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亞細亞報》等報館公電

《致《亞細亞報》等報館公電》是楊度所著作品,出自於《楊度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亞細亞報》等報館公電
  • 作者:楊度
  • 作品出處:楊度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亞細亞報》、《神州日報》、《中華新報》、《時事新報》、《新聞報》、《申報》、《時報》鈞鑒:度持君主立憲主義十有餘年。自共和建設以來,每常獨居深思,夜以繼日,知他日元首交替之際,即全國糜爛之時,常若大禍在前,不可終日,仰天咄咄,憂思如焚。妄以救國之愚忠,不自量其微薄,聚徒開會,發憤著書,思文字覺悟吾民,求君憲之安,避共和之大亂。誠以君憲則元首定於一,共和則元首不定於一。定則息全國之爭,不定則啟群雄之奪。數年一舉,即數年一亂。被選者之勢力不能普及全國,必不能為一日之安,政府之政策、人民之事業無敢為十年之計畫者,惟有年年防飢、夜夜防盜而已。以此定亂,亂烏能定?以此求治,治烏可求?故非君主不足以定亂,非立憲不足以求治。度與此議,信之甚堅,持之甚篤。明知君憲不利於競爭主張者,又必為嫌疑所集,然為國家謀治安,在義無可避忌。當其集會討論之際,舉國上下群以為宜。方幸主義獲伸,吾民有慶,不意西南數省群起稱兵。既以擁護共和為因,遂得帝製取消之果,度實太息痛恨不以政府舉措為然。且以為國民不聽吾言,他日必以共和亡國,不僅永無求治之望,並且永無定亂之機。即目前現象所呈,已與墨西哥相近,不知何術可得苟安,思之痛心,言之流涕。
今者帝制亦既已矣,乃復又有要求元首退位之事。君憲既不可期,並苟安之共和亦將無幸。國中數年以來秩序所以維持,共和之禍不至立見,禍已見而復滅者,皆今元首之力也。今不策萬全而但言退位,既無統一之雄才以繼其後,全局紛亂或如今日之廣東,即求苟安,又何可得?若因帝制歸咎元首,則不知君憲救國人心所同,發起討論,實由於度平生主義甚堅,非他人所能與奪。君憲有罪,罪在度身,且中國必亡於共和,度至今猶懷此懼。履舟大海,無術獨全,自念憂患余身罔知死所。苟蘊孽一身而有裨國事,刀鋸鼎鑊其甘如飴。以諸公謀國之忠,救時之略,必能權衡輕重,分別安危,求大局之瓦全,幸罪人之斯得。敢求明察,諒此愚忱。臨電悽惶,伏維裁省。楊度。哿。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楊度(1875—1931),近代中國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風雲人物。他稟賦極高,而又狂放不羈,時而意氣飛揚,獨立潮頭;時而獨持己意,淪入茫茫俗世。他以熱情豪邁的氣概,創作了《湖南少年歌》,發出了“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時代強音,真可謂豪氣沖天。他為立憲運動鼓吹奔走,為速開國會呼籲吶喊,受到了時人的尊敬和稱讚。但他將做“帝師”及實現“君憲”的希望寄託於袁世凱,發起成立籌安會,為復辟帝制效力,又受到時人的指責和痛罵。伴隨著洪憲帝制的失敗,其孜孜追求的憲政理想也徹底破滅。然而,為了愛國救民,他晚年知過就改,毀家紓難,不畏風險,終於找到了真理,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確認馬克思主義是挽救中國的唯一指針,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編者簡介左玉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河南大學黃河學者,兼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及社會文化史研究。出版專著《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中國近代學術體制之創建》《中國近代文明通論》《張東蓀文化思想研究》《張東蓀傳》《楊度》等10多部,主編《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中華口述歷史叢書》等,並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