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貨幣論是任何一種貨幣,無論是誰發行,只要其價值穩定並能成為購買、支付、延期支付的手段和可靠的核算單位,就可以作為通貨的理論。其實質是主張貨幣的非國家化,故亦稱 “貨幣的非國家化說”。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新自由主義的代表奧地利的哈耶克提出的。
哈耶克認為,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私人經濟,在市場經濟充分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如果有一個良好的貨幣制度,生產者和消費者就能及時地獲得市場信息,從而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經濟資源,促進經濟的正常運行。然而,政府對貨幣發行權的壟斷阻止了建立這種良好的貨幣制度,妨礙了市場機制的正常作用。特別是政府對貨幣發行權的濫用,還造成了通貨膨脹和失業。他說: “失業和波動的原因不是 ‘資本主義’,而是剝奪了企業生產良好貨幣權的政府” (哈耶克: 《貨幣的非國有化》,1頁,倫敦,1976)。
哈耶克批評了凱恩斯的赤字財政政策和通貨膨脹政策,也批判了凱恩斯主義的工資物價政策; 批判了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理論,也批判了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可以相互交替的菲利普斯曲線。他認為,“貨幣的非國家化” 是避免發生通化膨脹和失業的根本出路。“貨幣的非國家化” 的主要內容是: 廢除國家發行貨幣的壟斷權,恢復自由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他認為,當私人銀行有權發行競爭性貨幣時,它們出於對自身利益的關心,必然限制貨幣發行量,以取信於公眾。所以,自由銀行制度完全能夠保證貨幣幣值的穩定。但是,他又感到要求政府放棄壟斷貨幣發行的權力,是難於實現的,故又提出需要掀起一個 “自由貨幣運動”,以形成社會輿論,促其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