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教寺
- 外文名:XingJiao Temple
- 地理位置: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
- 占地面積:3352 m
- 保護級別:吳忠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歷史沿革,主要景點,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興教寺始建於隋唐時期,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重修,永樂年間(1403-1424年)改名為興教寺。光緒三年(1883年)大修,建天王殿3間、大殿五間、雕樑畫棟,正面懸掛“大雄寶殿”等匾額。院中建六角飛檐式寶塔,高13層,兩側有僧寮、齋堂、客堂等數十間,占地十餘畝。 “文革”期間被毀。
改革開放後,原址恢復重建,先後建成中殿兩層10間,天王殿兩層8間,及鐘樓、鼓樓、廂房等。
據史料記載,興教寺初建於隋唐,中興於明代、西夏,其時名聲遠揚,歷代高僧輩出,香火昌盛,影響周邊,遠及京都。唐肅宗於“安史之亂”中即位靈州,隨行人員中有不少佛教高僧,著名的不空和尚曾在靈州大弘佛化,佛事活動掀一高潮。並為新皇灌頂受戒,誦經祈福,靈州佛教由此興盛發展。西夏元昊父子三代統治靈州,以佛教立國,崇佛尤甚,曾大規模修葺廟宇,佛跡眾多,吳忠地區有一百零八塔, 濟寺塔、彌陀寺(興教寺)、勝佛寺、牛首山寺廟群。
1989年興教寺原址恢復開放。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湛山法師率耀成師等四眾弟子,至1998經十餘年募化重建,建成了天王殿、大雄寶殿、五佛殿、千手觀音殿、地藏殿、送子觀音殿、鐘鼓樓,並迎請銅質佛像十餘尊及緬甸華僑傅鳳英居士捐贈的玉佛,寺院初具規模,佛像肅穆莊嚴,殿宇再現雄偉。
2005年5月湛山法師圓寂後,興教寺先後由定學法師、大明法師主持。2010年經自治區佛協會長耀正大和尚、呂維新副會長推薦,興教寺兩序大眾,禮請理雄法師駐錫弘法,振興古剎,恢復重建佛塔(西塔)、藏經樓。
主要景點
寺院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五佛殿、千手觀音殿、地藏殿、送子觀音殿、財神殿、鐘鼓樓,佛塔等可供遊覽。
每到佛教節日,寺院內香火鼎盛,熱鬧非凡,是遊覽的好時節。
旅遊信息
興教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裕民西街豐寧巷113號。
興教寺
門票:免費
交通:乘坐36、5、6、34、8、9路等公車至郵政大樓站下車步行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