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肅樂

錢肅樂

錢肅樂(1606-1648),明末官員、抗清英雄。字希聲,一字虞孫,號止亭,漢族,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崇禎十年進士,歷官太倉知州、刑部員外郎,尋以憂歸,清兵下杭州,倡議起兵,應者數萬人,遣使請魯王監國,任右僉都御史、進東閣大學士,卒於舟中。有《正氣堂集》。

基本介紹

  • 本名:錢肅樂
  • 字號:字希聲,一字虞孫
    號止亭
  • 所處時代:明末南明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浙江鄞縣
  • 出生時間:公元1606年
  • 去世時間:公元1648年
  • 主要作品:《正氣堂集》
  • 主要成就:起兵抗清
  • 官職: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 追贈:太保
  • 諡號:忠介
人物生平,個人著作,錢肅樂紀念館,郡廟首義,錢氏四忠,寂寂舊宅,

人物生平

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授太倉知州,嚴懲豪奴黠吏,考績列江南第一,遷刑部員外郎。
弘光元年(1645年,清順治二年)閏六月,清兵入浙,寧波府官員欲降。鄞縣貢生董志寧首倡謀義,聚諸生於學宮,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火鼎)、毛聚奎和之,遍謁諸鄉老而莫敢應,即所云“六狂生”。肅樂至城,遂定謀發使,於閏六月十二日集紳士於府城隍廟,百姓聚觀者數千人,歡聲動地。有布衣戴爾惠者大呼日:“何不竟奉錢公起事!”觀者齊應,遂擁入巡按署中領導抗清,遣張煌言赴台州,請魯王朱以海至紹興監國。七月會師西興,魯王授以太僕寺少卿、右僉都御史,駐守蕭山瓜瀝。後因兵餉無繼,馬士英、阮大鋮等復相傾軋,江防兵敗。
錢肅樂錢肅樂
監國魯元年(隆武二年,1646年),領兵出走溫州,旋入翁洲(今定海)。時唐王立閩中,遣使召他,即由海道赴閩。不久浙、閩皆破,魯王浮海。他偕諸弟輾轉至福清、文石間。次年朝魯王於福建琅江,授兵部尚書,兵復振,連下興化、福清、連江、長樂、羅源等30餘城。時鄭彩專權,沉大學士熊汝霖、義興侯鄭遵謙于海,他睹此憂忿交加。
監國魯三年(永曆二年,1648年),連江失守,病中聞敗訊以頭觸枕,但求速死,未幾卒於琅江,安葬於福建省福清縣的黃櫱山麓,大明監國魯王政權賜太保,謚忠介

個人著作

《忠介公全集》、《正氣堂集》、《越中集》、《南徵集》等,因兵亂,全部散失。纂有《太倉州志》。

錢肅樂紀念館

為紀念錢肅樂和另一位抗清志士張蒼水(即張煌言),寧波市政府曾於1815年在縣學街建有“錢張兩公祠”,並將其故居南端與百丈街平行的一條馬路命名為忠介街。
錢肅樂故居錢肅樂故居
錢肅樂故居位於寧波市江東區潛龍巷,1992年由寧波市人民政府特批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選為寧波市十大名人故居。

郡廟首義

弘光元年(1645年)的夏天,是中國歷史上天崩地解的時刻。在農民軍、明王朝和清軍三股勢力的鼎立結局面結束後,歷史的天平就向清王朝傾斜了。此時,清軍在“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後挾威南下,破杭州、臨浙江,寧波危在旦夕!
錢肅樂石刻像錢肅樂石刻像
此時,在東錢湖畔東吳養病的原明刑部員外郎錢肅樂,眼看江山易主,寧波知府朱之葵等又準備獻城投降,不禁憂心如焚,痛不欲生而大口咯血,準備以身殉國。恰在此時,寧波城裡的鄞縣貢生董志寧和秀才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鼎 、毛聚奎等6人(人稱六狂生)倡議組織義兵抵抗,邀請錢肅樂出山。錢肅樂聞訊趕赴寧波。6月12日,在寧波府城隍廟聚集士紳議事,聞訊而來的百姓達萬餘人。古林布衣戴爾惠見狀振臂高呼:“何不就推錢公為首,樹旗起義!”眾人聞語更為激昂,齊聲贊同,擁簇錢公進入署中,會商舉義大事。寧波的抗清鬥爭至此揭開序幕,錢肅樂效法晉襄公的故事,以黑色喪服著裝,誓師起兵,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悲壯的事業,也把他的家族帶入了無可回復的殉難之路。
為抗清,他審時度勢,派舉人張煌言奉表南下台州,請魯王朱以海監國,使浙東抗清諸軍有了統一的領導,並為浙東抗清鬥爭成為明末清初抗清運動中最悲壯的一章書寫了雄奇的一頁。
為抗清,他毀家紓難,將他的眾多兄弟帶入軍中,他年少的兒子翹恭和年僅12歲的十弟肅采也隨軍而行。在甬城聲名顯赫的錢氏一族,就這樣投身於一場必然失敗的無比悲壯的決戰之中。
必然失敗的命運是由於明王朝的余脈南明政權的自我傾軋和倒行逆施。這些偏安一隅的小王朝在亡國的陰影中仍不肯停止內部的爭權奪利,相互傾軋。身為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的錢肅樂,目睹權臣鄭彩的跋扈,又數遭陷害後,知道這王朝是必亡不可了。在“國勢日蹙,藩領驕悍”之時,憂憤成疾的錢肅樂惟有以死報國。
監國魯三年(永曆二年,清順治五年,1648年),當福建連江失守訊息傳來時,身患血疾的錢肅樂以頭觸枕,只求早死,此後絕食死於船中,以身殉國。遺言以舉義前官職明刑部員外郎身份入葬,時為監國魯三年(永曆二年)六月初五,年42歲,正值起義3年後的夏天。遺骸未能歸鄉,葬於福建省福清黃櫱山中。明魯王贈太保、吏部尚書。謚忠介。1936年,鄞縣文獻館報請其出生地旁的街巷為“忠介街”,與百丈路平行。

