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降氧法
- 外文名: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
- 氧濃度:3%~5%
- 優點:簡易、成本低等
定義,原理,要求,降氧能力,降氧速度,影響因素,密封技術,準備工作,密封操作,管理,查漏補漏,定期測溫和測定糧堆氣體變化情況,防止結露,注意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缺點,
定義
氣調庫的除氧方式有二種:一種是利用水果自身的呼吸作用來消耗掉庫內的部分氧氣,達到降低氧濃度的目的,稱為自然降氧法;另一種是快速降氧法,即人為地、強制性地降低庫內的氧濃度。
單憑水果自身的呼吸作用使庫內的氧濃度由21%降至3%~5%(不考慮二氧化碳濃度對貯藏水果的影響),理論上講是可行的。自然降氧的最大優點是不需要任何輔助的降氧措施和設備,從而簡化了氣調系統的設計、安裝和運行管理,節省了一次性投資和日常運行維修費用。
自然降氧儲藏就是在密封狀態下,利用糧堆內生物的呼吸作用進行降氧,以達到防止蟲霉生長繁殖的一種保管技術。此法比較簡便,容易操作,除了做好糧堆密封之外,可以不需要其他輔助材料或設備,只要認真做好,便可取得良好效果。自然降氧儲藏適宜在高溫季節用來保管糧食,特別是散裝新糧的保管。
原理
自然降氧儲藏人為地控制儲糧的生態條件,是一種屬於生態學防治的方法。
密封的糧堆之所以能夠降氧,這是因為糧堆生物成分中的微生物、害蟲和糧食,具有呼吸作用。這種呼吸作用不僅消耗了糧堆中的氧氣,而且增加了二氧化碳含量,惡化了儲糧環境,使蟲霉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
實驗證明,當氧氣濃度降到2%以下或二氧化碳濃度增到40%-50%以上時,黴菌即受到抑制,害蟲會很快窒息而死,糧食的呼吸強度也會顯著降低。
要求
降氧能力
糧食本身的狀況十分密切的聯繫在一起,有些糧食在密封后由於它的生理特徵能將糧堆中的氧氣脫除到2%或缺氧,表示了這種糧食具有很好的自然降氧能力,但有些糧食雖經密封較長時間儲藏,糧堆的氧量仍保持在10%~15%以上,氧濃度降低甚微,表示了這種糧食具有極低的降氧能力。在進行“自然缺氧”時,首先要熟悉和掌握儲存糧種的降氧能力和糧種間降氧能力的差異。降氧能力高的糧種才可以利用自然缺氧方法來進行缺氧儲藏,降氧能力低的糧種則應採用其他方法進行氣調儲藏。
稻穀、大米、小麥、玉米和大豆等糧種都具有很好的自然降氧的能力。實驗表明,其降氧能力依次為:大米>玉米>小麥>稻穀>大豆,紅薯乾及麵粉就很難達到自然降氧效果。
降氧速度
降氧速度隨糧食水分、溫度而不同,糧堆蟲害密度大小也影響到降氧速度的快慢。
(1)水分大,降氧快。粳稻在21~22℃下糧堆氧濃度降到0.2%時,水分17.6%的要10天,水分16.7%的要20天,水分15.6%的則需30天。其他糧種,也表現出相似的規律,小麥水分13.96%,密閉7天氧濃度降低到3.5%,水分10.36%的小麥經過95天氧濃度降到17.4%。
(2)糧溫高,降氧快。同一種糧食,含水量相同情況下,糧溫高的比糧溫低的降氧速度快。
(3)有蟲糧,降氧快。害蟲的呼吸強度比糧食大10萬倍以上,所以蟲口密度越大,缺氧越快,氧含量越低,殺蟲效果越好。
影響因素
糧食自然降氧不僅要嚴格密封糧堆,還受溫度、糧食水分以及糧食質量等因素的影響。糧堆密封好,降氧效果佳;糧溫高,降氧速度快;糧食水分大,降氧速度快;新收穫的糧食比陳糧降氧速度快。但是在糧食保管工作中,我們不能為了追求降氧速度快而人為地提高糧食水分和糧溫,因為那樣做反而不利於糧食安全保管。
20世紀80年代,廣東省廣州、湛江、佛山、海南等地,普遍開展降氧儲藏,並收到良好的效果。海南島入庫稻穀比較乾燥,一般含水分在12.1%~13.0%,如臨高縣波蓮糧所第六倉4廒,稻穀10.5萬公斤,水分13%以下,1979年12月12日採用單面密閉,用雙層聚氯乙烯薄膜,膜厚0.14ram,貼牆用瀝青和蠟封,瀝青地台,密閉前倉溫19℃,糧溫26℃,害蟲密度每公斤4頭(其中赤擬谷盜2頭、米象1頭、長角谷盜1頭)。
截至1981年3月25日,檢測到糧堆表層二氧化碳濃度為14%,氧氣濃度3.2%;中層二氧化碳濃度為12%,氧氣濃度3.6%,糧溫29%。說明儘管在水分低的情況下,只要認真做好糧堆密閉工作,仍然可以逐步降氧,面層氧氣含量最低可達0.3%,而且在較長時間裡可維持在2%以下的幅度。這批稻穀經過保管16個月,出倉時檢驗糧質基本良好,保持無蟲。實踐證明,在亞熱帶地區即使糧食水分比較低的情況下,採用自然降氧儲藏方法也可以安全保管糧食。
