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吳佩孚書

《致吳佩孚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吳佩孚書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北京當道密謀籌款,決拆三殿,建西式議院,料不足,則拆乾清宮以補足。又遷各部機關於大內,而鬻各部署。賣五百年大楠木殿柱,利一。鬻各部署,利二。建新議院,利三。建各新部署,利四。上為中飽,中為議員軍隊保位,下為朋分。
竊計三殿規模閎麗,建於明永樂世,垂今五百年。光緒十五年太和門災後補修之,每柱五萬元。仆遍游萬國宮殿,精美則有之,無有能比吾三殿之雄壯者。此不止中國之奇蹟,實大地百國之瑰寶,實比長城尤重者也。
歐美各國,無不齗齗以保全古物為大事,有此號為文明,反之號為野蠻。其於帝殿、教廟尤為鄭重。
印度已逐蒙古帝,英人已滅印度王,而於爹利、鴨加喇兩地蒙古皇室,至今珍護,壞則修之。有以三尺之雕板,重費三千元之修費者。其勒橈各王宮至今巍然,英人尚保護之。
英滅緬甸,仆游阿瓦京,睹其金殿莊嚴如故。
若夫埃及六千年之故宮,吾游其錄士、谷士渾兩京,無不珍護。
仆又游希臘之雅典故宮,義大利之羅馬故宮,閱二三千年,至今猶在。
仆又游西班牙故京,迦藍那大及篩淮兩京,宮殿皆以琉璃磚瓦為之,華嚴妙莊,層進座分,有類吾華,此為其九世紀物,當吾唐末,累經百劫,而靈光巍然。
凡此故宮,指不勝數,若皆如今當道,則久毀之矣。
此輩藉公之力,而得國權;既得權位,日籌款以叛公敵公為事。聞已繪圖估價,克日毀拆。若其果毀,天下皆將歸過於公矣。五百年宮殿一毀,則中國永喪此巨工古物,重為萬國笑矣。即亦不計,亦何可以數百年故宮供數人中飽,援為不對明公之地哉?
想公必未聞知,望公必與仲師合電力爭,止勿毀改,永懸為例,中國幸甚!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