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印度臨時政府(英語: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Free India,印地語:आर्ज़ी हुक़ूमत-ए-आज़ाद हिन्द, 烏爾都語:عارضی حکومتِ آزاد ہن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日本帝國在南亞所扶植的政權,其目標是取代英屬印度。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首都位於布萊爾港,布萊爾港的地理位置是北緯11度40分、東經92度45分。布萊爾港是安達曼群島上最大的城市,布萊爾港位於南安達曼島的東岸,是安達曼群島主要的交通中心之一。有四萬五千人的印度國民軍作為武裝力量。主要由軸心國俘獲的不列顛印軍戰俘組成,後來也有許多日本控制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緬甸的印度人自願加入該組織。
基本介紹
地理,歷史,政治,軍事,外交,傳媒,郵票,
地理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統治區人口約33000人。
歷史
自18世紀末期,英國控制了印度。在那裡,印度人為了從英國的奴役之下解放出來,發生了許多次起義和騷動。1939年9月2日,英國對德國宣戰,英國的印度總督單方面宣布印度是交戰國。此舉激怒了印度人,並且印度國大黨於1942年8月8日最終做出“英國撤出印度”的一個決議,以此作為印度參戰的條件。英國拒絕了這個決議,馬上導致了普遍的公開騷亂。國大黨的很多高級成員被英軍逮捕,國大黨組織也被宣布為非法。日本占領了東南亞之後,總理東條英機想趁勢打進印度,取代英國。而鮑斯在爭取印度獨立的問題上得到日本的支持。1943年2月3日,錢德拉搭乘德國的U型潛艇由基爾出發,借道馬達加斯加前往日本。錢德拉到達日本後得到了東京方面的支持,東條英機宣布將給予各種援助,以使印度獲得“完全獨立”。 此時造成的領導真空,導致了錢德拉·鮑斯這個好戰的反對派領導人的崛起。
在錢德拉·鮑斯的鼓吹、日本的全力支持與東南亞的印度人參與之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於1943年10月21日於新加坡成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由於錢德拉·鮑斯於8月18日於台北意外墜機死亡而自動解體。據歷史資料表明,此次墜機為英國指使日本特務所為。
政治
下設國防部,外交部,財政部,宣傳部,婦人部
國家主席兼首相兼國防部部長兼外交部部長為錢德拉·鮑斯
勳章
特級:印度之虎
一級:戰鬥領袖
二級:印度英雄
另外:祖國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