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井城之戰

臼井城之戰

臼井城之戰是日本戰國永祿九年(1566年)發生在下總臼井(今佐倉市千葉縣)的一場著名戰役。交戰雙方是上杉輝虎(即上杉謙信)領導的上杉家及關東國眾組成的上杉-關東聯軍和臼井城城主原胤貞及援軍總帥千葉胤富等領導的北條軍。

最終在千葉胤富和松田康鄉等人的馳援下,北條軍大獲全勝。

基本介紹

  • 名稱:臼井城之戰
  • 地點:下總國臼井(今佐倉市千葉縣)
  • 時間:公元1566年3月(永祿9年三月)
  • 參戰方:上杉、關東聯軍;北條家
  • 結果:北條家獲勝
  • 參戰方兵力:上杉、關東聯軍:約10510人;北條軍:一萬餘人
  • 傷亡情況:聯軍:五千人以上;北條軍:不詳
  • 主要指揮官:北條軍:千葉胤富、原胤貞;聯軍:上杉輝虎
起因背景,過程,戰前動員,臼井城守軍部署,上杉軍部署,聯軍攻城,反擊與援軍,岩舟山的赤鬼,聯軍敗退,後續影響,意義,爭議,戰爭時間,上杉聯軍的傷亡,北條軍參戰與傷亡人數,

起因背景

臼井城之戰的起因,一般的看法是這樣。永祿八年(1565年)二月,反北條的上總土氣城城主酒井胤治(他是從屬於上杉輝虎的國眾)遭到北條氏政、下總臼井原胤貞、上總東金酒井胤敏(兩者都是從屬北條的國眾)的聯手攻擊,酒井胤治為此寫信給河田長親,請求上杉軍越山解圍。按照他在信里提出的訴求,是讓上杉軍攻擊下總小金城,也就是高城胤辰(同樣是從屬於北條的國眾,同時是原胤貞的屬將)的居城,以轉移敵人火力。不過酒井胤治還沒等到上杉軍出馬,他就擊退了敵兵,上杉輝虎的越山計畫也就因此延遲了。
直到永祿九年(1566年)三月,上杉輝虎攻陷常陸小田城以後,才開啟下總攻略,並按照酒井胤治在永祿八年(1565年)提出的請求攻打小金城,但是輝虎被小金城城主高城胤辰打退了。兵鋒就轉向了同樣在下總的臼井城,但實際目標是討伐下總千葉胤富的本據本佐倉城,以剪滅北條家在下總的羽翼。臼井城,是為本佐倉城之門戶,兩城相距甚近。欲伐本佐倉,必先掃蕩臼井,需將其攻下,才可往東進軍。至此揭開了臼井城之戰的序幕……

過程

戰前動員

永祿九年正月,輝虎越山,進陣下野佐野城,準備攻擊常陸小田氏治的小田城(北條方)。
永祿九年二月,上杉輝虎攻破常陸小田城,大肆擄掠販賣人口。
永祿九年二月底,輝虎移陣至上野館林城,大會關東諸侯,總兵力約一萬餘人,往下總小金城進軍。
永祿九年三月二日,上杉聯軍攻打下總高城胤辰的小金城,但是失敗。之後上杉聯軍往原胤貞所在的臼井城進軍。
永祿九年三月初,原胤貞的屬將高城胤辰(北條方)、原氏的家主千葉胤富(北條方)、北條氏康與北條氏政父子、古河公方足利義氏(北條方)分別向臼井城派來援軍。伊豆河津城的蔭山新四郎(北條方)與駿河用宗城城主一宮隨波齋(今川氏真所遣援兵)也為救援臼井城而往下總進發(蔭山新四郎、駿河今川援軍到達臼井城的具體時間不明)。
永祿九年三月九日,上杉聯軍進抵臼井城下,開始攻城,揭開臼井城之戰序幕。

臼井城守軍部署

第一陣:高城胤辰、原大藏丞(皆為原胤貞部將)
第二陣:酒井胤敏、平山正左衛門(皆為東金酒井氏一族)
第三陣:松田康鄉(北條部將)、佐久間主水佐(原氏部將)
二之丸守軍:椎津次郎、椎名兵庫
本丸總大將:原胤貞(城主)、白井入道(實際指揮)
後到援軍:千葉胤富(三月二十三日到達戰場,接過指揮權)
預定援軍:北條氏康北條氏政(計畫出發,但沒有成行)
作用不明:相馬內膳亮(古河公方)、一宮隨波斎(今川)

