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凱湖新開流肅慎文化研究》是2014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濮、韓新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凱湖新開流肅慎文化研究
- 作者:董濮、韓新君
- 類別:地方文化.雞西文叢
- 原作品:興凱湖新開流肅慎文化研究
-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 頁數:262 頁
- 定價:39 元
- 開本:787×1092mm1/16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07101013
- 字數:300千字
內容簡介,基本介紹,圖書目錄,出版背景,
內容簡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為我們做好文化傳承和創造工作指明了方向。
雞西區域內有遠古肅慎的滿族先民——新開流文化,有抗聯文化、煤礦文化、北大荒文化、知青文化等,其獨特的文化資源藏蘊著巨大的傳承價值。弘揚與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地域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對雞西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早在7000年前,東北歷史上兩大土著族之一的滿族祖先——肅慎人就在興凱湖畔漁獵生息。肅慎人創造的“新開流文明”同中原黃河流域的仰韶文明同屬於新石器文明,歷史脈絡源遠流長。
新開流遺址是迄今為止黑龍江省發掘出土較早,出土文物最多,最全面系統反映古代肅慎人的漁獵勞動、藝術雕刻、宗教信仰、民俗禮儀等多方面的文明見證,創造了多項之最:發掘最早的新石器遺址,發現最早的人工馴養魚鷹之骨骼,最早圖騰崇拜物——鹿角雕刻的魚,陶塑人首像,最早的藝術品魚鱗紋和水波紋,最早最大的魚窖墓葬群等。
《興凱湖新開流肅慎文化研究》一書是黑龍江歷史文化研究工程項目成果之一,全書由董濮組織策劃編寫,韓新君研究員擬定編寫大綱和體例,田洪波、韓新君統稿,最後由董濮審閱定稿。
基本介紹
序
黑龍江流域是我國滿族和赫哲人的故鄉,他們的遠祖可以追溯到距今數千年前的肅慎先民。不過,肅慎人當初分布在什麼地方,歷來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一個老大難問題。1972年在密山縣大、小興凱湖之間的湖崗上發現和發掘的新開流遺址,出土了包括各式各樣的魚鏢、魚鉤、魚卡、魚叉以及石矛、石鏃、陶網墜、骨穿針、陶紡輪在內的大量生產工具以及直徑為1米、深半米左右的圓或橢圓形的10座魚窖,無疑是一處典型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漁獵文化遺存,為研究興凱湖流域和雞西地區早期的歷史文明、生態環境、社會發展、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民族起源以及民風民俗演變等等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這一重要的考古成果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後續的研究則又表明,距今大約7000年前的同類文化遺存,大體上分布東到今日本海沿岸,西止於老爺嶺一帶,南至穆稜河下游以北,北到黑龍江下游一帶而與當地今俄羅斯境內的馬雷舍沃文化大體相近,並逐漸地被學者們推定為黑龍江地區東部地帶古老民族肅慎人的先世所遺留。
這一切理所當然地引起了該遺址所在地雞西市有識之士們的強烈興趣和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為適應地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文化大市的需要和凝聚全市人民民眾熱愛家鄉、發展雞西的志向和豪情,雞西市委和市政府的領導們越來越重視並加大了對地域歷史文化研究的投入。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年逾八十高齡的原市人大副主任王德君同志老當益壯、身體力行,親自參與並組織了一支人數可觀的研究團隊,相繼寫出和發表了系列文章,在開展地域歷史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湧現出了張雲堂、袁文祥、常志強、韓基成、董鳳芹、韓景峰、滕宗仁、張德義、韓照源、於春雨、楊樺、韓雄飛等一批肅慎文化研究骨幹。