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火炮家族簡介

自行高炮,堪稱是自行火炮中的貴族。1輛自行高炮的價格,往往相當於2輛主戰坦克的價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行火炮家族簡介
  • 彈徑:105 155mm
  • 全彈重:19.143.5kg
  • 全彈長:787698mm
  • 配用自行炮:M108M109
自行高炮——自行炮中的貴族,自行火箭炮——傾瀉鋼雨新戰神,自行迫擊炮——靜悄悄的革命,自行反坦克炮——退居一隅,“獵豹”自行高炮總體布置圖,

自行高炮——自行炮中的貴族

20世紀80年代中期,1輛“獵豹”的價格為870萬馬克。20世紀90年代中期,1輛日本87式自行高炮的價格高達1 460萬美元!令號稱“世界上最貴的主戰坦克”——日本90式主戰坦克也望塵莫及。自行火炮之貴是事出有因的。一方面,是由於自行高炮上採用了先進雷達等昂貴的電子設備和儀器;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自行高炮的採購數量較少,像日本的87式1年只採購一兩輛,這樣的生產規模,不貴才怪呢。不過,貴歸貴,各國軍方還是照買不誤。這說明自行高炮還是蠻重要的一種兵器。
在當代自行高炮中,首屈一指的當屬德國的“獵豹”自行高炮。不僅它的生產數量和裝備數量最大,而且也開創了“三位一體”自行高炮的新時代。二戰後期及戰後的一段時間內,防空系統的主流還是高炮、指揮車、電源車三大塊的防空作戰系統。打起仗來,呼呼啦啦一大堆,增加了指揮作戰的複雜性。而到了“獵豹”時代,才將高炮的火力、火力指揮控制、電源供給這三大塊綜合到一起,這就是“三位一體”的高炮。如果再加上自行化,那簡直是“四位一體”了。
“獵豹”自行高炮於1973年設計定型,首批產品於1976年底正式裝備聯邦德國陸軍。到20世紀80年代初,德軍共裝備420輛。此外,出口到荷蘭95輛,比利時55輛。“獵豹”自行高炮採用“豹”1坦克底盤,便於實現底盤零部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其戰鬥全重由“豹”1的41.5噸提高到46.3噸,說明1輛先進的自行高炮裝的系統和部件要比主戰坦克還要多和複雜。“獵豹”的乘員人數為3人: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這說明它的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獵豹”自行高炮採用2門瑞士厄利孔公司的kDa型35毫米機關炮。這種機關炮射速高、威力大、可靠性高,是一種成熟的產品。其火控系統包括:搜尋雷達、跟蹤雷達、火控計算機、光學瞄準具、紅外跟蹤裝置、雷射測距儀等。西門子公司生產的這兩種脈衝都卜勒雷達,堪稱是“獵豹”上的兩個“亮點”。(編者註:對“獵豹”自行高炮有興趣的讀者,詳細內容請參閱本刊2004年《永遠的豹》增刊)。
世界上現裝備的自行高炮不下一二十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日本的87式(又一個“獵豹”!);德國的“野貓”(價廉物美的輪式自行高炮);瑞典的“變色龍”(裝2門40毫米機關炮);南非的ZA-35(輪式,百葉窗式的雷達天線很特殊)等。

