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致命生物

自然界致命生物

《自然界致命生物》是一部講述澳大利亞、巴西以及非洲的多種致命生物的紀錄片。共四集,每集40分鐘,在CCTV-9紀錄頻道播出。

該片通過鏡頭的分拍,及後期的電腦特技、三維動畫效果合成,使場景鏡頭更加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令觀眾有親身經歷的感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界致命生物
  • 外文名:Nature‘s Deadlist
  • 製片人:Jeff Siberry
  • 類型紀錄片
基本信息,劇集列表,物種列表,生活習性,食性,攻擊防禦,生長繁殖,棲息環境,分布範圍,巴西,非洲(上),非洲(下),

基本信息

CCTV9(紀錄頻道)編輯:田源 張苡芊 楊靖迪等
CCTV9(紀錄頻道)解說:謝猛

劇集列表

《自然界致命生物》共4集,分別為:

物種列表

(中文名一概使用正規中文名,括弧為片中提及名稱)
噬人鯊(大白鯊),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
鯨肉宴
英文名:shark, white pointer, white death, white shark
噬人鯊又稱之為大白鯊食人鮫食人鯊
噬人鯊身體碩重,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它的危險性在於其體大且具攻擊性。
噬人鯊其標本重3.300公斤,身長約6.4公尺。一般體灰色、淡藍色或淡褐色,腹部呈淡白色,背腹體色界限分明,體型大者色較淡。
噬人鯊是卵胎生的魚類,卵在雌鯊的子宮中成熟,幼鯊孵出後繼續待在子宮並繼續生長直到出生。剛出生的幼鯊約1.5米長。一次可以產5到10尾幼仔。
在所有的鯊魚之中,噬人鯊是惟一的可以把頭部直立於水面之上的鯊魚,這賦予它們在水面之上尋找潛在獵物的優勢。不過,噬人鯊通常是在水下發起攻擊的。
噬人鯊主要食物,如海豹鮪魚等都是游泳快速及敏捷的獵物,因此噬人鯊能成功捕獲的機會很低。為了有效捕捉獵物,噬人鯊一般採取突擊。它們首先會在水底埋伏,由於噬人鯊的背部呈深色,海豹於水面難以察覺大白鯊存在。當噬人鯊確認獵物,便從下至上向獵物攻擊。一般攻擊情況下,第一擊會令獵物重傷,這時噬人鯊會停止任何攻擊,直至獵物失血過多死亡後,再以溫和的方式享用獵物。當獵物是以高速前進時,噬人鯊甚至會躍出水面攻擊獵物。
噬人鯊也會吃腐爛的鯨魚屍體,當一些大型鯨魚死亡擱淺,腐肉氣味通常會吸引一大群大白鯊覓食。雖然一般認為噬人鯊是單獨獵食,但它們也有階級之分,在享用鯨魚屍體時,較年長的噬人鯊會率先享用。
雖然他們最喜捕食海豹、海獅,偶爾也會吃海豚,但除此之外他們也吞食許多其他東西,如海獺、海面上漂浮的死魚等。在解剖許多噬人鯊的胃部時,人們發現裡面有瓶子、罐頭殼、草帽、捕龍蝦的籠子甚至還有布穀鳥。這充分說明,噬人鯊並不是挑食的動物,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雜食家。
它們分布於世界上各大洋熱帶及溫帶區,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但常會進入內陸水域。
