臱,漢字,讀音mián,biān,意思是古同“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臱
- 拼音:mián ,biān
- 部首:自
- 字碼:U+81F1
- 五筆:thpy
- 倉頡:hujcs
- 鄭碼:nlws
- 筆順:325111445344153
- 注音:ㄇㄧㄢˊ,ㄅㄧㄢˉ
- 總筆畫:15
- 部外筆畫:9
- 四角碼:26227
詳細釋義,其他信息,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
詳細釋義
臱:mián ㄇㄧㄢˊ。
本義:蔽,不見
衍義:遠望
臱:biān ㄅㄧㄢˉ。
衍義:古同“籩”。
非常用字。
其他信息
另外在部分網路流通的史書(例如《漢書》《三國志》《晉書》)中因為字元轉碼錯誤的原因將“慚”字誤轉換成“臱”字,如“更始以是臱,拜光武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的意思就是“更始以是慚,拜光武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玉篇》眉然切,音眠。不見也。
說文解字
【卷四】【自部】
宮不見也。闕。武延切
說文解字注
宀宀不見也。臱宀㬪韻。宀、交覆㴱屋也。宀宀、密緻皃。毛詩曰緜緜。韓詩曰民民。其實一也。闕。上從自。下不知其何意。故云闕。謂闕其形也。武延切。古音如民。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