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六日,從事畜牧業的蒙古人,要為牲畜舉行儀式,稱為興畜節。有的地方日期不固定,選在正月至清明前的某日,起源很早。這天人們把所有的牲畜集中到一起,查看牲畜的膘情,研究接羔、接犢的安排,並給種畜掛五色綢帶,請喇嘛念經。大家圍坐在一起敬酒祝福。設鍋灶、備佳肴、大家共進餐。之後舉行文體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畜節
- 節日時間:正月十六日
- 流行地區:蒙古
- 節日活動:為牲畜舉行儀式
節日流程,興畜節習俗,
節日流程
分工
按著選出的日期,牧工們穿著鮮艷的冬裝,騎著駿馬、駱駝,趕著成群的牛馬羊,聚到選定的草場。過畜年的人們有組織有分工的趕上勒勒車,拉上蒙古包、帳房、柴草、牛糞、炊具、麵粉、奶食品、炒米等,準時趕到指定地點,由牧民自發公推幾位年長有經驗的組織者,進行節日的具體安排。屆時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秩序井然。有固定帳篷,扎蒙古包,清掃場面,安置鍋灶的;有收集奶食品和各種使用家具的,安排停當後,婦女們開始準備茶飯。
交流
組織者在帳篷和蒙古包里舖好牛皮炕氈,點上取暖的火爐,邀請牧工入座,牧工之間互致問候,交換菸袋和鼻煙壺,交流如何放牧接羔,合理利用草牧場;如何搞好畜疫防治,選用種畜,抗災保畜,抓膘保膘等經驗。年輕牧工虛心請教,認真向老牧工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放牧技能。
飲食
在吃茶前,年長者,各家戶主和有知識的人,帶頭灑撒奶食、奶茶敬天、地、敖包,而後,長輩人給牧工們獻茶,因為牧工平時最辛苦,這一天他們是最受尊敬的人。接下來共同品嘗新鮮奶茶,吃奶食和糕點等食品。
在野外過畜年是很有意思的,組織的很有秩序,飲食也很豐富。這一天的食品一般都要準備七種,包括:奶茶、肉食、肉湯粥、凍血腸、麵食、麵條等,七種食品分七個鍋灶製作,分七次上桌,食前必須敬天、地、祖宗,然後才可食用。
興畜節後剩餘的奶食、糕點、酒、肉食,要分給各家各戶,作為過畜年的食品帶回家裡供其他人品嘗。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沒能參加集會的牧戶,也要留出慶賀畜年的年餐,由鄰居給捎回去。
文體活動
興畜節這一天,牧民們把各自趕來的畜群放在四面開闊的地帶里,遠遠望去,滿山遍野,甚是壯觀。前輩和那些牧工們,無拘無束,縱情飲酒歡樂。這時,老年人拉起了馬頭琴,青年婦女和姑娘們載歌載舞,少男少女追逐玩耍,放鞭炮助興,青年男子們賽快馬、比走馬、摔跤,舉行小型簡單的比賽。這些娛樂活動,給集會增添了歡樂氣氛。
太陽偏西的時候,把集會推向了高潮,牧民們從四面八方把畜群趕到近處,給種公畜和套車頭牛掛彩(俗稱掛穗子),並用黃油抹其額頭祝福它“沖當乘馬之首,役牛之首,駝峰之首,肥尾綿羊之首,雙羔山羊之首”,同時祝福這裡的家家戶戶五畜興旺。如果種公畜比較暴烈,待趕進圈後也要為其抹油祝福。
興畜節圓滿結束之後,各自趕上畜群,拉上東西回居住點,未參加集會的家庭成員和鄰居出門迎接,問候“集會快樂”。把畜群圈好之後,回房介紹過畜年的情況,暢敘當年牧業豐收有了一個好兆頭。
興畜節習俗
蘇尼特人
蘇尼特人的興畜節是在除夕這天舉行,其中抹畫公羊是重頭戲。除夕這天,蘇尼特一帶的牧民們要像打掃居室一樣把羊圈牛欄打掃得乾乾淨淨,把牲畜都趕回來,餵飽飲足,然後在羊圈的正中央,四四方方空出九塊羊磚,起過羊磚的地方,露出個四方坑,這就是“羊席”。羊磚是牧民們用羊糞踏實的方塊形的羊糞磚。將這些羊糞磚搬到浩特東南——太陽上升的方向垛起來。蒙古語叫做“堙德爾”。當東方啟明星緩緩升起以後,全家男女老少換上嶄新的衣服,來到堙德爾跟前,擺上食品,焚燃九柱香,向天向地潑灑新茶、黃油、餅子,對著新年燦爛的太陽磕三頭。接著在羊席上攏一堆火,把香柏葉、黃油、餅子等等撒上去,插上幾柱香,讓圈裡的羊兒們聞聞它們燃燒出的芳香味兒。
克什克騰旗
克什克騰旗的蒙古人,在二月初才給牲畜過新年,日期也不固定,需要事先約好。這一天,一個浩特的男女老少早早起來帶上食物、帳篷,集中到一個水草豐美、環境幽雅的僻靜之地,搭起帳篷,支起鍋灶。待放牧的人則趕著各家的牲畜,從四面八方向這裡靠攏的時候,孩子們就迎上去,替他們照看牲畜去了。因為今天是興畜節,這些羊倌、牛倌、馬倌、駝倌都是有功之臣,無論年紀大小、輩份高低,暫時休假,被請進中央的大帳篷里,跟那些德高望重的鄉間父老並肩坐在一起。大家推選一個“尼爾巴”,即管總務。他指導大家將帶來的茶和肉放進一口大鍋里熬煮。在此期間,人們把從各家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奶食、餅子、瓶酒,擺在牛羊倌們和父老面前。然後各取點樣品向高天大地、四面八方潑散,而後大家可以動口分享。當肉快燉熟的時候,剛才那些照看牲畜的孩子,就把奶多的乳牛、駒多的母馬、公羊公駝這些“牲畜的代表”牽來,讓父老或牛羊倌們在每隻的頭上或額上抹畫一點黃油,祝福一番:“願你成為萬隻羊的頭,千頭牛的首!”把頭羊脖子上的舊布條取下來,換上新的。這時,大家才可以大口吃肉,不停杯地喝酒,盡興地熱鬧。這中間往往要穿插一些賽馬、摔跤、射箭等小型比賽來活躍氣氛。和蘇尼特牧民一樣,克什克騰旗人也會將這天的食物與大家一起分享。所以對這天吃剩的酒肉飯菜奶食餅子,尼爾巴要作為“牲畜過年的口福”,分發給大家享受。另外在巴林等地,牧民們對此節日也是相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