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方孔銅錢,面和背的錢文絕大多數為單一的漢文,也有極少量的是契丹文、西夏文、蒙古文和滿文,在元代和清代,有較多的方孔銅錢面文為漢文,背文為漢文和蒙文或漢文和滿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至元通寶四體文錢
- 所屬年代:元順帝至元年間
- 面文:至元通寶
- 背文:穿上、穿下
而至元通寶四體文錢錢文則有四種:面文“至元通寶”4個字為漢文,背文穿上、穿下直讀為蒙文八思巴文,穿右為察哈台文,穿左為西夏文。因此,該錢被稱為“四體文錢”。在歷朝歷代的古錢幣中,面文和背文多達四體的,僅此一例,別無其他,可謂“空前絕後”。關於這種錢的用途,歷來錢幣學家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鎮庫錢,有人認為是供養錢,目前尚無定論。
至元通寶四體文錢是元順帝至元年間(公元1335年至1340年)鑄造的。元世祖忽必烈於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鑄造過至元通寶錢,但只有漢、蒙兩體小平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順帝所鑄造的至元通寶版式繁雜,變化無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異文及供養錢等。其四體文錢便是這一時期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