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臭牡丹,中藥材名。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莖、葉。夏季採收,曬乾。功能主治為: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治癰疽,疔瘡,乳腺炎,關節炎,濕疹,牙痛,痔瘡,脫肛。①《綱目拾遺》:洗痔瘡,治疔,一切癰疽,脫肛。②《福建民間草藥》:活血散瘀,拔毒消癰。③《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健脾,養血,平肝。治崩帶及小兒疳氣。④江西《草藥手冊》:葉:有降壓作用。⑤《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止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臭牡丹
  • 漢語名稱:Chou Mu Dan
  • 別名:大紅袍、臭八寶(《植物名實圖考》),矮童子(《分類草藥性》),大紅花(《貴州民間方藥集》),野朱桐、臭楓草、臭珠桐(《福建民間草藥》),矮桐(《江西民間草藥》),逢仙草(《湖南藥物志》),臭燈桐、假真珠梧桐(《閩東本草》),臭樹、臭草、雞虱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病蟲防治,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臨床套用,化學成份,相關論述<br/>,

來源

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莖、葉。夏季採收,曬乾。

性味歸經

①《福建民間草藥》:辛,溫,有小毒。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辛。平。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治癰疽,疔瘡,乳腺炎,關節炎,濕疹,牙痛,痔瘡,脫肛。
①《綱目拾遺》:洗痔瘡,治疔,一切癰疽,脫肛。
②《福建民間草藥》:活血散瘀,拔毒消癰。
③《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健脾,養血,平肝。治崩帶及小兒疳氣。
④江西《草藥手冊》:葉:有降壓作用。
⑤《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止痛。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米。葉對生,廣卵形,長10~20厘米,寬8~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或近於截形,邊緣有鋸齒而稍帶波狀,上面深綠色而粗糙,具密集短毛,下面淡綠色而近於光滑,惟脈上有短柔毛,觸之有臭氣;葉柄長約8厘米。花薔薇紅色,有芳香,為頂生密集的頭狀聚傘花序,徑約10厘米;花萼細小,漏斗形,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尖,外面密布短毛及腺點;花冠徑約1.5厘米,下部合生成細管狀,先端5裂,裂片線形以至長圓形;雄蕊4,花絲與花柱均伸出,花絲通常較花柱為短;子房上位,卵圓形。核果,外圍有宿存的花萼。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長於濕潤的林邊、山溝及屋旁;亦有栽培。

分布區域

分布河北、河南、陝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等地。

生長習性

喜溫和濕潤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生長於林邊、山溝等地。

繁殖方式

採用根繁殖。

栽培技術

於早春未蒴芽前,挖起老株,剪取種根,截成15cm左右的短節,按穴距30cm栽入土中,覆土踩緊。出苗後適當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有蚜蟲為害。

病蟲防治

有蚜蟲為害。

藥材性狀

小枝呈長圓柱形,長1-1.5m,直徑3-12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皮孔點狀或稍呈縱向延長,節處葉痕呈凹點狀;質硬,不易折斷,切斷麵皮部棕色,菲薄,木部灰黃色,髓部白色。氣微,味淡。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寬卵形,長7-20cm,寬6-15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棕褐色至棕黑色,疏被短柔毛,下面色稍淡,無毛或僅脈上有毛,基部脈腋處可見黑色疤痕狀的腺體;葉柄黑褐色,長3-6cm。氣臭,味微苦、辛。以枝嫩、葉多者為佳。顯微鑑別葉粉末特徵:綠色。①腺毛較多,腺頭2-8細胞,直徑22-35μm;腺柄單細胞。②非腺毛2-8細胞,錐形,常彎曲,長40-150μm,基部直徑約28μm。③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3-4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熏洗。

藥理作用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臭牡丹注射液尾靜脈注射0.1ml(含黃酮4.6mg),能顯著提高小鼠中性白細胞吞噬指數及吞噬百分率,提示本品能增強血清中調理素的活力。臭牡丹對大鼠免疫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尤其在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方面作用更加顯著
2.對子宮圓韌帶肌電的影響分別以臭牡丹水煎醇提取物15g/kg、總生物鹼45g/kg,及乳酸鎂27mg/kg靜脈注射,可引起家免子宮圓韌帶肌電發放,呈囝發性增強。給藥後10-15min開始出現,持續30min。此作用可被預先靜脈注射酚妥拉明所陰斷,普萘洛爾則無影響,表明臭牡丹增強子宮圓韌帶肌電的發放假與興奮子宮α腎上腺素受體有關。臭牡丹治療子宮脫垂可能是由於產強子宮圓韌帶張力所致。
3.其他作用臭牡丹注射液體外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副傷寒甲型杜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傷寒、副傷寒乙型杜菌、大腸杜菌也有一寂靜的抑制作用。

相關配伍

①治疔瘡:蒼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搗爛,新汲水調服。瀉下黑水愈。(《赤水玄珠》)
②治一切癰疽:臭牡丹枝葉搗爛罨之。(《綱目拾遺》)
③治癰腫發背:臭牡丹葉曬乾。研極細末,蜂蜜調敷。未成膿者能內消,若潰後局部紅熱不退,瘡口作痛者,用蜂蜜或麻油調敷,至紅退痛止為度(陰疽忌用)。(《江西民間草藥》)
④治乳腺炎:鮮臭牡丹葉半斤,蒲公英三錢,麥冬全草四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服。
⑤治肺膿瘍,多發性癤腫:臭牡丹全草三兩,魚腥草一兩。水煎服。
⑥治關節炎:臭牡丹鮮葉。絞汁,沖黃酒服,每天兩次,每次一杯,連服二十天,如有好轉,再續服至痊癒。
⑦治頭痛:臭牡丹葉三錢,芎二錢,頭花千金藤根一錢。水煎服。(
④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⑧治瘧疾:臭牡丹枝頭嫩葉(曬乾,研末)一兩,生甘草末一錢。二味混合,飯和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七丸,早晨用生薑湯送下。(《江西民間草藥》)
⑨治火牙痛:鮮臭牡丹葉一至二兩。煮豆腐服。(江西《草藥手冊》)
⑩治內外痔:臭牡丹葉四兩。煎水,加食鹽少許,放桶內,乘熱熏患處,至水涼為度,渣再煎再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間草藥》)
⑾治脫肛:臭牡丹葉適量。煎湯熏洗。(《陝西中草藥》)

臨床套用

治療濕疹及定位性藥疹:取臭牡丹根莖葉曬乾研粉,用時將藥粉夾於單層紗布內,以溫開水浸濕,敷於患處(並經常用溫開水濕透紗布以保持濕潤),每日濕敷1次。治療濕疹25例,19例治癒(皮膚完全恢復正常),4例近愈(皮膚接近正常,僅有少量脫屑及癢感),7例好轉(病變明顯消退,癢感減輕),1例無效。定位性藥疹10例,6例治癒,4例好轉。

化學成份

葉含生物鹼。

">相關論述

1.《綱目拾遺》:洗痔瘡,治疔,一切癰疽,脫肛。
2.《福建民間草藥》:活血散瘀,拔毒消癰。
3.《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健脾,養血,平肝。治崩帶及小兒疳氣。
4.江西《草藥手冊》:葉:有降壓作用。
5.《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止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