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吳佩孚等電

《致吳佩孚等電》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吳佩孚等電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萬急!
漢口吳玉帥、奉天張雨帥、南京孫馨帥、武昌蕭珩帥、濟南張效帥、德州李芳帥、開封岳西帥、山西閻伯帥、長沙趙炎帥、雲南唐蓂帥、杭州夏省長、各督辦、各省長、各護軍使、各鎮守使、各總司令、各師旅長、各省議會、各教育會、各商會、各法團、各報館轉全國父老兄弟公鑒:
頃奉玉帥世電,通告公拒赤化,仰見明國敵而祛私嫌致意。俄人以赤化戕民數千萬,奪民之產為赤軍所有,飾曰共產,遂欲推行於全球。既為歐美國際所阻,利吾中國內亂,乃專以金錢、學說、武力收吾國人。今外蒙庫倫、唐努山、烏梁海與吾粵,已歸俄聯屬矣。然北方軍閥亦有假借俄力,密結盟約,以呂布、侯景反覆梟詐之姿,為石敬瑭、劉豫賣國圖帝之業者。國民昧昧,諸帥或與和親,特為軍械之助,將士或投其部下,願效鷹犬之勞。是甘助俄以自滅中國,而自奪家產也。夫禍莫大於認賊為子,險莫過於與虎同眠,愚莫過於引狼入室。《書》曰:兼弱攻昧。吾舉國不知,則人皆失日,同飲狂泉,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其危不能比也。將入大恐怖時,可驚可懼莫甚焉!凡諸將帥與諸帥部下將士幕客,得失同之。凡吾國民,大火焚室,棟折牆壞,亦同燒壓。其各奮起,無仍鼾睡也。若仍是非不辨,仇友不明,中俄無界,殆哉其亡!
為今之計,凡中國人惟有結大同盟以反奪產,名曰“保華拒赤會”。凡有從赤化者,雖親必拒之;有能討赤化者,雖仇必聯之,明辨析也。《傳》曰: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大變既臨,尤望諸帥各釋舊嫌,言歸於好,同仇敵愾,聯盟合力,以除赤化,以保中國。吾國民合全國之力,於能討赤化者,則力助之。於從赤化者,則共誅之,吾中國庶幾乎!若少遲疑,中原一亡,萬劫不復。流涕以道,泣血而陳,惟諸帥與全國父老兄弟圖之。康有為。微。
附:通電草稿
俄人以赤化戕害其民數千萬,奪民之產為赤軍所有,飾曰共產,遂欲推行於全球。既為歐美國際所阻,以利吾中國內亂,乃專以金錢、學說、武力收吾國人。今外蒙庫倫、唐努山、烏梁海與吾粵,已歸俄聯屬矣。
馮玉祥以呂布、侯景反覆梟詐之姿,為石敬瑭、劉豫賣國圖帝之業,北與加拉罕結約,南與粵鮑羅廷密盟。遂借俄力,既囚曹,背吳、張、李而得京津矣。
當去秋吳玉帥、孫馨帥、蕭珩帥、齊撫帥、劉雪帥既聯名聲馮罪而討之,鄙人早憂其為洪秀全也,亦托蕭珩帥轉電九省,請合力討除赤化。諸公皆未留意,惟唐蓂帥奮起自任,惜未能成也。而諸公或因急內訌而忘外患,計小忿而縱大敵,以兄弟鬩牆,為中原蚌鷸之相持,遂與仇賊和親,致俄化收漁人之大利。吳玉帥、張雨帥既大為所賣而後悔無及,國民軍及馮部諸將帥應知其反覆變詐而早擇所從矣。夫禍莫大於認賊為子,險莫過於與虎同眠,愚莫過於引狼入室。今馮引俄以滅中國,乃殺人奪產,公等不思早除之,或與親盟而助之,是公等出力助俄,以自滅中國,自奪家產也。今李督芳辰聲討馮罪,中外人心讚美同聲,然以無助而敗。張魯督效坤向以除赤化自任,然今以獨力支柱馮俄,孤危至矣。若齊魯一敗,馮俄以大軍南下,粵俄以全力北出,則中國亡。至是諸公皆為俄之奴虜。故國慘慘,家產封沒。至是雖欲悔而奮起,亦何從哉?且諸公即或能忍恥降俄,俄亦不受。不觀粵之亡於俄,而流胡漢民,逐許崇智,執熊克武,斥林森、鄒魯乎?以蔣介石為才武,今東征西定,亦監以俄人四十。蔣若不從,亦殺之耳。至是時,諸公為順為逆,亦難自保矣。即不然,諸公隱忍和馮,而馮向以反詐事上待友。彼既得齊,亦漸行侵併,諸公部下豈無郭松齡?將紛紛變叛,諸公殆哉!且從古敵國相攻滅,必兩國兩軍相當,次第失地敗軍,而國人莫不驚且憤,而後可救也。今京、津與粵之亡於俄,國人不知也,□習見兄弟鬩牆而例視之,以為粵屬於蔣介石,京、津屬於馮玉祥,楚得齊失,皆吾兄弟也。加拉罕、馮玉祥偽擁一段祺瑞,鮑羅廷假擁一汪兆銘,以欺國人耳目,而暗滅吾中國。吾舉國失日,同飲狂泉,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猶未足比也。安南滅於法久矣,地圖無安南久矣。一安南人告我曰:法人欺壓吾國,挾制吾王,以法人尚立安南王,宗廟、百官、行政、考試如故也。《書》曰:兼弱攻昧。奈何吾人之昧乃如安南人。向者日本誤殺青島一紗廠人,英國五卅案,警察妄殺吾學生數人,則舉國憤怒,數千萬人罷工數月,至今未已也。外蒙勿論矣,乃京、津與粵數千里之地,數千萬之民,首都之要,已亡已滅於俄,而國人不知不理也。謂吾四萬萬同胞皆聾瞽乎?不可也。然實不知不理矣,則誠認賊為父、與虎同眠矣。若長此不醒,其亡其亡為安南人,則可驚可懼莫甚焉。凡諸將帥與諸帥部下、將士、幕客得失同之,凡吾國民,大火焚室,棟折牆壞,亦同燒壓。其各奮起,無仍鼾睡也!
今京師已亡,政府亦無。為今之計,凡中國人惟有結大同盟反奪產,名曰“保華拒赤會”。凡吾國人之有從赤化者,雖親必拒之。有能討赤化者,雖仇必聯之。吳玉帥世電通告拒赤化而致張雨帥,仰見明國敵而忘仇嫌,明辨析也。《傳》曰: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大變既臨,尤望諸帥各釋舊嫌,言歸於好,同仇敵愾,聯盟合力,同攻馮賊,以除赤化,以保中國。吾國民合全國之力,於能討赤化者,則力助之。於從赤化者,則共誅之,吾中國庶幾乎!若少遲疑,中原一亡,萬劫不復。流涕以道,泣血而陳,惟諸帥與全國父老兄弟圖之。康。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