密封技術
糧堆密封工作做得好壞是自然降氧儲藏成敗的關鍵。因此,要按照糧食堆裝方式、倉房不同結構,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密封形式。只有糧堆的密封工作做得實,才能保證降氧儲藏的效果。
準備工作
1.倉房防潮補漏
為做好防潮防滲漏工作,倉房的地面,儲糧四周牆壁需要嵌縫,可塗以防潮防滲漏的瀝青紙、瀝青沙等,提高密封性能。
2.製作帳幕
採用聚氯乙烯帳膜或複合帳膜。目前套用最多的是聚氯乙烯,厚度應以0.14—0.25mm為好,它比較耐用,密封性能較優。尼龍複合薄膜(厚度0.14mm)的不透氣性與抗拉性能較好,價格合理,目前也已大量使用。帳膜的焊接和粘合,司=套用高頻熱合機,也可用300W調溫電熨斗或150W電烙鐵焊接。粘合或補漏洞可用環己酮溶解聚氯乙烯薄膜碎片製成的膠粘合劑。
3.整理糧堆
不論包裝或散裝糧,都要整理糧面,做到糧面平整,便於操作;然後安裝熱敏電阻以及測氣導管,在糧面設走道,上鋪一層麻袋或糧包,便於操作走動。
密封操作
糧堆密封,有單面、五面、六面密封等。按照不同的儲藏條件或堆裝形式而定,如圓筒倉、廒堆倉、逼拱倉等散裝糧堆,通常只作單面密封。單面密封在廣東省採用逼坑蠟封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包裝糧堆要求儘量用六面密封。做法是在糧食人倉前先鋪好底層帳膜。進糧完畢再套上層帳膜。密封時,應將上下2個帳膜的兩頭拉直拉緊,邊對邊向下最少卷2周(每卷360度為1周),使卷口邊成一直線,然後夾上鐵夾子即可(夾子與夾子的間距不超過10cm)。
管理
查漏補漏
在降氧儲藏期間,要經常檢查帳膜有無破漏,發現有破漏應及時修補。
定期測溫和測定糧堆氣體變化情況
在降氧期間要勤測,降氧後1~2周測一次。氧氣突然上升,說明密封有問題,要細緻檢查薄膜及接口處的漏氣情況,二氧化碳不正常地猛然升高,說明米堆內糧食有問題,要注意認真檢查。
防止結露
幕內糧溫高,氣溫低,溫差大,堆內容易結露,因而導致白色黴菌如米根霉等需低氧的黴菌滋生,特別是每年深秋初冬季節最易發生,高水分糧更甚。因此,為了防止結露,一方面應加強檢查,另一方面可在糧堆的四周及糧面加蓋麻袋作吸濕防護物,並可放吸濕劑,如生石灰、無水氯化鈣、無水矽膠等;同時,在冬冷季節,可揭開帳幕,進行自然通風降溫,進入常規儲藏,這樣比較有利於保持糧食品質。
注意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在低氧的糧堆或密閉的倉房,即使是戴上防毒面具,也不能進倉,因為防毒面具只能過濾毒氣,而不能提供氧氣。因此,凡是實施自然降氧儲藏的倉房或糧堆,工作人員只能在倉外或密封糧堆帳幕外測定氣體成分、測溫或抽取樣品,而不能進入密閉低氧的倉房或糧堆內。如要放氣,應先打開門窗通風,逐步開封揭幕,加強通風,並要有兩人以上參加操作。
缺點
但是,自然降氧也有其不利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因水果呼吸時所消耗的能量和物質全部由水果自身提供,因而自然降氧會加快水果品質的下降和縮短貯藏保鮮期(與快速降氧相比)。
2)自然降氧使庫內達到規定的氧濃度所需的時間長;水果呼吸所消耗的氧量十分有限,尤其是在低溫貯藏條件下,呼吸強度明顯減弱,呼吸所消耗的氧氣量更有限。因此,庫內空氣中的氧氣濃度下降得很緩慢,降到規定的氧氣濃度值所需的時間很長,在庫房充分氣密的情況下,一般需要20—25天的時間。
自然降氧的時間與水果的種類與品種、貯藏的數量(即庫容利用率)、圍護結構的氣密程度、入庫的進度等有很大關係。在氣密性能相同的條件下,呼吸強度大的水果,其耗氧量比呼吸強度小的水果大,降氧時間也相應地短一些;對於同一品種、同一產地的水果,圍護結構氣密性好的庫房,比氣密性差的庫房降氧速度快;庫房的氣密性能相同,水果的種類、品種、產地也一樣,在相同的貯藏容積的前提下,貯藏的數量越多(庫容利用率越大),入庫的進度越快,庫內的降氧速度也越快。
3)對圍護結構的氣密性要求嚴。由於自然降氧無任何輔助降氧措施,僅僅依靠水果自身的呼吸,因而對圍護結構的氣密性要求比較高。採用自然降氧時,庫內氧濃度能否降至規定的數值,取決於氧的透耗比τ。τ指外界氧氣通過圍護結構的滲入量與水果的耗氧量之比τ。τ<1,則庫內氧濃度下降。τ值越小,降氧速度越快;反之則降氧的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