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總論

自然辯證法總論

《自然辯證法總論》是現代曾近義、徐天芬、解恩澤、柳樹滋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自然辯證法總論
  • 作者:曾近義、徐天芬、解恩澤、柳樹滋
  • 創作年代:現代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適用於高等師範院校理科碩士學位研究生自然辯證法課的教材。全書共分五篇。第一篇自然辯證法的產生與發展,主要講自然辯證法的歷史。本篇以確鑿的史料為依據,勾畫出自然辯證法產生、發展的歷史總輪廓,突出分析了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創立自然辯證法的歷史過程以及列寧關於自然科學家與哲學家建立聯盟的思想,重點評論和介紹了蘇聯自然科學研究的經驗教訓、日本自然辯證法研究的特點、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的概況以及西方科學哲學研究與自然辯證法發展的關係等。第二篇自然觀。以現代科學成就為基礎,遵循現狀與歷史相結合的原則,從縱橫兩個方面給出自然界的總畫面,闡述自然界運動發展的規律性,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本第一開始就從物質系統具有層次性這個自然界的普遍規律出發,論述自然界的層次結構。增加了對巨觀結構的層次分析,並著重討論了宇宙概念以及微觀、巨觀、宇觀之間的相互聯繫與區別。在分析各派觀點的基礎上,紿出比較公認的自然界的演化圖景,特別增加了宇宙演化與星系演化兩部分。在討論自然界運動形式上,以巨觀物理運動代替機械運動,增加了微觀和巨觀物理運動、地質運動,並分析其重要意義。在討論自然界發展的規律性時,把規律與範疇結合起來論述,比較自然,順理成章。本章還專門討論人與自然的關係,著重分析了關於能否協調入與自然關係的各種觀點並提出自己的見解。第三篇科學技術論,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論述科學技術的性質、特徵、功能以及它的產生和發展規律。在這一篇中,從動態、靜態、整體三方面分析了“科學”的含義,分析了“科學性質”。與以往教材相比,新增加並系統地論述了社會意識、社會總體科學能力等因素在科技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第四篇方法學,在吸取過去方法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內容與觀點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本篇對“方法”一詞作了新的定義。並把它劃分為普遍的哲學方法、專門的科學方法學原理、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一般方法、各門學科中的方法和具體的技藝五個層次。本篇還專門系統地論述了科學問題、科學資料、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等方面;提出了關於科學抽象的本體論前提和認識論前提的四條原則:實踐定域性原則、間隔性原則.、同構原則和認識結構的相對先驗性原則。第五篇現代自然科學中若干哲學問題探討,吏要是對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和地學等基礎學科一些前沿領域中的哲學問題,以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為指導,進行探索性分柝和討論。同時,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富有啟發性的哲學問題。上述五篇內容有內在聯繫,第一篇從歷史、縱向討論了自然辯證法學科產生與發展的基本過程,第二、三、四、五篇則從理論上,橫向地分析了自然辯證法的一些基本知識、概念和原理。
本書在我國現有的多種自然辯證法教材和專著中,就其包羅內容和體系結構而言,是最為系統完整的一部,不僅字數最多容量最大,而且兼具教材和專著的性質,值得一讀。

出版信息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52.2萬字,責任編輯:於宏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