上杉軍部署

先陣:太田資正、梁田晴助
先陣:長尾景長、富岡重朝
先陣:下平右近允、廣居又五郎
二陣:本庄繁長
三陣:房州里見眾、上總東金酒井氏
佐倉城攻擊隊:那須資胤、宇都宮廣綱
上杉軍實際部署不明,即便是先陣也存在四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有關二陣是本庄繁長的說法也未必對,從確鑿文書史料看,本庄繁長只有在永祿四年第四次川中島之戰跟隨上杉輝虎出戰,其餘多是近世戰記物附會。至於說上杉聯軍主力進攻臼井城同時,派那須資胤、宇都宮廣綱攻擊附近的佐倉城,此說法也不對。那須資胤在永祿九年時已經不歸附越後上杉,且當時出兵的軍役帳里也沒有他的名字。

聯軍攻城

其實攻城期間的具體戰術經過已無從考證,以下僅為學界根據《武家事紀》的考證方法來還原的。
三月九日,上杉聯軍開始攻城。但是臼井城的天然城防非常堅固,它是一座山城,兩面都是山崖,背靠印幡沼,從正面進攻就只有一條極其狹窄的小路。守城方可以利用天然的地理條件,從上面拋擲落石、射箭,阻撓上杉聯軍的行軍。臼井城本身由本丸、二丸、三丸構成,守軍放棄最為空曠、活動空間最大的三丸,只在此設定一些柵欄,此外還有一些外堀掩護。臼井城守軍最前線的是鎮守在二丸的椎津次郎、椎名兵庫,兩人皆為本佐倉城派來的援將,其餘部將皆退往本丸駐守。
上杉軍上野沼田眾在破壞三丸的防禦工事後,將其完全占據,其餘眾兵蜂擁而上,隨即攻打二丸。守軍以箭矢、落石還擊,沼田眾前進受阻。隨後,上杉軍眾陸續投入戰鬥,其中,越後上田眾殺上二丸,攻勢甚猛。椎名兵庫、椎津次郎將本隊移上城郭,與上田眾等展開激烈的白刃戰,其餘守軍亦猛烈還擊。戰鬥持續了一段時間,越後上田眾武士下平右近允、廣居又五郎身負重傷,戰況一度膠著。
不久,聯軍各隊陸續參戰,爭先湧上城來。見二丸情況危急,本丸內的高城胤辰、原大藏丞作為第一陣,率先從城內突出。上杉軍先陣長尾景長、富岡重朝各自引軍迎上,雙方展開激戰。原、高城二將終因不敵而敗退。此時,安房裡見眾也將部隊投入戰場。
情況愈加危急。本丸內的守將相繼從城內殺出,轉入到二丸的戰場上:酒井胤敏、平山正左衛門為第二陣,與太田資正、梁田晴助軍交鋒;松田康鄉、佐久間主水佐為第三陣,與結城晴朝水谷勝俊軍交戰。隨後,上杉軍第二陣本庄繁長也加入戰鬥。松田康鄉使用長刀和鐵棒,殺死大量沼田眾武士與上杉家騎兵,但終因精疲力竭而敗退。會日暮,因天降大雨,久未停歇,兩軍各自罷陣。
之後,臼井城守軍頑強抗戰,不斷用長槍突刺敵兵,由於勇而能戰,越人有所畏懼,知臼井難下。自三月九日至二十日,上杉軍又陸續發動多輪進攻,卻始終未能將臼井城攻陷。但臼井城已被打到只剩下一重城堀的地步,落城在即,臼井城岌岌可危。

反擊與援軍

三月二十三日,上杉軍眾發動總攻。開始前,軍中的海野隼人勸告輝虎,說日子不吉利,不建議進攻,但輝虎不聽,執意攻城。
長尾景長帶隊先行,破壞埋在壕溝內的障礙物逆茂物,越過壕溝,擊破了擋在前面的守軍二百多人,進逼臼井城本丸。就在這時,掩護臼井城本丸的城堀突然崩裂,壓死三百多聯軍兵眾,進而導致上杉軍士氣大崩,紛紛後退。臼井城城主原胤貞、大將松田康鄉、原大藏丞、高城胤丞等乘機殺出城外,大斬越國甲。
與此同時,葉氏當主千葉胤富率領援兵抵達戰場,接過全軍指揮權,並在其主導之下展開反擊。上杉軍第三陣房總里見眾、上總東金酒井氏從東南側移兵迎戰千葉胤富,但因對方攻勢猛烈而未能支撐下去,率先逃離戰場。其中,里見一共出兵五百人,戰死三百。
隨後,松田康鄉擊破上杉軍先鋒,率領數騎殺入本陣,親自斬殺六七人,砍到旗幟(御馬印),北條軍士氣大增。不久聯軍被迫後撤。

岩舟山的赤鬼

期間,松田康鄉的坐騎被長槍刺倒,卻仍徒步向前,殺斃數人,其一身朱色盔甲奮戰之姿受到了上杉謙信的讚譽,謙信感嘆曰:“據說岩舟山上住著赤鬼,這一定是他(岩舟山に赤鬼の住むと沙汰しけるは、一定彼がことなるべし)”。從此人稱“鬼孫太郎”“松田赤鬼”,勇名響遍鄰國。