噬人鯊的數量正在減少,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它都受到保護。儘管如此,它們仍然是定期捕獵的犧牲品,並且黑市上已經興起了與這些健壯動物的牙齒和上下顎有關的交易。
公牛鯊(牛鯊),學名:Carcharhinus leucas
牛鯊可以在淡水中活動,它們在溫暖海洋的沿岸地區、礁區、砂泥底、河流入海口及湖泊,淡水或鹹水中都很常見。牛鯊可以到達水深150米的地方,但一般不會深於300米。
牛鯊具有一個很多鯊魚都沒有的能力——它是唯一一種生活在鹽水和淡水兩種環境中的鯊魚。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發展出一套適應淡水的機制,通過調節血液里鹽分同其他物質的含量,維持身體
牛鯊
內鹽度的平衡。因此牛鯊可以從海洋游進淡水裡,或在港口、河流入海口處流連。甚至在中美洲的一些湖泊中(如尼加拉瓜湖)也可以看到牛鯊的身影。它們喜歡沿著海邊或逆流而上在河流中捕食鱷魚等在水邊生活的動物。牛鯊還有極強的適應力,那些生活在密西西比三角洲的牛鯊,當遷移到佛羅里達州珊瑚礁中過冬時,會很快適應在海水中的生活。
進入河流後,牛鯊由於激素等分泌的變化,性情會變得兇猛粗暴,從而更加危險。人們曾在亞馬孫河上游3000公里處見到過牛鯊,印度的恆河、美洲的墨西哥灣、非洲贊比西河、美國密西西比河等靠近海的江河裡都曾發現過牛鯊。無論是在美洲中部的尼加拉瓜湖,還是密西西比河的聖路易斯港,都有牛鯊傷人事件發生。
因為牛鯊可以進入淡水區域,而在這些淡水水域,人們通常不設定防鯊網
牛鯊(5張)
這就給進入淡水水域的牛鯊提供了絕佳的傷人機會。所以與其他危險的鯊魚品種相比,人們更容易與它們遭遇,所以它對人類的威脅最大。
牛鯊的視力不好,但它們的嗅覺異常靈敏,可以嗅出稀釋在10萬升水裡的一滴血的味道,並能憑此在海里跟蹤數公里找到血源。也可憑藉海水的震動和聲音,追蹤位於一公里範圍內的獵物。牛鯊的食性很雜,以不挑食聞名,在它們胃裡,曾發現過牛、狗、人甚至河馬的屍體,有時,牛鯊連其他鯊魚都吃。
另外,多數鯊魚需要適量休息,而牛鯊似乎可以不分晝夜遊來盪去。牛鯊沒有魚鰾,它可以浮上水面使胃部充氣,以此保持浮力。
牛鯊
牛鯊獨自出沒獵食,它們一般在淺水區徘徊。牛鯊是在淺水中有規律潛行覓食的鯊魚。它的進攻性很強,科學家們把它視為最好鬥的鯊魚。牛鯊是一種伏擊型食肉動物,它能造成致命的創傷,無論獵物多大它都無所畏懼。
牛鯊捕食時嗅得準,咬得快,吃得多,從不挑食,它主要以包括其它鯊魚(甚至大白鯊)在內的魚類為食,也吃類動物、海豚海龜海鳥,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甲殼亞門、甚至狗。牛鯊還常常在河流的入海口逆流而上,去捕食河馬鱷魚等水生動物。對於一些不能吃的東西,比如塑膠袋、破漁網,牛鯊也是照吞不誤,甚至有人在牛鯊的胃裡找到過煤塊和汽車號碼牌。
內陸太攀蛇,學名:Oxyuranus microlepidotus
細鱗太攀蛇
細鱗太攀蛇的形體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僅為2米左右(合6.5英尺),細鱗太攀蛇的頭部扁平,略尖,眼睛相對較大。細鱗太攀蛇有灰色到黃褐色的鱗片,這些鱗片有時會鑲有細黑邊。軀幹部為褐色或橄欖綠色,腹部為黃白色,而頭部則為黑色或有黑色斑紋,毒牙長7.0~13.0毫米,具有強烈毒性。