而自董濮部長主持市委宣傳部工作的兩年來,又進一步地加強和落實了對全域歷史文化研究和宣傳工作的領導和規劃,先後舉辦了中國·雞西興凱湖肅慎文化高端論壇、雞西市肅慎族系文化研討會、2013中國(雞西)肅慎文化研討會,既進一步壯大了全市的肅慎文化研究團隊,並取得了包括編著出版《肅慎文脈》在內的令人注目的系列成果;又搭建了域內外專家學者學術交流的高端平台,為後續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礎。當然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雞西市才有可能獲得了“肅慎文化之鄉”的稱號;由她親自領銜設計的《肅慎文化研究》課題也在黑龍江省歷史研究工程的項目申請中獲得了專家們的首肯而得以成功立項,這事實上已經步入了全省各地級市的前列。
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早在《肅慎文化研究》立項獲準之前,由於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黑龍江工業學院的支持,課題組的全體成員們在董濮部長、韓新君研究員的率領下迅速地進入角色,全力以赴日夜兼程地投入了收集資料的“戰鬥”,並在半年多時間內,把近幾年來市內外專家學者們的主要研究成果進行整理,系統分類,結集為一部《興凱湖新開流肅慎文化研究》書稿。全書分為八個部分,約20多萬字,可以說是總結回顧了新開流和肅慎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既是對以往關於新開流肅慎文化的相關研究信息成果的一次較為全面系統的匯總和梳理,而便於廣大讀者們對新開流和肅慎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又可作為引玉之磚而吸引更多的專家學者和各方面人士的關注和參與,必將對肅慎文化研究的後續深入開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而鑒於肅慎文化研究是一個很大的的題目,迄今為止的相關研究大都處於起步的階段,還有許多的重要內涵或者尚未涉及或者遠遠未能深入,都是需要人們繼續努力和深入探索的。故就這個意義來說,《興凱湖新開流肅慎文化研究》一書的編輯出版,無論如何都是值得讚許的;況且,對擴大雞西市的影響和知名度以及加強域內外的學術交流,無疑也是一張極有份量的城市名片。
魏國忠
2014年3月
圖書目錄
序………………………………………………………………魏國忠(1)
引言…………………………………………………………………………………(1)
第一章 肅慎先民的遺存:新開流文化…………………………… (4)
第一節 新開流及新開流文化的概念……………………………………………(4)
第二節 新開流文化與肅慎及其先民的歷史淵源…………………………… (18)
第三節 新開流遺址的文化特徵………………………………………………(26)
第四節 新開流文化遺存的豐富內涵與意義…………………………………(30)
第五節 新開流文化體現的精神內涵…………………………………………(37)
第六節 新開流出土文物所反映的生產力狀況……………………………(41)
第二章 新開流的漁獵文化……………………………………… (44)
第一節 新開流遺存中的漁獵文化……………………………………………(44)
第二節 新開流開創黑龍江流域典型的漁獵文化形態………………………(47)
第三節 新開流生產文化的基本內涵…………………………………………(53)
第四節 新開流文化體現的審美意識…………………………………………(60)
第五節 新開流文化陶器的紋飾及其年代……………………………………(63)
第三章 新開流的石鏃文化……………………………………….(67)
第一節 新開流肅慎先民的石鏃文化…………………………………………(67)
第二節 東北亞文明的神聖物標:楛矢石砮…………………………………(72)
第三節 楛矢石砮的功能………………………………………………………(77)
第四章 新開流的神鷹海東青文化………………………………(82)
第一節 骨雕鷹首——海東青——肅慎族源…………………………………(82)
第二節 骨雕鷹首考證…………………………………………………………(85)
第三節 肅慎先民的“鷹崇拜”…………………………………………………(88)
第四節 肅慎族系後裔女真族與海東青………………………………………(91)
第五節 從“骨雕鷹首”看肅慎後裔滿族對海東青的崇拜…………………(96)
