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臭味。根單一、垂直。莖單生,稀少數,高15- 60(-100)厘米,細,有時稍粗。基部粗達0.6厘米,紫紅色,具縱棱,不分枝或具著生頭狀花序的分枝,枝長4-8厘米;莖、枝無毛或疏被短腺毛狀短柔毛。葉綠色,背面微被腺毛狀短柔毛;基生葉多數,密集成蓮座狀,長橢圓形,長10-14厘米,寬2-3.5厘米,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每側有裂片20餘枚,裂片長1-1.5 厘米,寬0.5-1厘米,再次羽狀深裂或全裂,小裂片具多枚櫛齒,櫛齒細小,短披針形或長三角形,長2-3毫米,寬0.2-1毫米,齒尖細長,銳尖,葉柄短或近無葉柄;莖下部與中部葉長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4厘米,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第一回全裂,每側裂片5-10枚,裂片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3-1.5厘米,寬2-4毫米,每裂片具多枚小裂片,小裂片兩側密被細小銳尖的櫛齒,中軸與葉柄兩側均有少數櫛齒,中肋白色,略隆起,下部葉柄長4-5厘米,中部葉柄長1-2厘米,基部稍平展,半抱莖,並有小型櫛齒狀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漸小,一回櫛齒狀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5)毫米,在莖端及短的花序分枝上排成密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密集、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內、外層近等長,外層總苞片橢圓形或披針形,背面無毛或微有腺毛狀的短柔毛,邊緣紫褐色或深褐色,膜質,中、內層總苞片橢圓形或卵形,近膜質或膜質,無毛;花序托凸起,半球形;雌花3-8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短,微伸出花冠外,先端稍叉開,叉端鈍尖;兩性花15-30朵,花冠管狀,檐部紫紅色,外面有腺點。瘦果長圓狀倒卵形,縱紋稍明顯。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多分布在海拔2000-4800(-5 000)米地區,生於湖邊草地、河灘、礫質坡地、田邊、路旁、林緣等,局部地區可成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或主要的伴生種。
分布範圍
產內蒙古(西南部)、甘肅、青海、新疆(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部)、西藏等省區;青海、西藏常見,其他省區從中、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區都有,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錫金及蘇聯(塔吉克共和國)也有。
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
清濕熱;消腫毒。主濕熱黃疸;膽囊炎;癰腫毒瘡;濕疹疥瘌;毒蛇咬傷。
此外,還用作殺蟲藥。
《部藏標》。
【藏藥】桑孜納博:地上部分治“赤巴”病,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藏本草》、《民族藥志一》。桑子那布:地上部分治赤巴病,急性黃疸肝炎,膽囊炎《部藏標》。桑資納保:地上部分治急性黃疸肝炎,膽囊炎《藏標》、《中國藏藥》。桑孜那保:地上部分治膽病目黃《青藏藥鑒》。
【蒙藥】烏木黑一希日樂吉:主治黃疸,肝膽熱《蒙植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6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莖圓柱形,長1-5cm,直徑0.2-1cm中空或有髓,表面綠黃色至淺黃棕色,具多條縱棱有殘葉柄和花序的枝。葉捲曲皺縮,暗綠色至棕綠色,完整的葉為二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序半球狀,直徑3-4mm,密集成復總狀;總苞片3層,外層呈船形,膜質較寬,邊緣褐色;花小,管狀,紫質較寬,邊緣褐色;花小,管狀,紫紅色或淺黃棕色。瘦果長圓形,長約1mm,棕褐色。體輕,質軟。氣特異,味苦,辣,微有清涼感。以色暗綠、葉多、花多、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類圓形或圓多角形,有10多個棱脊。表皮細胞1層皮細胞1層,扁平長方形、方形,或不規則形,排列整齊,切向延長,外側和內側細胞壁較厚,外被角質層。皮層較窄,由6-10多層江壁細胞組成,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則形,切向延長,在縱棱處厚角組織發達。內皮層明顯,為1列類長方形、多邊形或方形的細胞,切向延長,可見凱氏點。中柱鞘纖維束髮達,呈半圓形或帽關,斷續排列成環,每束由100多至200多個纖維組成,木化,纖維有的胞腔小,有的胞腔稍大。維管束外韌型,24-40(-43)多個,斷續排列成環,在棱脊內方多維管束稍大,韌皮部狹窄,韌皮薄壁細胞開狀不規則。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較寬,導管徑幾排列成數行至10數行,木化。木射線由1-2列薄壁細胞組成,靠近髓部有維管束鞘纖維束,髓細胞類圓形,微木化,有的髓細胞可見多數壁孔,近中心髓細胞的壁較薄。中心髓腔較大,較嫩的莖中心髓空小或無。
粉末特徵
黃褐色。中柱鞘纖維多見,常為成束的斷節,有兩種,壁稍薄者,平面末端漸尖或稍鈍圓,長327-1460m,直徑15-25μm。另一種纖維壁厚,偶見,長10-844μm,直徑3-9μm。花粉粒較多見,圓球形或近於形,極面觀三裂圓形,直徑26-28μm,萌發孔3,萌發溝3,外壁稍厚,表面有點狀紋理,不明顯,膜孔有的呈沫狀突起。導管較多。主為肯繃紋孔,赤有梯紋,螺紋,直徑8-28μm。莖表皮細胞表觀呈長方形或長紋錘形,細胞中可見顆粒狀物質,有的表皮細胞有氣孔,為不定式苞片組織碎片,易見,淡黃色或淡紫紅色,表皮細胞表觀類長方形、長紋錘形或長狀三角形。花瓣裂片表皮細胞少見,呈紡錘形、類方狀多角形,壁明顯增厚。腺毛較少見,主要存在於總苞先端,花瓣基部及葉上,總苞及葉上的腺毛多無明顯的柄,頭由2-4(-6)-8個細胞組成,腺頭直徑28-50μm,花瓣基部上的腺柄明顯可見,2-6個細胞組成,排在兩列。非遙毛,偶見,為本字毛。存在於葉下表皮,單細胞頭柄為5-6個細胞組成,漸近基部細胞漸小,常存在於葉及苞片中,葉下表皮垂周壁波狀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