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皮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臭椿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具有溫陽止血之功效。主治積年腸風瀉血,穀食不消,肌體黃瘦。

基本介紹

  • 名稱:臭椿皮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六十
  • 功用:溫陽止血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臭椿樹白皮(微炙,銼)二兩(60g),乾薑(炮裂,銼)三分(22.5g),甘草(炙微赤,銼)三分(22.5g),雞冠花(炙微黃)一兩(30g),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30g),槐鵝(炙令黃)一兩(30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散。每服兩錢,食前以枳殼湯調下。

功用

溫陽止血。

主治

積年腸風瀉血,穀食不消,肌體黃瘦。

方義

臭椿樹白皮、雞冠花、槐鵝三者性味酸,起到收斂止血止瀉的作用,三者共為君藥。乾薑、附子性溫,溫中助陽以溫脾。甘草為佐使藥,補脾益肺,調和諸藥。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方選錄
《太平聖惠方》:“夫積年腸風下血不止者,由人氣血衰弱,臟腑虛憊,或飲食勞損,或毒氣風邪,蘊蓄在臟腑,流注於大腸,大腸既虛,下血,致面色萎黃,四肢消瘦,或系月連年,諸醫不差,故曰積年腸風下血也。治積年腸風瀉血,穀食不消,肌體黃瘦,臭椿皮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