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青少年科普文庫》是2013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亮。
基本介紹
- 書名: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青少年科普文庫
- 作者:曾亮
- ISBN:7511240143
- 頁數:222頁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1日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我們的地球看上去很溫和,但它的內部卻充斥著熾熱的熔岩,海水裡蘊藏了無窮的力量,海洋表面也不斷醞釀著強烈的風暴。當這些看不見的威力突然爆發時,災禍就發生了:大地抖動,山脈噴火,像房子那么高的海浪排山倒海地襲來,風暴肆虐,強降雨帶來的洪水,等等。
《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介紹了這樣或那樣的自然災害,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科學地向小讀者們解釋了導致這些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
此外,書中還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例如,自然界現在發生的災難比以往增加了嗎?面對自然災害,我們怎樣保護自己呢等等。
編輯推薦
《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為“青少年科普文庫”系列之一,由曾亮編著。 愛迪生曾說過:“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正是一本讓人備感驚奇、超酷超炫的科學書,立足於21世紀的最新科技發展成果,緊跟時代步伐,以獨特的視角、生動的文字、豐富的想像力,全面闡述科學知識、揭秘複雜的科學現象、洞悉自然科學規律,讓你領略到看似枯燥的科學其實很精彩、很有趣。
圖書目錄
雷擊
震撼現場——祖孫二人同時遭雷電襲擊
認識雷電
雷擊的經典案例
雷電的防範
沙塵暴
震撼現場——強沙塵暴襲蒙古8人死亡
認識沙塵暴
我國愈演愈烈的沙塵暴天氣
沙塵暴的防治
旱災
震撼現場——衣索比亞大旱致30萬人死亡
認識旱災
歷史上的旱災
防旱與抗旱
滑坡
震撼現場——600方立方米的土石從坡腳衝出
認識滑坡
近年來我國的滑坡災害
滑坡的預警和防治
土石流
震撼現場——委內瑞拉的土石流之災
認識土石流
土石流災害回放
土石流的預防措施
熱浪
震撼現場——高溫熱浪席捲泉城
認識熱浪
近年來熱浪發展趨勢
熱浪的防禦
颱風
震撼現場—-八一風災
認識颱風
近年來颱風回顧
颱風的防禦措施
大霧
震撼現場——印度大霧導致車禍17人死亡
認識大霧
近年來我國的犬霧天氣
大霧的預警和防範
冰雹
震撼現場——冰雹災害突襲徐州
認識冰雹
1949年以來的數次雹災天氣
冰雹的防治
凍害
震撼現場—球害導致30萬畝林果絕收
認識凍害
我國近年來的幾次凍害天氣
凍害的防治
洪水
震撼現場——1998年我國特大洪災
認識洪水
洪水的傳說和歷史記載
防汛、與抗洪
風暴潮
震撼現場——風暴潮席捲渤海灣
認識風暴潮
中外歷史上的風暴潮
風暴潮的預防
森林火災
震撼現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
認識森林火災
近年森林火災發生概況
森林防火措施及火災應對
地震
震撼現場——8.9級智利大地震
認識地震
審外歷史上影響重大的地震
地震的預報和應對
海嘯
震撼現場——印度洋大海嘯
認識海嘯
近百餘年來的大規模海嘯
海嘯的預警和救援
雪崩
震撼現場——雪崩毀掉整個容加城
認識雪崩
有關雪崩的故事和事故
雪崩的研究與預防
火山噴發
震撼現場——1985年魯伊斯火山大噴發
認識火山噴發
有關火山噴發的記錄
火山噴發的預防與應對
龍捲風
龍捲風的形成機翩
龍捲風的分類
龍捲風的形態
龍捲風的頻發地區及危害
龍捲風的防範
赤潮
赤潮緣由
赤潮現象
赤潮的危害
赤潮的防治
震撼現場——祖孫二人同時遭雷電襲擊
認識雷電
雷擊的經典案例
雷電的防範
沙塵暴
震撼現場——強沙塵暴襲蒙古8人死亡
認識沙塵暴
我國愈演愈烈的沙塵暴天氣
沙塵暴的防治
旱災
震撼現場——衣索比亞大旱致30萬人死亡
認識旱災
歷史上的旱災
防旱與抗旱
滑坡
震撼現場——600方立方米的土石從坡腳衝出
認識滑坡
近年來我國的滑坡災害
滑坡的預警和防治
土石流
震撼現場——委內瑞拉的土石流之災
認識土石流
土石流災害回放
土石流的預防措施
熱浪
震撼現場——高溫熱浪席捲泉城
認識熱浪
近年來熱浪發展趨勢
熱浪的防禦
颱風
震撼現場—-八一風災
認識颱風
近年來颱風回顧
颱風的防禦措施
大霧
震撼現場——印度大霧導致車禍17人死亡
認識大霧
近年來我國的犬霧天氣
大霧的預警和防範
冰雹
震撼現場——冰雹災害突襲徐州
認識冰雹
1949年以來的數次雹災天氣
冰雹的防治
凍害
震撼現場—球害導致30萬畝林果絕收
認識凍害
我國近年來的幾次凍害天氣
凍害的防治
洪水
震撼現場——1998年我國特大洪災
認識洪水
洪水的傳說和歷史記載
防汛、與抗洪
風暴潮
震撼現場——風暴潮席捲渤海灣
認識風暴潮
中外歷史上的風暴潮
風暴潮的預防
森林火災
震撼現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
