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化承宣
- 別名:興化承政司
- 所屬朝代:越南黎朝
興化承宣,又作興化承政司,是越南黎朝於西部地區設定的一個級行政區名,下轄三府四縣十七州。其轄區範圍包括今天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奠邊省、萊州省、山羅省及和平省、安沛省部分地區。建置沿革興化本是古代新興之地,雄王分國為十五部,...
福建興化縣(979—1448年),歷屬宋朝兩浙西南路泉州、兩浙西南路興化軍、福建路興化軍、元朝福建行省興化路、明朝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太宗趙光義詔即游洋鎮加以百丈鎮共六里,及析泉州莆田縣二里,與仙遊縣來蘇里,福州永福縣永泰里,與福清縣清源里總一十四里,置興化縣及太平軍(...
欣逢大郡伯荊山宮公出守是邦、承宣聖朝德教,風俗移易,數年之中,靡廢不整,慨念莆志之修,距今五十餘載,爰請上憲,特延莆之縉紳先生侍御廖公等設館於洞橋書院,次第纂修。始於丙子孟夏,維時前任姑蘇汪君承委董理一切,經費之出,度支之用,考據搜羅,裒益更定,以底於成,為前賢后祀彰往示來,甚...
朱浙,字必東,號損岩、損岩,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正德十一年,福建鄉試第一(解元)。嘉靖二年,登進士。嘉靖三年,授湖廣道監察御史。當時恰逢昭聖皇太后生辰,有旨免命婦朝賀。朱浙與馬明衡上疏反對。因為當時明世宗給予尊生母為太后,而兩人奏摺違背旨意...
朱淛(1486-1552),字必東,號損岩,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黃石塘下村(今沙堤村)人。正德十一年(1516)鄉試第一(解元),嘉靖二年(1523)進士,次年(1524)春,選授湖廣道試監察御史。人物事跡 朱淛上任剛一個多月,適逢昭聖皇太后壽辰。嘉靖帝朱厚熜從次旁支入繼大統的,他...
鄭一鵬(1494-1552),字九萬,號抑齋,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改庶吉士。嘉靖初,官至戶科左給事中。性耿介,敢直言,以伏闕爭“大禮”,杖於廷。武定侯郭勛欲得虎賁左衛以廣其宅,一鵬劾以驕縱罔上,勛銜之。復以李福達獄劾勛,桂萼、張璁因坐以妄奏...
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隸之。 洪武二十年(1387年)撤澎湖巡檢司。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福建按察分司置寧武道、延汀道、漳泉道三道。漳泉道管轄興化、泉州、漳州三府,道治駐泉州府城。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福建按察分司調整合併為建寧道、福寧道二道,裁漳泉道。 福寧...
十二月,鄭軍分兵進擊,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諸縣,軍隊進入興化地方。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永曆九年),因為永曆帝和鄭成功勢力相隔遙遠,特準鄭成功設定六官及察言、承宣、審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主事。鄭成功每次拜封官員,都請寧靖王朱術桂等明朝...
周代為七閩地,秦代為閩中郡,漢代初為閩越王國,唐代屬江南道,宋代為福建路;元代屬江浙行中書省福建道,後置福建行中書省;明代置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以來為福建省。現福建省面積十二萬多平方公里,省會福州市。莊氏入閩始於唐朝初年。唐高宗總章二年(669),泉州、潮州發生少數民族騷亂。朝廷派中郎將陳政任...
明代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與都指揮使司事務繁劇,轄區廣大,遂由布政使、按察使的同僚分司管理部分專務或一至數府州的民政、監察和軍事事務,此即被稱為道。其名稱不一,按系統劃分,有布政分司道和按察分司道,按職掌劃分,有分管專門事務的道和管轄地區(府州縣)的道,後者又有分守道、分巡道、...
宣撫司以弼知鎮戎軍。閏二月,辛未,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寧武軍承宣使、江州駐答刂御前諸軍都統制戚方,添差兩浙東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紹興府駐答刂。金人以熙、蘭之兵圍河州,彌望蔽野,兵械甚設。宋軍之未得河州也,守將溫特棱遣食糧軍馳書於臨洮、德順以求援,為其吏曹劉浩等十八人謀匿之不行,已而...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福建行中書省。洪武九年,明廷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使司)。南明隆武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明唐王朱聿鍵即帝位於福州,建元隆武,定都福州,稱福京,福州府更名天興府。侯官縣與閩縣同為省府治所。清順治三年(1646年),天興府復稱福州府。侯官縣與閩縣同為省府治所...
