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鎮中心國小地處黃陂圩鎮北面,學校服務於圩鎮、龍溪、粒坑部分學子,覆蓋人口60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寧市黃陂中心國小
- 地處:地處黃陂圩鎮北面
- 覆蓋人口:覆蓋人口6000多人
- 創辦時間:1914年
簡介,學校詳介,黃陂圩鎮學校,英華國小,柏良學校,崇文國小,
簡介
1914年春由黃陂、黃槐鄉紳在文昌祠創辦六謙學校,同年11月獲準立案。開辦時為初小,抗戰時期為四、二制完全國小,在葉新街尾“寺庵里”設立分教處。1937年有學生252人,教員7人。1950年下期,將萬高、三聯、崇義三校併入六謙學校,改稱黃陂區校。以六謙為校本部,萬高、崇義設分教處。1952年人民政府接辦後易名“黃陂區第一國小”,1958年校本部遷至崇義分教處(現校址)。是年,發動民眾捐款獻工獻料擴建校舍3棟,7個教室。1982年、1984年政府撥款,民眾捐資先擴建南幢部分教室為二層,後又興建一幢400多平方米的樓房。1985年,已有教室17個,住房37間。會議室1個,建築面積2625平方米。有教職工35人,18個教學班,學生794人。1986年至1993年,逐年改造危舊校舍,改建、擴建南北兩棟教學樓。各年級共23班(另設幼稚園4個班),學生近1000人,教職工50人。1992年冬,通過縣級“普九”驗收,1995年冬通過省級“普九”驗收。1994-1995年在全鎮舉行兩屆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發動捐資,改造西幢為三層教學樓,面積1300平方米,並在學校上側征地4000平方米,興建了2個硬底化籃球場和1個小足球場、60米跑道的運動場。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1200人,教職工58人。現已具備教具儀器室、圖書閱覽室、少先隊部室、體育器材室、會議室各1間。藏書12000多冊,配齊四單元少先隊鼓號標準。校園環境優美,立“勤奮、創新、守紀、文明”為校風,教育教學工作在全鎮起示範作用。1996-2002年先後被興寧市政府授予“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先進學校”、“文明單位”。2001年被興寧市教育局授予“美麗校園”稱號。
原國民黨(台灣)國防部長林初耀、曾任湖北省安陸市市長(已退休)葉菊香等曾在本校就讀過。
學校詳介
黃陂圩鎮學校
圩鎮學校地處黃陂圩鎮下開發區西面。隨著形勢的發展圩鎮人口日益增加,中心國小學生人數多,班級人數嚴重超編。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在下開發區征地興建一所較大型的學校,緩解中心國小學生猛增問題。學校創辦於1999年。並於秋季首期招生,兼併原薄弱學校三聯國小,服務範圍人口約5000餘人。現學校占地13000平方米,建築全部為鋼筋水泥結構,建築面積有2106平方米,教室12間,教師房16間,另借幼兒教室3間。在首任林志航校長的領導下帶領全體師生艱苦創業,發動社會賢達捐資辦學,先後建成兩個硬底化籃球場及較高標準的衛生間120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達1000平方米。教育教學設備設施不斷完善。現開設全日制完全國小1-6年級12個教學班,3個學前班,學生達780人,教師24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2人。
開辦以來,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全鎮前列,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民眾的好評。
林志航校長開辦任職至現在。
英華國小
英華國小位於黃陂鎮中心村鰲魚上水東側。學校前身是由清朝初年葉氏九世祖葉正英創辦的《蓬源齋》私熟學校。初期有10多名學子,1名校董兼教員。2個課室,1個辦公廳,4個房間。民國初年更名為英華國小規模為初小,1-4年級,學生50多人,教師4人。1958年由政府撥款和民眾獻工獻料擴建3個課室,3個教師用房,規模過渡到完全國小。 1969年由民眾獻工獻料擴建2個課室,2個教師用房,開設附設國中、初一、初二各1個班,1981年撤銷附中。1991年“危房改造”拆建七個課室、10個教師用房。2000年經多方籌集和政府撥款將學校整體規劃,建成現在北、南、西三幢二層磚混結構教學樓現有校園占地9996平方米,建築面積1536平方米,開設全日制完全國小12個教學班,現有公辦教師16個,其中國小高級教師6人。
學校創辦以來,為祖國輸送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如:葉玉梅(原是北京警備司令部副處級幹部,已離休),葉玉 (現任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研究室付主任),葉煥松(曾任廣州海關關長,已離休),葉育祥(曾任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等曾在本校就讀過。
歷任校長15位,現任校長石玉泉。