認識森林火災
近年森林火災發生概況
森林防火措施及火災應對
地震
震撼現場——8.9級智利大地震
認識地震
審外歷史上影響重大的地震
地震的預報和應對
海嘯
震撼現場——印度洋大海嘯
認識海嘯
近百餘年來的大規模海嘯
海嘯的預警和救援
雪崩
震撼現場——雪崩毀掉整個容加城
認識雪崩
有關雪崩的故事和事故
雪崩的研究與預防
火山噴發
震撼現場——1985年魯伊斯火山大噴發
認識火山噴發
有關火山噴發的記錄
火山噴發的預防與應對
龍捲風
龍捲風的形成機翩
龍捲風的分類
龍捲風的形態
龍捲風的頻發地區及危害
龍捲風的防範
赤潮
赤潮緣由
赤潮現象
赤潮的危害
赤潮的防治
文摘
震撼現場——衣索比亞大旱導致30萬人死亡
1984年10月18日,非洲正經歷著20世紀以來最大的一次乾旱和饑荒。從非洲北部至南部有34個國家遭受大旱,24國發生了饑荒,1.5億—1.85億人受到飢餓的威脅。遭受災害嚴重的地區河流乾涸,田地龜裂,黃沙瀰漫,牲畜倒斃,至少1000萬人背井離鄉,東奔西走尋覓食物。日內瓦紅十字協會·說,1983年非洲有1600萬人死於飢餓或與營養不良有關的疾病,1984年的死亡數字肯定更高。聯合國稱這次大旱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類災難”。
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是衣索比亞。全國4200萬人中約有900萬人受到饑饉的威脅。據報,至1984年10月18日已有30多萬人被餓死。目擊者說,北部地區多年無雨,萬木凋零,存糧都已吃光。在沃洛省的一個救濟站,那裡食品只夠分給3000人,而等待救濟的有10萬人。每天死亡人數達100人。在一頂滿是灰塵的帳篷中,形容枯槁的一個男子把面黃肌瘦的兒子放到搖籃里,然後拿起一碗粥,輕輕地送到孩子的唇邊,這個骨瘦如柴的孩子只是睜著眼看,他已經不會進食了。在去救濟站的沿途,人們耐心等待過往的車子發放食品。在巴提難民營,大約1.6萬人擠在一個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帳篷城裡。1983年12月,這個難民營每天死亡達120人,其中大多數是兒童。
1984年10月30日,總部設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宣布,世界糧食計畫署將向6個非洲和拉美國家的110多萬災民和難民提供相當於1580萬美元的緊急糧食援助。
認識旱災
旱災指長期缺水或降水不足,作物對水分的需要量或從土壤中汲取的水量在一個相當時期內不相適應,而使作物生長受限或死亡,產量下降或絕收的氣象災害。旱災是普遍性的自然災害,不僅農業受災,嚴重的還影響到工業生產、城市供水和生態環境。中國通常將農作物生長期內因缺水而影響正常生長稱為受旱,受旱減產三成以上稱為成災。經常發生旱災的地區稱為易旱地區。
旱災起因
旱災的形成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長期少雨而空氣乾燥、土壤缺水嚴重。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滿足牧草等農作物生長的需要,造成較大的減產或絕產的災害。(2)不存在可能帶來降水的暖濕氣流。(3)處於周期性的乾旱期。(4)氣溫顯著偏高。(5)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現象日趨嚴重,從而直接導致了乾旱地區的擴大與乾旱化程度的加重。
乾旱等級劃分
乾旱是因長期少雨而空氣乾燥、土壤缺水的氣候現象。
小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中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
大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特大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旱區分布
旱災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氣候。通常將年降水量少於250毫米的地區稱為乾旱地區,年降水量為250~500毫米的地區稱為半乾旱地區。世界上乾旱地區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邊緣,中東和西亞,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國的西北部。這些地區常年降雨量稀少而且蒸發量大,農業主要依靠山區融雪或者上游地區來水,如果融雪量或來水量減少,就會造成乾旱。世界上半乾旱地區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區,歐洲南部,西南亞;北美中部以及中國北方等。這些地區降雨較少,而且分布不均,因而極易造成季節性乾旱,或者常年乾旱甚至連續乾旱。