自行火箭炮——傾瀉鋼雨新戰神

著名的蘇軍“卡秋莎”火箭炮,在二戰中打出了威風,令納粹軍“聞聲喪膽”;著名的美軍M270自行火箭炮,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共出動了230輛,發射17 000多發火箭彈,像傾瀉的“鋼雨”,因此,有伊拉克士兵“不怕戰斧怕鋼雨”之說。
由於多管自行火箭炮的強大的面殺傷威力,各國對自行火箭炮的發展相當重視。但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各國裝備的自行火箭炮以輪式卡車搭載的為主,履帶式的比較少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自行火箭炮一般配置在縱深的後方作為“全職支援武器”,對裝甲化的要求不高。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認識到,在常規戰爭中,自行火箭炮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才有了新型M270自行火箭炮的“誕生”。
1983年,第一輛M270裝備美軍。美軍稱它為“多管自行火箭炮系統”,簡稱為MLRS。M270自行火箭炮系統由履帶式發射車、發射箱及火控系統組成,戰鬥全重25.2噸,乘員3人。它採用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底盤,但作了若干改進。後部的發射箱裝12枚待發火箭彈,彈徑227毫米,所用的彈種主要有M26雙用途火箭彈和AT2反坦克雷火箭彈。火箭炮的名堂幾乎全在“彈”上。1輛M270發射M26彈時,1次齊射可以打出7 726枚子彈,像“天女散花”一樣撒布到6個足球場大小的面積上,頓時一片火海。據美國海灣戰爭的戰後報告稱,1個M270自行火箭炮排(3輛M270)一次齊射的威力,相當於12個M109自行榴彈炮營(共288門炮)的威力,可見一斑。
到上個世紀90年代,美軍裝備的M270超過800輛。此外,還有北約及日本、以色列等共10多個國家裝備了M270。MLRS的生產總數超過1 000輛。
M270的改進型中,最重要的是M270-6型。它既可以發射火箭彈,又能發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威力大增。陸軍戰術飛彈系統是一種近程地對地飛彈,直徑610毫米,發射重量1 672千克,射程約150千米。和M270原來的彈藥相比,它簡直成了“巨無霸”級的彈藥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M270共發射35發ATACMS彈,初露鋒芒。
在履帶式自行火箭炮中,比較有名的還有:以色列的LAR160毫米自行火箭炮、日本的75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和中國的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等。其中,日本的75式自行火箭炮有地面風測量車配合作戰,也算一絕。
自行火箭炮的缺點是,防護力較差,發射時容易暴露自身。所以,只有在戰場上取得制空權、制電子權之後,才能發揮它的強大威力。

自行迫擊炮——靜悄悄的革命

迫擊炮,本來是步兵支援武器。近幾十年來,由於中口徑、大口徑迫擊炮的發展,它已經可以起到部分榴彈炮的功能。加上迫擊炮結構簡單,攜行方便,中小口徑的迫擊炮發展極為迅速。不過,中口徑迫擊炮的機動已不能靠肩背人扛,需要牽引或車載。於是,一批車載式的中口逕自行迫擊炮應運而生。也許是自行迫擊炮的結構相對較簡單,造價較低廉,這些年來,各國研製的自行迫擊炮不下10餘種,掀起了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裡列舉幾種有代表性的自行迫擊炮,以口徑120毫米的為主流。從結構類型上看,有履帶式的、輪式的,有炮塔式的、後開式的,有單管的、雙管的等,呈現出蓬蓬勃勃的發展勢頭。這裡僅介紹幾種近年來新研製的自行迫擊炮。
瑞典AMOS 120毫米雙管自行迫擊炮AMOS是“先進迫擊炮系統”的英文字母縮寫。它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履帶式的,一個是輪式的。兩種AMOS都是由瑞典赫格隆公司和芬蘭帕特里亞·萬馬斯公司合作研製的。履帶式的,採用瑞典CV90步兵戰車的底盤;輪式的,採用芬蘭XA-203 6×6輪式裝甲車的底盤。雖然底盤不同,但上半部分相同,包括炮塔、雙管120毫米迫擊炮和後裝式車內裝彈。這兩種自行迫擊炮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雙管120毫米迫擊炮,能在15秒內發射6發彈,最大射程可達10千米,火力相當強大。
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擊炮日本軍方比較重視自行迫擊炮的發展,早在1960年就定型了60式81/107毫米自行迫擊炮。20世紀70年代,又研製出75式107毫米自行迫擊炮。1996年定型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擊炮,採用的是著名的法國MO120RT61式120毫米迫擊炮。這是一種線膛式迫擊炮,採用尾部裝彈方式,彈丸靠旋轉穩定。而一般的中小口徑迫擊炮多為滑膛式,有翼穩定彈,炮彈從炮口裝填。發射迫擊炮彈時的最大射程為8.1千米,發射火箭增程彈時的最大射程達13千米,最大射速為15~20發/分。裝甲防護性較好。
96式120毫米自行迫擊炮戰鬥全重為23.5噸,乘員5人,迫擊炮裝在車體後部,向後射擊。行軍狀態下,似乎不能將迫擊炮平放到車內。也就是說,行軍狀態下,車體後部是敞開的,這是一大缺點。此外,底盤太重,採購價格較高,也是它的缺點。
俄羅斯2S31 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俄羅斯軍方相當重視自行迫擊炮的發展,幾十年來,先後研製出2S4、2S9、2S23和2S31等多種型號、不同口徑的自行迫擊炮,令人矚目。
2S31“維納”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於1997年問世。它採用BMP-3戰車的底盤,全封閉式炮塔。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炮管很長,被稱為迫榴炮,從而可以完成迫擊炮和榴彈炮的雙重功用。迫擊炮和榴彈炮的融合,可能代表著身管武器發展的一個新的動向。
土耳其120毫米全自動迫擊炮將MKE120毫米迫擊炮裝到M113裝甲輸送車上,便製成了這種新型120毫米全自動迫擊炮。它的“亮點”是火控系統較先進。當彈道計算機在接收到各感測器輸入的數據後,迅速計算出射擊諸元,自動驅動迫擊炮以100密位/秒的速度轉動,迅速瞄準目標並射擊。計算機可以存儲999個目標數據的信息,並可用筆記本電腦隨時更新數據。

