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右司趙員外書》是唐代李觀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右司趙員外書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觀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與右司趙員外書
羊舌大夫謂鬷明曰:“子不言,吾幾失子矣。”仲尼又云:“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則知士不得不言,言不得不文。然言之不失,行之能遠,在員外也,不在不佞。至於心與時事,固不可不奉達,員外亦當一一詳悉,無脫略也。
觀東人之後,十歲讀書,十六能文。不止能文,亦有壯心。及茲弱冠,頗覽古今,輒不自量,謂以可取天下之名,遂以去歲三月,賓來鹹陽。一之日舍逆旅主人,仰見帝居,雙闕入天,顧身仿佯,若游塵止於五嶽之高。二之日持無似之文,乾有名者數公,望其刮目以鑒真,作致身之椎輪,客去門掩,然以寂寥無言。三之日飛廉始春,春官解褐,試士於司存,觀亦捧手蹀足,而淈其不群於伍。四之日灼有明文,曰“我采不渝,爾則懷瑉,”既如是矣,則有故舊者,置酒一榼而歡飲之,以得失相安。然常人有情,亦不免悵焉。由是天球減價而喪色,鏌鋣不寶而奪銳。減價者卻委以櫝中,不寶者未倚於天外。
側聞員外好人有奇者,故緘二物以代謁。斯二物者,非好奇君子則不足以為托,然猶慮其未甚悅,故復重述耳。今之人學文一變訛俗,始於宋員外而下及嚴秘書、皇甫拾遺。世人不以為經,呀呷盛稱,可嘆乎!然世人之庸,而擬議於數公,其猶人與牛馬也。以觀視數公,則皆師延之餘音,況能愛世人之蠅蚊乎?夫能以觀之文言於世人,得非會群聾而鼓五音,曷知其由來哉?方今座主,五百年之間出者,觀三千里之賤士耳,座主有至公,而觀無聞焉。非觀獨恥之,而員外恥之。何者?使誠無可聞,而至有聞,欲速之過也;使有可聞,蔽賢之過也。員外必澄神洗機而鏡其是非,無黨欲速與蔽賢,二者之理,謹留短書於宅,並詩三十首,尋拜高風,以聆員外之玉音。觀幸甚。
作者簡介
李觀(766—794),唐文學家。字元賓,隴西(今屬甘肅)人。貞元進士,官太子校書郎。有文名於時。原有集十卷,已散佚,後人輯有《李元賓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