聯軍敗退

兩天后的三月二十五日,上杉全軍開始撤離臼井城戰場。松田康鄉、原大藏丞率四五百人追擊上杉軍,與輝虎所領的本陣隊激戰並大破其軍,迫使輝虎向北敗逃。但隨後,在上杉軍殿後的北條高廣、新發田治長從西側迂迴反擊,突襲追兵左翼,松田、原二部敗退。不久,原胤貞、高城胤辰率軍殺出城外支援,擊破其殿後部隊。酒井胤敏、白井入道等將領亦率軍出城追殺,一路大斬聯軍各隊,殺至上野北境方才收兵。上杉聯軍全線潰敗,狼狽逃回越後。
至此,臼井城之戰以北條軍大獲全勝而告終。上杉輝虎此次出兵的戰略目標,也就是攻克千葉氏的本佐倉城的計畫完全失敗。

後續影響

上杉家在比戰術上的失敗更慘的是戰略上的全線潰退。臼井城之戰慘敗後,上杉輝虎遭到眾多關東國眾叛離。
永祿九年(1566年)五月,也就是在臼井城之戰敗北兩個月後,常陸、下總、下野的一批國眾最早背叛上杉,投靠到了北條麾下。這一期間反叛的有常陸小田氏、下總結城氏、下野小山氏、宇都宮氏。
八月,武藏忍成田氏、上野新田由良氏、下野皆川氏倒戈北條。
九月,上野廄橋城主北條高廣倒戈北條。
十一月以後,上野小泉富岡氏、上野館林長尾氏、下總關宿梁田氏、栗橋野田氏、森屋相馬氏、上總土氣酒井氏相繼倒戈至北條一方。
永祿十年(1567年)正月,佐竹義重也與北條氏政締結和議。而仍舊支持上杉輝虎的國眾西上野箕輪長野氏、惣社長尾氏、白井長尾氏相繼被武田信玄滅亡,西上野被武田信玄掌控。而東上野、東下野、武藏、下總、上總、常陸,上杉輝虎丟了個乾乾淨淨,這時候在關東的直轄領只剩下上野沼田領,從屬國眾則只剩下東上野桐生佐野氏、下野佐野氏、武藏羽生城木戶氏。
到了永祿十年底,上杉輝虎連上野桐生佐野和下野佐野都保不住了,先是棄守下野佐野,隨後桐生佐野聞風投向北條,上杉的關東領國就只剩下和越後相接的上野沼田,以及作為飛地的武藏羽生了。

意義

臼井城之戰是上杉輝虎最著名的一次慘敗,打破了上杉輝虎未有敗績的神話。上杉聯軍的萬餘兵力損失過半,且此戰後上杉家在關東的影響力與地位一落千丈,原本依附上杉的關東諸大名紛紛倒向北條。無論是在戰術上還是戰略上,輝虎都輸的體無完膚。
到永祿十年止,上杉謙信已發動了八次關東侵攻。至此戰,上杉謙信十餘年心血功虧一簣,關東攻略就此破滅,同時也標誌著北條家在“越相之爭”中取得最終勝利。
此後上杉再也無力與北條爭雄關東,天正二年(1574年)時,北條氏政攻打親上杉方的關宿城,上杉謙信雖親自救援,卻遭北條軍擊敗,不但關宿城投降,連羽生城也遭到北條家攻陷,即是證明。

爭議

戰爭時間

臼井城之戰的最大爭議是在於戰爭的發生時間。
各種史料對於戰爭結果的記載是一致的,但是,對於臼井城合戰的發生時間尤其是年份(月份與日期大體一致),卻說法不一,甚至相互矛盾。
其中《關八州古戰錄》、《北越軍記》、《上杉家譜》記載的時間是永祿六年(1563年)。
《續日本史》、《關侍傳記》和《豆相記》記載的是永祿七年(1564年)。
《越佐史料》則為永祿九年(1566年)。
而《千葉大系圖》、《續本朝通鑑》與《下總國舊事考》甚至提出了永祿七年、九年有兩戰並存。
經遺存的文物書信等實物考證,戰爭的發生時間當為永祿九年,這也是當前的定論。但從史料來分析,其時間都指向永祿七年。

上杉聯軍的傷亡

上杉聯軍在臼井城之戰的傷亡程度,各類史料諸說不一。從戰死數百至全軍覆滅皆有記載。其中可信度較高的是『戰國遺文』記載的死傷五千餘人。

北條軍參戰與傷亡人數

關於北條家的參戰兵力,有多路部隊的人數記載不明,其他有記載的部隊人數合計約七千餘人(氏康、氏政父子另有一萬人的預定援軍,但還未成行戰爭便已取勝)。但根據上杉聯軍的參戰人數及戰爭前後的形勢來推斷,北條家的兵力應該超過一萬。
其次是北條軍的傷亡人數,各類史料皆無明確記載。但依合戰形勢及戰後情況來看,其損失當遠小於上杉聯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