柏良學校
柏良學校位於黃陂鎮甘一村西河橋東片下側。學校前身是由原“甘一”、“西河”兩國小於1997年合併如成。原甘一國小創辦於1927年、1937年曾定名為“獅江國小”,20世紀50年代又更名為“甘專國小”。1969年附設國中初一3個班,近150人。1976撤出附中另創立於梯子嶺“五七學校”成為獨立性國中。1979年分大隊,學校分出獅江國小,並將“五七”國中併入。1984年撤銷附設國中。1997年併入柏良學校。西河國小創辦於1957年,初期為甘專國小分校點。 1981年成為獨立性完小,1997年併入柏良學校。
柏良學校以村書記歐陽茂康,校長練小清等8人組成籌建領導小組於1995年冬籌資20多萬元,完成征地1萬平方米,興建教學主樓底層二分之一工程,面積為550平方米,1996年春引旅印尼僑裔練南光先生出資30萬元人民幣及政府撥款,興建二、三層教學大樓及校門樓一座。2001年春練南光先生再次出資5000美金和政府撥款裝修教學主樓正面工程。1997年春新校以練南光先生之父練柏良的名字命名為“柏良學校”,同年秋季招生開設一至六年級12個教學班,學前2個班,學生達400多人,另設甘一、西河兩個教學點,總學生數近700人。2000年秋撤併西河教學點,2001年撤銷甘一教學點融入柏良學校。現有校園占地1.1萬平方米,教學主樓占地1100多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為3400平方米,運動場等教學設備基本完善。規模為全日制完全國小1-6級17個教學班,學前班3個,學生總數達800人。教師29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有10人。1997年度被興寧市政府授予首批“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學校自開辦至今,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曾任天津市化工廠廠長、經濟師劉史皇;現任韶關市建設銀行行長練紅星;曾任廣西大學教授曾道宏;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傷黨委書記練偉坤;曾任河源市交委主任練發祥等曾在本校就讀過。
原西河歷任校長共5位,原甘一歷任校共15位。
柏良學校首任校長練小清,現任校長葉小寧。
崇文國小
崇文國小位於黃陂鎮陶古村中央,毗鄰僑光中學。原校創辦於1922年,由當時的教師石治初牽頭,校址利用村中的“紹程館”,校園占地600平方米,1個禮堂,4個課室,6個教師用房,開設初小1-4年級四個班,學生70多人,教師4人,1名校董。1940年由校董會召集籌建新校,建校經費由村中各祖堂承擔,選現校址,征地3000平方米,興建北棟大禮堂1個,大課室2個,教師房間8個,共400平方米,1943年過渡為完全國小,學生有120人。1952年更名為陶古國小。於1956年至1976年間,校園占地7840平方米,經三次擴建東、南、西教學樓,校園呈“回”字形,建築面積為2400平方米,1968年改設五年制國小,同時開附設國中,14個班,學生700多人,教職工24人,1986年興建西側面3個課室。1983年停辦國中。1989後將原“回”字形校園重新規劃,拆建成現規模“凹”字型三層教學大樓。現有建築總面積2700平方米,開設全日制國小1-6級教學場室,32個教師,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5人,19個教學班,學生733人。另設學前班3個,學生130人。
歷任校長共21人,現任校長石奇峰。
粒 坑 小 學
粒坑國小地處黃陂鎮粒坑村中央,離公路300米的山坡地上。學校前身是崇新國小,創辦於1914年冬,校園面積2500平方米,2個課室,4個房間,1個辦公室,學生16人,1名校董事兼教員。1952年改名為粒坑國小,屬初級國小,學生43人,教師4人。1964年過渡為完小,學生195人,教師7人。1984年至1995年期間,通過“一無二有,危房改造”的建造,原來磚瓦結構的校舍已建成二層和三層共兩棟水泥鋼筋結構的教學樓,學生近500人,教師22人。為適應教育形勢發展,1996年重新選點,離原校址300米的山坡上征地13000多平方米。依靠上級撥款和社會賢達人數支持,1997年開始興建,1998年已建成一棟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教學樓一層,並投入使用,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目前,新老校園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27平方米。開設全日制國小1-5年級,學生50人,另設幼兒大、中班各1班,學生20人。現有教職工8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7人。
學校創辦以來,教學成績顯著,如曾任佛山市教育局局長曾鳳瑞和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曾桂祥先生等曾在此校就讀過。
歷任校長共22人,現任校長葉彭凱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