小地老虎和姜弄蝶的防治:可噴灑適量的農藥進行防治,但農藥的使用應嚴格執行GB/T 8321的規定。 3.7 採收貯藏 種姜採收:一般在11月下旬採收。 鮮姜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前採收。 採收方法:收穫前,先澆小水使土壤充分濕潤,將姜株拔出或刨出,輕輕抖掉泥土,然後從地上莖基部以上2cm處削去莖稈,摘除根須後,即可入窖(無需晾曬)或出售。 貯藏:將採收回來的姜放置於陰涼、通風、清潔、衛生的條件下,按照規格的不同,分類貯藏。 3.8 生產記錄要求 認真記錄興義生薑的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興義生薑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以備查閱。

包裝標識規定

本規定地域範圍內的興義生薑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興義市果樹蔬菜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