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會,各種突出洗禮意義、堅持信仰獨立原則、不受國家資助而自立的教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由教會
- 定義:各種突出洗禮意義、堅持信仰獨立原則、不受國家資助而自立的教會
自由教會,各種突出洗禮意義、堅持信仰獨立原則、不受國家資助而自立的教會。
自由教會,各種突出洗禮意義、堅持信仰獨立原則、不受國家資助而自立的教會。在新教中一般指非國教化教會,在天主教中則指與羅馬教廷相分離的民族教會。源自教會內部對政教密切關係和國家資助並控制教會之舉的抗議活動。尤指英國的一些新...
英國自由教會(Free Churches in UK),指在宗教改革運動期間開始回歸新約基督教尤其是由馬丁·路德、加爾文及其他歐洲大陸基督教人士所詮釋的新約基督教而產生的教會。其中不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自由教會對英國的社會文化產生積極影響,推動了...
自由教會聯盟協進會(Free Church Federal Council),基督教教會聯合團體。1892年,英國“全國自由教會協進會”(National Free Church Council)形成。為一個鬆散的組織,地方協進會附屬於它。1919年,“福音自由教會聯盟協進會”(...
正如偉大的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所表示的,基督教不是隔絕的宗教:“它本身開放,對所有個人、階級和民族沒有限制;不像猶太教只局限於一個民族,也不像希臘和羅馬的官方崇拜只局限於一個城邦的自由民。”基督徒接納奴隸成為教會成員並...
何謂信教自由?即人人各按良心,認明當敬奉之造物主,遂遵其所頒之誡命規儀,而行我所當行也。非今日進孔教,明日入道教,異日投佛教,又奉耶教,渺渺茫茫,不知歸向之謂也。弟嘗至曲阜謁衍聖公矣。夫衍聖公者,孔子之苗裔,孔教會...
教會 指天主教、德國福音教會和東正教。自由教會指德國福音教會以外的新教組織,如浸信會、衛理公會、獨立路德會、五旬節派、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老天主教會也被認為屬於自由教會。邪教指不認為自己是主要宗教一部分的宗教團體(但可能他們...
由此可見浸禮宗在教義和禮儀上具有個性化、自由化的特點;在教會制度上具有民主的色彩,故往往被人們視為較典型的自由教會。具體教義 浸禮宗教義可以用八個英語短句表達,而每一句開頭的字母拼起來是BAPTISTS。Biblicalauthority:認識和肯定...
巴克禮,托馬斯(Barclay,Thomas) 出生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受父母影響篤信喀爾文教。 1869年進入自由教會神學院。1873年在德國列日大學進修。1874年12月赴廈門學習閩南語。1875年6月抵達台灣打狗(今高雄),1876年移至台南府城,傳教和發展...
1848年《解放法令》後,該派進入新的時期,接受福音派觀點,採用自由教會形式,逐漸融入義大利宗教及文化之中,對義大利新教各派產生極大影響。該派開辦有學校、孤兒院、養老院、醫院、出版機構等,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純潔派 是狹義的...
他們主張建立沒有特權階級的自由教會公社,沒收地主的土地,取消農奴封建義務,廢除封建等級特權,建立民族自治的共和國。其宗教觀點接近威克里夫思想,主張恢復基督教原有的純潔性;簡化彌撒和聖事,除聖餐外,只保留嬰兒洗禮一項;提倡簡樸的...
以公眾治理的教會制度為特徵,主張各個教堂獨立自主而由各該堂的教徒公眾管理。不贊成設立統管各個教堂的上級行政總機構;主張只設立由同派教堂自由參加的聯誼性機構。其教會主要有公理會、浸會等。由於該宗宗旨只涉及教會的組織制度方面,...
截止2010年統計,全球新教宗派在四萬個左右,新教徒推定接近九億人,占基督徒總數的三分之一。通常又分為福音派與靈恩派,基要派與自由派,高教會派和低教會派。[5] 但他們大都隸屬於普世聖公宗在內的七個國際團契,且註冊在世界...
教皇利奧十三於1899年發布反“美國主義”通諭,1907年庇護十世發布反現代主義通諭,使美教會內自由派受致命打擊,美教會完全由保守派控制,成為教廷喉舌。梵二會議(1962—1965)後美教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日趨開放和美國化,由此與教廷矛盾...
瑞士的歸正會約有信徒270萬人,該會與日內瓦自由教會、福音衛理公會組成瑞士新教聯盟。聯盟內各教會實行自治,但以聯盟的資格參加國際組織。二戰後,其社會政治立場較為保守,主張對共產主義向“基督教文明”的挑戰應予回擊;在國際上主張...
由於它主要從教會的管理體制來劃分,故它的一些教堂可能在別的方面又屬其他宗派,如浸禮會的一些教堂,也採用公理制的管理體制。公理宗強調信徒民主自治,強調個人信仰自由,認為國家應對各種不同的信仰採取寬容態度。該宗主要分布在英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