生活習性

食性

細鱗太攀蛇又被稱作兇猛太攀蛇,它是地球上毒性最大的蛇之一。無毒蛇中屬蟒蛇一類最大,蛇液可使受害者的血液凝結,堵塞動脈和靜脈,導致無法排除二氧化碳和輸送氧氣。被它咬一口產生的毒液,足以殺死一百個成年人。儘管如此,內陸太攀蛇的性格比較溫柔,如果你不捕捉它們,它們是不會輕易被激怒。這種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動物。

攻擊防禦

細鱗太攀蛇蛇在捕食或受到驚擾時會將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來,攻擊速度極快,幾乎快到人眼無法看得見,是世界上攻擊速度最快的毒蛇,
往往獵物還沒來得及反應,已被它的毒牙連續咬了二三下。當它採取防禦姿勢時,身體會抬離地面。

生長繁殖

細鱗太攀蛇為卵生蛇類,每次產約12~20枚卵。

棲息環境

細鱗太攀蛇棲息於人跡罕至的乾燥平原、草
原、荒漠及乾枯河床等地。它們常棲身於鼠穴(洞穴原來的主人經常會被它們吃掉)、較深的地表裂縫或凹洞,有時也寄居於石縫和牆洞中, 內陸太攀蛇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內陸太攀蛇經常在河灘地上乾硬的泥巴裂縫中獵食嚙齒類及小型有袋動物。

分布範圍

東部擬眼鏡蛇,學名:Pseudonaja textilis
玫瑰岩鮋(石魚),學名:Synanceia verrucosa
澳大利亞箱型水母(盒水母):Chironex fleckeri
紅背蜘蛛,學名:Latrodectus hasselti
悉尼漏斗網蜘蛛,學名:Atrax robustus
澳洲野犬,學名:Canis lupus dingo
灣鱷(河口鱷)學名:Crocodylus porosus

巴西

本集出現物種列表:
綠水蚺(節目中提到的“森蚺”是指綠水蚺)學名:Eunectes murinus
西方蜜蜂(節目中提到的非洲殺人蜂西方蜜蜂的一個亞種),學名:Apis mellifera
矛頭蝮(分布巴西地區的矛頭蝮很多,不清楚具體提及的是哪種),學名Bothrops
巨蝮,學名:Lachesis muta
巨型天蠶蛾(片中的“殺手毛蟲”實為巨型天蠶蛾的毛蟲形態),學名:Lonomia obliqua
  
巴西流浪蜘蛛,學名:Phoneutria nigriventer
  
黑凱門鱷,學名:Melanosuchus niger
  
地紋芋螺,(雞心螺)學名:Conus geographus
巴西鉗蠍,(黃蠍)學名:Tityus serrulatus
  
箭毒蛙屬,(節目中的箭毒蛙可能泛指該屬所有有毒物種)學名:Dendrobates
  

  

非洲(上)

本集出現物種列表:
非洲水牛,學名:Syncerus caffer
喙眼鏡蛇,學名Naja annulifera
唾蛇(射毒眼鏡蛇),學名:Hemachatus haemachatus
  
非洲樹蛇,學名:Dispholidus typus
  
黑粗尾蠍,學名:Parabuthus transvaalicus
黑寡婦蜘蛛,學名:Latrodectus mactans
棕色遁蛛,學名:Loxosceles reclusa
  
長吻海蛇(黃腹海蛇),學名:Pelamis platurus
  
白犀(片中的犀牛指白犀黑犀,節目播放的是白犀),學名:Ceratotherium simum
  
河馬,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
  

非洲(下)

本集出現物種列表:
斑鬣狗學名:Crocuta crocuta
,學名:Panthera leo
綠曼巴蛇,學名:Dendroaspis viridis
黑曼巴蛇,學名:Dendroaspis polylepis
鼓腹蝰,學名:Bitis arietans
加彭蝰,學名:Bitis gabonica
非洲岩蟒,學名:Python sebae
  
馬塔貝勒蟻,學名:Megaponera analis
  
伊魯坎吉水母,學名:Malo kingi
  
尼羅鱷Crocodylus niloticu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