中國大部屬於亞洲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受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影響,在區域間、季節間和多年間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災發生的時期和程度有明顯的地區分布特點。秦嶺淮河以北地區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說。黃淮海地區經常出現春夏連旱,甚至春夏秋連旱,是全國受旱面積最大的區域。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是伏旱和伏秋連旱,有的年份雖在梅雨季節,還會因梅雨期縮短或少雨而形成乾旱。西北大部分地區、東北地區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區春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四川東部則經常出現伏秋旱。華南地區旱災也時有發生。
P32-35
1984年10月18日,非洲正經歷著20世紀以來最大的一次乾旱和饑荒。從非洲北部至南部有34個國家遭受大旱,24國發生了饑荒,1.5億—1.85億人受到飢餓的威脅。遭受災害嚴重的地區河流乾涸,田地龜裂,黃沙瀰漫,牲畜倒斃,至少1000萬人背井離鄉,東奔西走尋覓食物。日內瓦紅十字協會·說,1983年非洲有1600萬人死於飢餓或與營養不良有關的疾病,1984年的死亡數字肯定更高。聯合國稱這次大旱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類災難”。
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是衣索比亞。全國4200萬人中約有900萬人受到饑饉的威脅。據報,至1984年10月18日已有30多萬人被餓死。目擊者說,北部地區多年無雨,萬木凋零,存糧都已吃光。在沃洛省的一個救濟站,那裡食品只夠分給3000人,而等待救濟的有10萬人。每天死亡人數達100人。在一頂滿是灰塵的帳篷中,形容枯槁的一個男子把面黃肌瘦的兒子放到搖籃里,然後拿起一碗粥,輕輕地送到孩子的唇邊,這個骨瘦如柴的孩子只是睜著眼看,他已經不會進食了。在去救濟站的沿途,人們耐心等待過往的車子發放食品。在巴提難民營,大約1.6萬人擠在一個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帳篷城裡。1983年12月,這個難民營每天死亡達120人,其中大多數是兒童。
1984年10月30日,總部設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宣布,世界糧食計畫署將向6個非洲和拉美國家的110多萬災民和難民提供相當於1580萬美元的緊急糧食援助。
認識旱災
旱災指長期缺水或降水不足,作物對水分的需要量或從土壤中汲取的水量在一個相當時期內不相適應,而使作物生長受限或死亡,產量下降或絕收的氣象災害。旱災是普遍性的自然災害,不僅農業受災,嚴重的還影響到工業生產、城市供水和生態環境。中國通常將農作物生長期內因缺水而影響正常生長稱為受旱,受旱減產三成以上稱為成災。經常發生旱災的地區稱為易旱地區。
旱災起因
旱災的形成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長期少雨而空氣乾燥、土壤缺水嚴重。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滿足牧草等農作物生長的需要,造成較大的減產或絕產的災害。(2)不存在可能帶來降水的暖濕氣流。(3)處於周期性的乾旱期。(4)氣溫顯著偏高。(5)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現象日趨嚴重,從而直接導致了乾旱地區的擴大與乾旱化程度的加重。
乾旱等級劃分
乾旱是因長期少雨而空氣乾燥、土壤缺水的氣候現象。
小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中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
大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達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特大旱:連續無降雨天數,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旱區分布
旱災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氣候。通常將年降水量少於250毫米的地區稱為乾旱地區,年降水量為250~500毫米的地區稱為半乾旱地區。世界上乾旱地區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邊緣,中東和西亞,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國的西北部。這些地區常年降雨量稀少而且蒸發量大,農業主要依靠山區融雪或者上游地區來水,如果融雪量或來水量減少,就會造成乾旱。世界上半乾旱地區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區,歐洲南部,西南亞;北美中部以及中國北方等。這些地區降雨較少,而且分布不均,因而極易造成季節性乾旱,或者常年乾旱甚至連續乾旱。
