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治專區
- 拼音:zì zhì zhuān qū
- 所屬國家:俄羅斯
- 性質:聯邦主體
自治專區,俄羅斯聯邦的(曾被翻譯為中文的)聯邦主體名稱之一(可見新華網報導:俄羅斯埃文基自治專區一小型客機失蹤),現在見到的是自治區(其自治內涵和中國大相逕庭,畢竟俄羅斯是聯邦制國家,我國為單一制國家),後來隨著區劃調整...
《共同綱領》時期,民族自治地方統稱為“民族自治區”。這一時期,“民族自治區”的行政建制沒有統一性的明確規定和具體劃分,但它們之間是有行政層級差別的。隨著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立法的推進,“民族自治區”的行政層級逐漸清晰起來,並有了一個大致界定。1952年正式將“民族自治區”劃分為鄉(村)、區、縣、專區或...
不是一級政區。1967年-1975年,專區逐漸改為地區。197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至此地區成為一級地方政府存在,不論對其行政地位如何修正,成為事實上的一級地方。相關 中文對南亞地區的印度介於邦與縣或巴基斯坦介於省與縣之間一種行政區劃形式亦譯作“專區”。俄羅斯的聯邦主體原來的稱謂也有自治專區。
專區行政專員公署 專區行政專員公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至1970年代設立的行政管理機構,行政地位介於省級行政區與縣之間,專區則是相對應的行政區,其最高行政長官稱為“行政專員”。專區行署是省、自治區的派出機構,管理縣、自治縣和市。
蒙自專區,1950年設,專署駐蒙自縣。轄河口市及箇舊、蒙自、屏邊、元陽(由建水、蒙自等縣析置,駐新街)、金平、紅河(由元江、石屏、建水3縣析置,駐迤薩)、元江、石屏、建水、曲溪、開遠等11縣和龍武設治局。1951年原箇舊縣改設箇舊市,由省直轄。 1952年原龍武設治局改設龍武縣;原紅河縣改設紅河縣哈尼...
日喀則專區,是西藏自治區舊專區,原為日喀則宗,19世紀初,噶廈政府提升為基宗。原為日喀則宗,19世紀初,噶廈政府提升為基宗。解放軍入藏後,新政權於1951年置日喀則分工委和江孜分工委。1956年,日喀則分工委改為“基巧”辦事處。1959年置日喀則專區、日喀則縣。1964年,江孜專區併入日喀則專區。1970年,撤消日喀則...
通過民主改革,徹底摧毀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實現了人民翻身解放,為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創造了重要社會歷史條件。廢除封建農奴制度,建立起人民政權,為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提供了制度條件。到1960年底,全區成立鄉級政權1009個,區級政權283個;78個縣(包括縣級區)和8個專區(市)也成立了人民政權。與此...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民族的地級行政區,俗稱康巴地區或康區,是中國第二大藏區——康巴的主體和腹心地帶。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一個專區級民族自治地區。其州府所在地康定,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高原名城,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甘孜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行成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民...
楚科奇民族自治區為俄羅斯最東部,是世界的最東北端,有“地球東極”之稱。包括弗蘭格爾島、拉特馬諾夫島及其它島嶼,楚科奇半島和葉夫拉及亞陸路部分也屬楚科奇民族自治區。楚科奇民族自治區瀕臨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和白令海。其南部、西南部與勘察加邊疆區相鄰,西南部與馬加丹州相鄰,西部與西北部與薩哈共和國相鄰。
1952年9月26日,撤銷都蘭縣,設立縣級“都蘭縣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 1954年1月25日,改建為專區級“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駐察汗烏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風景(9張) 1955年12月12日,更名為“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 為開發建設柴達木盆地,1955年7月30日,在格爾木設立了“柴達木工作委員會”,作為...
1950年,將原三區革命精河縣、博樂縣、溫泉縣政府改稱為博樂、精河、溫泉縣人民政府,隸屬伊犁專區。 1954年4月14日,博爾塔拉民族區域自治籌備委員會成立。7月13日,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區宣告成立,首府設在博樂縣城,轄博樂、精河、溫泉3縣。 1955年2月20日,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區改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1950年2月,柳州行政區改稱柳州專區,屬桂北行政區;柳州市改省轄市。1951年3月,桂北行政區撤銷,柳州專區屬省直轄。1952年8月,柳州專區併入宜山專區。1952年12月,桂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宜山專區更名為宜山地區,屬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2月,桂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桂西壯族自治州,宜山地區隸屬未變。1956年12...
江孜專區 江孜專區,西藏自治區已撤消的行政區。1960年由西藏自治區籌委會設定。在今西藏自治區南部。轄江孜、仁布、白朗、亞東、浪卡子、打隆等六縣;專員公署駐江孜縣。1960年設康馬、崗巴二縣。1964年撤銷,轄縣分別劃歸山南、日喀則二專區。
崇左專區 崇左專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已撤消的行政區。1951年由龍州專區改置。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轄崇善、龍津、明江、雷平、上金、思樂、養利、憑祥、萬承、寧明、左縣、龍茗、隆安、鎮結、綏淥、同正、上思、扶南、向都等縣。專員公署駐崇善縣(今崇左市)。1952年撤銷,轄區劃歸桂西僮族自治區。
1956年3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桂西壯族自治區更名為桂西壯族自治州。同時,將其所屬的百色、宜山兩個專區分別改為百色、宜山等兩地區,並設立地區工作委員會。同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憑祥鎮改設為憑樣市。1957年3月27日, 桂西壯族自治州直轄的鎮都縣更名為天等縣。至此,桂西壯族自治州直轄邕寧、賓陽...
