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物品是相對於人造物品而言的,為自然生成的未經過人工干預或製造而產生的物品。如天然形成的鐵礦、石油等。根據對人類的價值大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稀缺性。如石油、天然氣作為現代不可缺少的能源,價值較大,稀缺性較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物品
- 外文名:Natural objects
- 屬性:物質
- 相關名詞:自然價值
- 區別:人造物品
但這違背價值的“人類勞動耗費”本質嗎?這個本質告訴我們,物品的價值只由人類的勞動耗費所形成,除此而外物品不再具有任何價值,---即如果物品沒有凝結著人類勞動的代價耗費,則物品就沒有價值。
問題如何解決呢?
實際上,雖然幾乎所有自然形成的物品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稀缺性,但人類勞動的作用正是要消滅這種稀缺性,使人能夠更容易得到自己所必需的物品。同時,自然物品的稀缺性越大,為消滅這種稀缺性所花費的人類勞動也就越大。比如如果物品的稀缺度是100%(這表明自然界並沒有這種物品,如人類今天的文明所使用的絕大多數物品,都不是自然界事先具有的),那么人類為得到它們所耗費的勞動度也是100%。同樣,如果物品的稀缺度是50%,則人類勞動就需花費50%的勞動度來獲得它們,比如土地,原先已經留存土地,但還難以直接用來做耕作或建築等用途。最後,如果物品的稀缺度是0%,表明自然界已經為我們完全充足地準備好了,不再需花費人類勞動來獲得它們,因此此時所耗費的人類勞動度是0%,比如自然空氣就可以認為是稀缺度等於0%的極其重要的自然物品,它對於人類來說使用價值最大但其價值卻等於零,沒有人能夠用一把空氣來換取任何其它物品。
可見,自然物品的稀缺性及其所包含的價值完全可以用人類勞動耗費的程度來衡量。人類的本性,就是不容許任何自己所需要的具有經濟意義的物品---“經濟物品”具有太大的稀缺性,人類總是想方設法消滅這種稀缺性。比如,可用土地稀缺嗎?就會開荒更多土地以供使用,如果沒有原始土地以供開荒,則會創造發展出相應的替代品,比如移山填海,造出一片可用的土地來。又如某野生性的食物稀缺又無法自然開採得更多,人類就會想辦法創製出其替代品來取代這些野生食物,以供人類需要,就象野生人參十分稀缺就想辦法培植園參來代替其藥用功能一樣。所以人類勞動是要消滅物品的稀缺性的,這是它的根本作用。
但是名畫古董之類的文物之價值則是另外一類性質的問題,因為它們只是一些非經濟的物品,人類並不希望這類東西豐富起來,反而希望它們永遠處於稀缺地位,它們處於稀缺狀態對人的生存生活沒有什麼影響。但如果是食糧之類的經濟物品,它們的短缺對人的生存就具有重大影響了,因此人類不容許它們過於短缺,人類生存的富裕程度與它們的豐裕程度直接相關。在古代,每一種糧食在人們還沒有掌握種植技術時也是短缺的,它的短缺便直接影響到人的生存度,迫使人類費盡辦法使它們不再短缺,豐富起來。
所以不能以文物的稀缺價值來說明經濟物品中人工代替品與其對應的自然品之間的價值關係,文物的價值不能以其工人代替品的價值來衡量,比如名畫代替品的低廉價格就無法影響名畫真品的高昂價格,但對於經濟物品則可以這樣衡量,如種植人參的價格完全可以影響野生人參的價格,(這種影響的方式是:當野生人參價格太貴又有價格低廉的種植人參出現時,人們就會大量選購人參,使野生人參的需求量減少,迫使其價格下調。當然任何時候野生人參的價格總比種植人參貴得多)。
這樣,所謂自然資源的價值---因自然資源稀缺所形成的價值,完全可以歸結為人類勞動的代價耗費,至少可以人類耗費的勞動度來衡量,放寬些說可稱為“近似衡量”---用人工替代品所耗費的人類勞動量來近似衡量稀缺的自然物品所包含的價值。這樣,當人工替代品廉價時,自然品的價格也不會貴到那裡去,相反,當人工替代品貴時,自然品的價格也會按比例變貴。不過自然品的價格總會高出人工替代品價格的一定程度。實際上,某種自然資源如果沒有受到人類的需要,哪怕它非常稀缺,也談不上有什麼價值,只有人類需要的物品,才引起人類勞動的投入,以求更多的製造。因此物品的價值最終要由人類勞動決定或衡量。
最後,人類勞動同樣非常樂意看到將自身“消滅”,即能夠不再需要人類勞動,直接利用自然的力量源源不斷地創製出無窮無盡的物品來,比如現在的自動生產線就是這樣,它是機巧地利用自然力及自然資源自動創造人類所需物品的生產線。此時,創製出來的物品所凝結的人類勞動越來越少,其數量越來越多,其價值趨向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