第五章 新開流肅慎先民的薩滿文化……………………………(101)
第一節 新開流文化中的“薩滿文化”遺存……………………………………(102)
第二節 肅慎薩滿文化…………………………………………………………(108)
第三節 薩滿文化中的女性崇拜………………………………………………(115)
第四節 薩滿宗教觀的實用性…………………………………………………(121)
第六章 新開流古文化遺址的人文價值和開發…………………(125)
第一節 新開流古文化遺址的人文價值………………………………………(127)
第二節 肅慎族系的城堡文化…………………………………………………(130)
第三節 肅慎先民居室文化的發展變遷及影響………………………………(133)
第四節 黑龍江漁獵文化遺存的傳承與保護…………………………………(135)
第五節 新開流肅慎文化的地位、作用及傳承的思考………………………(140)
第七章 肅慎族系歷史的梳理與文化解讀………………………(148)
第一節 肅慎族系歷史沿革…………………………………………………(148)
第二節 肅慎先民最早開闢黑龍江冰雪“絲綢之路”………………………(156)
第三節 肅慎氏與中原朝貢關係中斷原因
第四節 肅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學研究………………………………………(157)
第五節 滿清一代滿族統治者的歷史功過……………………………………(165)
第六節 滿族並不是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171)
第七節 生活中的滿族文化……………………………………………………(181)
第八章 肅慎族系文化在雞西區域內的發展……………………(187)
第一節 肅慎族系文化在雞西地區的發展脈絡………………………………(187)
第二節 雞西地區的肅慎族系古代文化遺存…………………………………(198)
第三節 刀背山肅慎人祭祀初考………………………………………………(204)
第四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雞西刀背山古墓地遺址……………………(211)
第五節 肅慎族系文化資源在振興雞西經濟中的地位……………………… (217)
第六節 肅慎文化研究須注意的問題…………………………………………(225)
附錄:……………………………………………………………………………(232)
大湖文明之光—肅慎人雕像……………………………………………………
2012年在雞西興凱湖肅慎文化高端論壇上的講話………………………董濮
2013在雞西專家學者肅慎族系文化研討會上的講話……………………董濮
在2013中國·雞西肅慎文化研討會上的致辭……………………………董濮
在肅慎人雕像落成揭幕儀式上的講話………………………………………董濮
“肅慎族系文化資源與發展雞西地域經濟”論壇致辭…………………董濮
2013中國(雞西)肅慎文化研討會綜述……………………………………曹保明
扮靚“肅慎文化”名片…………………………………………………田洪波(233)
2013年肅慎族系文化考察情況匯報……………………………………韓新君243)
千里取經路 肅慎譜華章……………………………………………… 董鳳芹(248)
參考文獻…………………………………………………………………………(260)
後記……………………………………………………………………………(262).
出版背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為我們做好文化傳承和創造工作指明了方向。
雞西區域內有遠古肅慎的滿族先民——新開流文化,有抗聯文化、煤礦文化、北大荒文化、知青文化等,其獨特的文化資源藏蘊著巨大的傳承價值。弘揚與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地域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對雞西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早在7000年前,東北歷史上兩大土著族之一的滿族祖先——肅慎人就在興凱湖畔漁獵生息。肅慎人創造的“新開流文明”同中原黃河流域的仰韶文明同屬於新石器文明,歷史脈絡源遠流長。
新開流遺址是迄今為止黑龍江省發掘出土較早,出土文物最多,最全面系統反映古代肅慎人的漁獵勞動、藝術雕刻、宗教信仰、民俗禮儀等多方面的文明見證,創造了多項之最:發掘最早的新石器遺址,發現最早的人工馴養魚鷹之骨骼,最早圖騰崇拜物——鹿角雕刻的魚,陶塑人首像,最早的藝術品魚鱗紋和水波紋,最早最大的魚窖墓葬群等。