中國大部屬於亞洲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受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影響,在區域間、季節間和多年間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災發生的時期和程度有明顯的地區分布特點。秦嶺淮河以北地區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說。黃淮海地區經常出現春夏連旱,甚至春夏秋連旱,是全國受旱面積最大的區域。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是伏旱和伏秋連旱,有的年份雖在梅雨季節,還會因梅雨期縮短或少雨而形成乾旱。西北大部分地區、東北地區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區春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四川東部則經常出現伏秋旱。華南地區旱災也時有發生。
P32-35
序言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素的變化超過一定強度時,就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幾秒鐘內表現為災害行為,像火山爆發,地震、洪水、颶風、風暴潮、冰雹、雪災、暴雨等,這類災害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草害等,雖然一般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災,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仍然比較快速、明顯,所以也把它們列入突發性自然災害。另外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逐漸顯現成災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這類災害通常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則稱之為緩發性自然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複雜的相互聯繫。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儘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我們的地球看上去很溫和,但它的內部卻充斥著熾熱的熔岩,海水裡蘊藏了無窮的力量,海洋表面也不斷醞釀著強烈的風暴。當這些看不見的威力突然爆發時,災禍就發生了:大地抖動,山脈噴火,像房子那么高的海浪排山倒海地襲來,風暴肆虐,強降雨帶來的洪水,等等。在《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中為我們介紹了這樣或那樣的自然災害,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科學地向小讀者們解釋了導致這些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此外,書中還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例如,自然界現在發生的災難比以往增加了嗎?面對自然災害,我們怎樣保護自己呢等等。
隨著自然資源不斷加速開採,造成了地球內外應力變化快速升級,使得近幾年來全球各地區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由於人類過度開發地下礦產資源,從而構成了地球內部的多“空區”和多“空洞”現象。在星際引力場、重力場以及地球自轉離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它徹底改變了地球內部的原始地質平衡應力變化,這就是造成當前自然災害頻發的主要因素。
我們的地球看上去很溫和,但它的內部卻充斥著熾熱的熔岩,海水裡蘊藏了無窮的力量,海洋表面也不斷醞釀著強烈的風暴。當這些看不見的威力突然爆發時,災禍就發生了:大地抖動,山脈噴火,像房子那么高的海浪排山倒海地襲來,風暴肆虐,強降雨帶來的洪水,等等。在《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中為我們介紹了這樣或那樣的自然災害,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科學地向小讀者們解釋了導致這些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此外,書中還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例如,自然界現在發生的災難比以往增加了嗎?面對自然災害,我們怎樣保護自己呢等等。
隨著自然資源不斷加速開採,造成了地球內外應力變化快速升級,使得近幾年來全球各地區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由於人類過度開發地下礦產資源,從而構成了地球內部的多“空區”和多“空洞”現象。在星際引力場、重力場以及地球自轉離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它徹底改變了地球內部的原始地質平衡應力變化,這就是造成當前自然災害頻發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