1949年,設玉樹專區,專署駐玉樹縣。轄玉樹(駐結古)、稱多(駐周均)、囊謙(駐香達)3縣。1951年12月25日,玉樹專區改為玉樹藏族自治區,轄稱多、囊謙2縣;撤銷玉樹縣建制。1952年恢復玉樹縣建制,由玉樹藏族自治區領導。玉樹藏族自治區轄3縣。1953年,由玉樹、囊謙2縣西部地區合併設定扎朵縣;轄4縣。1954...
原屬綏遠省,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轄集寧、興和、豐鎮、武東、陶林、龍勝等縣。專員公署駐集寧縣(今市)。1950年9月曾改名綏東專區,同年11月復名集寧專區。1950年和林專區涼城縣劃入。1951年設平地泉鎮(縣級)。1952年薩縣專區撤銷,所轄包頭、歸綏、武川、薩拉齊、固陽、托克托、和林格爾、清水河等縣併入...
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 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為1953年4月1日 公署介紹 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為1953年4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撤銷呼納盟、興安盟和哲里木盟合併成立的行署專區,行政公署駐地烏蘭浩特市;1954年5月21日撤銷,按原轄域恢復設立哲里木盟,將原興安盟與呼納盟轄域合併成立呼倫貝爾盟。
1949年9月3日,永登縣解放,同年成立永登縣天祝區;1950年5月6日成立天祝自治區(縣級),屬武威專區;1953年10月22日改稱天祝藏族自治區,1955年7月19日,更名為天祝藏族自治縣,屬武威專區;1955年10月,撤銷武威、酒泉兩專區,其轄區併入張掖專區,天祝藏族自治縣屬張掖專區;1958年12月,撤銷古浪縣建置,其...
玉林專區,1949年-1951年為鬱林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已撤消的行政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1949年,設鬱林專區,專署駐鬱林縣(今玉林市)。轄鬱林、貴縣、興業、北流、陸川、博白6縣。1951年,撤銷鬱林專區;貴縣劃歸賓陽專區;鬱林、興業、北流、陸川、博白5縣劃入容縣專區。1958年,恢復玉林專區...
1956年3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桂西壯族自治區更名為桂西壯族自治州。同時,將其所屬的百色、宜山兩個專區分別改為百色、宜山等兩地區,並設立地區工作委員會。同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憑祥鎮改設為憑樣市。1957年3月27日, 桂西壯族自治州直轄的鎮都縣更名為天等縣。至此,桂西壯族自治州直轄邕寧、賓陽...
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轄梧州市及蒼梧、桂平、藤縣、岑溪、平南、容縣等縣。專員公署駐梧州市。1950年梧州市升地級市。1951年撤銷,轄縣劃歸容縣專區。1958年恢復梧州專區;梧州市降格劃入。轄梧州市及蒼梧、藤縣、岑溪、蒙山、昭平、賀縣、富鐘等縣。1961年梧州市升地級市。1962年富鐘縣分設富川、鐘山二縣。...
同年12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區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召開。 1953年3月,撤銷茂縣專區,成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區(地級),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區駐地由茂縣鳳儀鎮遷至刷經寺。1955年11月更名為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1958年5月,自治州駐地由刷經寺遷馬爾康。1987年7月更名為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34]...
四川省藏族自治區首屆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於1952年12月21日至29日在茂縣召開。會議應到代表406人。出席會議代表363人,其中藏族168人、漢族150人、羌族31人、回族14人。列席人員173人。會議聽取了協商委員會主席張承武作的《關於茂縣專區三年來施政工作情況的報告》;天寶(桑吉悅希)作的《四川省藏族自治區組織...
1952年5月,成立德欽藏族自治區及自治區人民政府。 1955年12月,在德欽縣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決定將德欽藏族自治區改為德欽縣,自治區人民政府改稱為縣人民委員會。 1957年9月13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轄中甸、維西、德欽三縣,由麗江專區代管。
1950年東蘭縣劃入;敬德、天保二縣劃歸龍州專區。1951年賓士、果德、那馬、靖西、鎮邊、敬德、天保七縣劃入;向都縣劃歸崇左專區;那馬縣劃歸賓陽專區;撤銷敬德、天保二縣,合設德保縣。1952年撤銷田西、西隆、西林三縣,改設田林縣和隆林各族自治區;撤銷凌雲、樂業二縣合設凌樂縣。1953年撤銷萬岡縣。1955年設...
定西專區是1949年到1970年存在於中國甘肅省的一個專區。地理位置 定西專區位於甘肅省中部,北與蘭州,白銀市相連,東與平涼地區、天水市毗鄰,南與隴南地區接壤,西與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交界。歷史沿革 1949年9月,原會寧分區更名定西分區,專署由會寧移駐定西。1950年,將靜寧、海原、西吉3縣劃歸平涼專區...
烏恰、巴楚、英吉沙、阿圖什、岳普湖、蒲犁、伽師等縣。簡介 專員公署駐疏附縣。1952年設喀什市。1954年烏恰、阿圖什二縣劃歸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蒲犁縣改設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1955年撤銷,轄縣劃歸南疆行政公署直轄。1956年恢復喀什專區;原莎車專區的莎車、澤普、葉城、麥蓋提四縣劃入。1970年改置喀什地區。
1970年,隨著“專區”改稱“地區”,官方對“專級行政區”改稱“地級行政區”。 1988年起,僅存四種類型的地級行政區,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歷史沿革 編輯 播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行政區主要節點 1949年 全國行政區劃之專級行政區(第二級行政區)共293個,其中54個省轄市...
文革期間專區的法律地位發生重大變化,其行政管理機構——“專區行政公署”改為黨政合一的革命委員會,專區改稱為地區,1970年全國對專區全面改稱為地區。197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地區設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即是地方各級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同時又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