新開流文化的發現為研究雞西地區的社會發展、民族起源、環境變化以及藝術起源、手工業發展、民風民俗演變等提供了科學的實物資料,是黑龍江東部文化之源,滿族文化祖源之一。2012年,雞西市被命名為“中國肅慎文化之鄉”,雞西的肅慎文化傳承掀起熱潮。相繼編輯出版了《肅慎文脈》、《興凱湖傳說》,創作排演了東三省首部水上實景劇《雞西·穆稜河傳說》和大型情景舞蹈《肅慎樂舞》,開發了《肅慎文化》校園讀本,《雞西打造“肅慎文化”名片》被列入中宣部精品案例項目庫和圖書,獲得黑龍江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組織開展了肅慎族系考察探源活動,先後舉辦了中國·雞西興凱湖肅慎文化高端論壇、中國(雞西)肅慎文化研討會、中國·雞西興凱湖綠色發展論壇、全國民間文藝之鄉經驗交流會、興凱湖觀鳥節、雞西市肅慎族系文化研討會等大型活動,同時與吉林等地區跨地區文化交流,擴大延伸了肅慎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在歷史文化顧問魏國忠、宋德胤兩位教授的指導和帶動下,雞西肅慎文化研究隊伍逐步發展壯大,中國肅慎文化研究中心和雞西名人協會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默默做了大量工作,使雞西區域豐富的肅慎文化特色資源得以傳承光大。
肅慎是滿族先民,肅慎文化開創了黑龍江漁獵文化的歷史,是一種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最為持久的生存方式,滲透於興凱湖畔和烏蘇里江流域乃至黑龍江流域各民族的生產活動、生活習俗、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具有深厚的地域特色。肅慎文化是人與自然不斷融合、碰撞所形成的與自然特定環境相適應的理性化的文化行為,對自然崇拜的生存觀念、遊動遷徙的生存方式、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態構成了肅慎文化的基本特徵。同時,肅慎人對自然取之有度,合理利用,構成了肅慎漁獵文化的核心,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文明因子,這也就是雞西地域最早的綠色發展理念。
打造新開流肅慎文化品牌,就是要挖掘新開流文化深厚的歷史、生態、民俗、飲食文化,把肅慎文化內容研究深,把肅慎族系文化研究透,把成果質量再提高。基於此,我們把近年部分研究成果編輯整理成《新開流肅慎文化研究》一書,以期提升肅慎文化內質,進一步深度挖掘肅慎文化資源,對肅慎文化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興凱湖新開流肅慎文化研究》一書是黑龍江歷史文化研究工程項目成果之一,全書由董濮組織策劃編寫,韓新君研究員擬定編寫大綱和體例,田洪波、韓新君統稿,最後由董濮審閱定稿。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第一節由韓雄飛整理成稿,第二節由魏國忠撰寫,引言、第三節由董鳳芹撰寫,第四節由王德君撰寫,第五節由姜玉敏撰寫,第六節由韓景峰撰寫。第二章第一節由高翠萍、董鳳芹撰寫,第二節由莊鴻雁、彭曉川撰寫,第三節、第四節由董鳳芹、宋德胤撰寫,第五節由朱延平撰寫。第三章第一節由董鳳芹撰寫,第二節由石鳳桐、陳景河撰寫,第三節由韓景峰撰寫。第四章第一節由張雲堂撰寫、第二節由宋德胤撰寫,第三節由張德義撰寫,第四節由韓雄飛、楊樺整理成稿,第五節由韓照源、韓新君整理成稿。第五章第一節、第三節由董鳳芹撰寫,第二節由於北漁 韓照源撰寫,第四節由薛雲峰撰寫。第六章第一節由李叔亮、康昌信撰寫,第二節由施正寧撰寫,第三節由李振陽撰寫,第四節由張敏傑撰稿,第五節由韓照源撰寫。第七章第一節由張德義、滕宗仁、蔣興蓮、於春雨撰寫,第二節韓照源撰寫,第三節由李桂華撰寫,第四節由趙阿平撰寫,第五節由魏國忠撰寫,第六節由趙志忠撰寫,第七節由姜玉敏撰寫。第八章第一節由袁文祥撰寫、第二節由常志強撰寫,第三節由韓基成撰寫、第四節由韓雄飛整理成稿、第五節由韓雄飛、韓新君撰寫,第六節王德君撰寫。田洪波、宋國軍提供相關照片資料。韓新君、董鳳芹、韓雄飛在書稿校對和修改做了大量工作。
在此,對多年來關注雞西肅慎文化傳承的專家、學者、領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以及參與本書撰寫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編者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