自行反坦克炮——退居一隅

在二戰期間,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殲擊車)是自行火炮的主流。二戰後至今,自行反坦克炮已經風光不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各種反坦克武器及主戰坦克發展迅速,而對支援火力的需求,又使自行榴彈炮迅猛發展。兩方面作用的結果,使自行反坦克炮已經退居一隅。但是,一些國家仍然在發展一些以反坦克作戰為主的自行反坦克炮,如:奧地利的SK105、德國的“美洲豹”、瑞典的IKV91、義大利的“半人馬座”、南非的“大山貓”以及中國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等。
從總體上看,自行反坦克炮穿甲威力強大,戰鬥全重較輕,機動性較好,裝甲防護力一般,採購價格較低。綜合這些優缺點,使得自行反坦克炮在裝甲戰車家族中,也有它一定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各國現裝備的自行反坦克炮中,有的只是以反坦克作戰為主,但兼有武裝偵察、追擊等作戰任務,如“半人馬座”、“大山貓”輪式裝甲戰車等,連名稱也不叫自行反坦克炮;更有的甚至叫輕型坦克,如SK105、IKV91等。真正叫自行反坦克炮的,只有巴西的EE-118、德國??反坦克炮的彈種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等;兼有其他作戰任務的,還配有榴彈。
20世紀70年代以後,除了自行榴彈炮外,其他各類自行火炮的發展也相當迅速,呈現出“滿園春色”之勢。對於當代的各類自行火炮,許多讀者已耳熟能詳,故這裡只匯總加以介紹,算是“自行火炮史話”系列文章的收盤之作。

“獵豹”自行高炮總體布置圖

1.炮口測速裝置2.35毫米機關炮3.跟蹤雷達天線4.潛望鏡5.武器控制站6.光學目標指示器7.計算機8.搜尋雷達9.搜尋雷達天線10.炮座11.反坦克彈藥12.系統電子裝置13.炮塔座圈14.繼電器盒15.變換器16.電機放大器(14~16為電源供給系統)17.炮塔吊籃18.對空射擊彈藥19.配電盒(電源供給系統)20.駕駛員艙門21.駕駛員防護格柵
⒈120毫米迫擊炮炮管⒉數字式彈道計算機⒊指揮控制台⒋水平和垂直方向控制電機⒌手動操縱手輪⒍指北陀螺儀⒎座鈑
M1和M107榴彈的性能比較
M1 M107
彈徑(毫米)105 155
全彈重(千克)19.143.5
全彈長(毫米)787698
最大射程(米)1 15001 8100
配用自行炮M108M1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