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消耗

自然消耗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自然消耗存在,是指人為了最基本的生存,或者為了改善生存,或者為了滿足虛偽、貪慾,而通過勞動、欺詐或者掠奪的手段從自然界中直接或者間接取得生活資料的存在。在精神領域,因為精神的消費不具有消耗、耗散的特性,只能稱之為“消費存在”。

當代理論家、評論家、詩人張修林在其哲學著作《現實、存在和價值》中提出了這一概念並作了詳細的解釋:
自然消耗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自然消耗存在,是指人為了最基本的生存,或者為了改善生存,或者為了滿足虛偽、貪慾,而通過勞動、欺詐或者掠奪的手段從自然界中直接或者間接取得生活資料的存在。在精神領域,因為精神的消費不具有消耗、耗散的特性,只能稱之為“消費存在”。
自然資源的消耗,自然資源是社會和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質源泉。同時,自然資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提供了勞動資料,是人類自身再生產的營養庫和能量來源。無論是作為活動場所、環境、勞動對象,還是從中製造勞動對象,都要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人類通過生產活動,從自然界取得資源和能源,經過採掘、加工、調配和消費,再以“三廢”形式,直接地或間接排放。
顯而易見,在歷史以來的人類社會中,為了最基本的生存、甚至無法生存的人往往總是社會中的絕大部分,他們只消耗了非常少的生存資源,並且,他們幾乎承攬了整個社會的所有勞動,而大量的生存資源,總是被滿足虛偽、貪慾的人數極少的群體無情地欺詐或者掠奪了。這就是人類社會生存的實質。
改善生存,是人類社會一貫的、連續不斷的、似乎永無止境的目標。這是非常正當、絕對必要的。這是人類不斷改造自然、不斷努力使社會現實更加合理化的誘因和動力所在。這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唯一、直接的助推器。
我們知道,自然界有空間限制,當然有能量限制。就算人類不斷拓展、認知新的自然空間,人類的腳步不斷地邁過一個又一個陌生的自然處女地域,與人類無止境的掠奪的欲望相比,自然可供人類揮霍的生存資料實在太有限了。自然如同有生命的人類一樣,有著自身的忍耐極限,到達這一極限,就會徹底崩潰、瓦解。眾所周知,人類在近代以來已屢屢遭到了自然界的報復,氣候異常、海嘯、地震、颱風、乾旱等災害接連不斷。應當知道,自然的徹底崩潰、瓦解,與人類的徹底崩潰、瓦解,總是會在同一瞬間發生。
任何時代的人類總體、任何時代的人類中的任何權力集團和利益集團都沒有權力和資格對自然過多索取,以致造成過度破壞,這不僅會造成人類眼前的生存環境惡劣危機,而且,這是對人類繁衍和延續的蔑視、侵害,這是對後代應當具有的自然享受權的惡意剝奪。我們看到,隨著自然科學技術的扭曲性發展,隨著人的非理性、暴力性慾望的強烈擴張,人類如同一個最嚴重的吸毒者,喪失了最根本的理智,瘋狂地向自然進攻,從而正在逐漸斬斷自己的未來。在既往的認識中,剝奪、侵害人權僅僅限於發生在同時生存在一定空間的人類之間,現在,剝奪、侵害人權已經發生在跨越時間的層面上了,以致於剝奪、侵害的實施者埋入黃土若干年後,人類還要為他們的野蠻、無恥、瘋狂、毫無人性的行徑付出遙遙無期的沉痛甚至致命的代價。難道這就是社會所謂發展必須經歷的無邊的黑暗,就是人類難以抗拒的歷史宿命?這不僅是一個時代、一個階段人類的悲哀,這將是人類整體性、歷時性、無終結性的整體時間意義上的悲哀。任何時代、任何社會,要提高當前人類的肉體和感官享受程度,如果不採用合理的、有利於發展的、保持自然和資源的持續可利用性的手段,那不算能耐,變賣土地,廉價出賣各種礦藏、動植物資源就能輕易做到。令人震驚的是,當今世界上,有不少人類的決策和管理集團,利用這樣的手段弄出了一定的所謂經濟成長,竟吹噓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經濟成就;更有甚者,弄出這樣惡性循環的經濟成長,卻只供決策和管理集團的少數人恣肆揮霍、支配,而被“管理”的社會絕大多數成員,生存質量仍然沒什麼提高,甚至愈發惡劣。
在被所謂的經濟和權力異化的社會中,肉體、人格和尊嚴也被異化為消耗存在,喪失了主體性和能動性,以非主體性的自然物品化、物件化、工具化呈現,成為金錢、權力和非理性慾望的商品、消費品;肉體、人格和尊嚴的消耗和精神的消弭、頹廢化同步發生,消耗肉體、人格和尊嚴的過程,就是遮蔽、消弭人文精神的過程。
要保持有良好的自然消耗存在,首要的就是要擺脫各種沒有制約、或者少有制約的權力對自然的過度侵害。不逐步解決這一問題,惡性的、無序的、瘋狂的自然破壞存在就不會減弱和中止。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永遠無法消弭的前提。
以上內容來自:張修林哲學著作《現實、存在和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