明朝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司(省)下轄府、州,再下為縣。行政區劃 汴梁路:上。金南京路總管開封府。元因之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更名汴梁路。錄事司:初為警巡院,至元十四年(1277)改置錄事司。開封縣:下,倚郭[城東偏]。祥符縣:下,倚郭[城西偏]。中牟縣:下。原武縣:下。金屬鄭州,金末...
次年改興安州為興化路。莆田縣隸屬興化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興化路隸福建行中書省,莆田縣隸屬仍舊。莆田城區及其附郭劃四廂為錄事司,與縣分治。至正二十年(1360年),置興化路分省,簡稱興化路分省,莆田縣屬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興化路置興化府,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廢錄事司,以四廂併入...
七月,王𤫉與叛將靳賽戰於泰州興化,由於軍陣不整,大敗而還,制書、金鼓印文盡為靳賽所得。後又在漣水軍(今江蘇漣水)招安以輔逵為首的亂軍。閏八月,宋高宗以杜充兼江淮宣撫使,命王𤫉受其節制。九月,李成叛變,杜充命王𤫉前往滁州鎮壓,王燮逡巡於六合一帶不敢進,李成派一支騎兵前往長蘆鎮(今南京...
分管福州路、建寧路、泉州路、興化路、邵武路、延平路、汀州路、漳州路等八路。轄境相當今福建全省。另有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歸屬江南諸道行御史台,治福州路。元順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改為福建行中書省,治福州,至正十八年(1358年)分省於建州、泉州,明太祖改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太祖洪武九年(1376),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十三府,江州路改為九江府,領五縣,彭澤屬九江府。 清代沿襲明制,彭澤仍屬九江府。 民國 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全省劃分豫章、潯陽、廬陵、贛南四道,分領八十一縣,其中潯陽道轄二十縣,彭澤為其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分為十三個行政區,區設行政長官,分領八十二...
永樂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廢除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並設立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後來,顧成又討平台羅苗普亮叛亂。顧成生性忠謹,留守北平時,雖然多方謀劃,但卻始終不肯統兵,也不肯接受賞賜的兵器。後來,顧成再次鎮守貴州,屢平播州(今貴州遵義)、都勻蠻族叛亂,威震南中,當地百姓都為他設立生祠。永樂...
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平雲南後,設立雲南承宣布政使司,署雲南布政使司事,洪武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病逝於任上,賜葬鐘山(今南京紫金山)之陰。 人物生平 潘元明,是宋太宗趙炅之弟趙廷美的後商。趙廷美在宋徽宗時,曾被改封為魏王。蒙元滅宋後,趙廷美十世孫避地通州(今南通),匿姓潘氏。潘德懋...
萬曆三十五年正月十五日(1607年2月11日),錢肅樂出生於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錢肅樂雖幼喪生母,但從小即資質不凡,文章與品德都有聲名。崇禎九年(1636年),錢肅樂中舉人,十年(1637年)聯捷二甲進士,觀政都察院,本年授太倉州知州。任內嚴懲豪奴黠吏;又以朱、白榜列善惡...
省名為“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與“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合稱之簡稱。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擁有漢、淮揚、金陵、吳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徵。江蘇省正式建制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原江南省拆分為江蘇,安徽兩省,兩江總督駐南京,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
省名為“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與“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合稱之簡稱。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擁有漢、淮揚、金陵、吳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徵。江蘇省東臨黃海,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地跨長江、淮河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東吳歷來經濟...
左宣奉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万俟禼卒;壬辰,拜特進、觀文殿大學士、致仕、贈少師。命入內內侍省都知衛茂實護喪,拜其子右承奉郎夷中、右迪功郎致中並直秘閣,它子侄九人各進一官。夏,四月,丙申朔,清遠軍承宣使、知金州、節制屯駐御前軍馬姚仲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御前諸軍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