錢氏四忠

在這場悲壯的殉難中,除錢肅樂外,錢氏家族還有十餘人以不同形式投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鬥爭中,其中以身殉國的有錢肅樂三個弟弟錢肅范、錢肅遴、錢肅典,史稱“錢氏四忠”。
錢肅范,字錫九,一字箕仲,浙江鄞縣人。錢肅樂的第五弟。錢肅樂舉義後,肅范也投身軍中。魯王的許多文書都由肅范起草。後被薦入史館,任檢訂。1648年錢肅樂死後,軍中諸弟服孝後遵兄命雲散四方,只有肅范和肅圖仍在軍中。有人問其原因,回答:“止者報國,行者全宗,不相背也。”當時清軍已進兵福建,只有福安、寧德兩縣尚未攻破。錢肅范毅然入福安助守。6個月中,與清軍屢次相戰,獲勝。無奈僅此孤城,援盡糧絕,最終落入敵手。城破之時,錢肅范遙望百辟山長嘆:“這裡是宋少帝入海的地方啊!”賦絕命詞,自盡,未死,被清兵捉住,不屈犧牲,僕人張貴年僅20歲,也隨從死亡。
錢肅樂銅像錢肅樂銅像
錢肅遴,字兼三,浙江鄞縣人。錢肅樂的第七弟。明秀才,善書法。以參與甬城起義之功授官推官,不受,後隨肅樂轉戰東南各地,監國魯六年(永曆五年,1651年)兵敗後回家,甲午乙未(1654年~1655年)又奔赴海島大陸間聯絡義軍。永曆十三年(1659年),參與鄭成功、張煌言的長江之役。戰敗後,與妻子避難於崑山,後佯狂而死。其妻鮑氏為其殯殮,落髮為尼。在草庵中泣血紡織以求路費,數年後聚足歸資,才將肅遴的遺骨運回鄞縣,葬於故鄉。
錢肅典,字葉虞,浙江鄞縣人。錢肅樂的第九弟。錢肅樂死後,肅典遵兄命避地瑞安。他雖離開軍中,但仍心繫魯王,當聞說魯王還健在時,就私下給魯王上書問安。此信泄露後肅典被捕,隨即處死。

寂寂舊宅

 13年前的春天,在一個春雨淒淒的清晨,我走進了位於潛龍巷的錢宅。這座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的三進大院,僅存大廳,但這間廳房能留存至今,一定有著曲折動人的故事。因為這座大院在清初即被籍沒,以致錢氏一族在寧波再無立錐之地。然而300多年過去了,當年巨富顯官的府邸在歲月消磨中紛紛毀棄時,錢氏廳堂卻依然默立,靜守著世事滄桑和風雲變幻。天道之公,不亦幸哉!
錢肅樂
錢肅樂
 十步之外的街道,行人川流而過,無人回顧舊屋,淒淒春雨中的舊屋異常寂靜,沒有人,也沒有聲音,寂靜得令人心顫,令人心酸。我凝視著布滿灰塵的窗欞,不覺黯淡神傷。一個顯赫的家族,就這樣衰微了?誰還記得他?一把鐵鎖鎖住了房門,塵封了一部血性滄桑的歷史,卻封不住那股驚天裂地的浩然之氣。春雨中,我分明聽到了300多年前的金戈之聲。
錢肅樂
錢肅樂
如今,“忠介街”隨著百丈路的拓展已成為記憶中的風景。坎坷不平的小巷已成為通衢大道,臨街而立的酒樓流光溢彩。修繕一新的錢宅默立於喧譁的酒樓後面,依然寂靜,依然寂寞,卻沒有了當初的那種震人心弦的浩然之氣和悠遠幽深的氛圍。360年前的悲壯一幕終於無聲地消融於喧鬧的市聲之中,驚心動魄的金戈之聲也成為千年的絕響。但寂寞錢宅依然令人心顫、令人心酸、令人黯然神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