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知識

自我知識

自我知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包括對別人的理解,並認識到他人的行為是個體自身行為的變異。皮亞傑把知識分成物理知識、邏輯數理知識和社會知識。後人在此基礎上提出,自我知識的獲得是個體對以上三種知識協調和運用的結果,在協調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兒童逐漸把自己作為一個有獨特個性的獨特客體而區別於其他的客體。兒童自我認識的第一步是區別“我”與“非我”, 然後是對自我運動和客體運動的區別。

基本介紹

  • 書名:自我知識
  • 作者:布瑞•格特勒 
  • ISBN:978-7-5080-7586-0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布瑞·格特勒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譯者:徐竹
出版年:2013-5
頁數:370
定價:39
裝幀:平裝
叢書:哲學新課題
ISBN:9787508075860

內容簡介

《哲學新課題叢書:自我知識》是對分析哲學領域過去三十年來關於自我知識問題的討論和思考的綜述。作者首先介紹了自我知識問題的歷史背景,概要論述了古希臘哲學家、笛卡爾、洛克、康德、維根斯坦與賴爾等對自我知識問題的觀點,之後考察了當代最主要的三種自我知識理論:親知理論、內感覺理論和理性主義理論,對這幾種理論的主要觀點和遇到的挑戰做了詳細的論述,並一一評價了各種理論的優缺點。
本書作者首先介紹了自我知識問題的歷史背景,概要論述了古希臘哲學家笛卡爾、洛克康德維根斯坦賴爾等對自我知識問題的觀點,之後考察了當代最主要的三種自我知識理論:親知理論、內感覺理論和理性主義理論,對這幾種理論的主要觀點和遇到的挑戰做了詳細的論述,並一一評價了各種理論的優缺點。

作者簡介

作者:商羯羅(Shankara, 約788-820年),印度中世紀吠檀多哲學的集大成者、偉大的不二論哲學家、公認的實踐智慧解脫的瑜伽士。 商羯羅出生於印度的喀拉拉。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他雲遊印度,致力於復興傳統的印度教(婆羅門教),駁斥當時在印度流行的佛教之“無我”學說,重新肯定關於個體靈魂的吠陀真理。 鑒於該書的重要性,本書作者翻譯了這本小書並加以釋論。

目錄

致謝
1 引言
1.1 本書的主題:自我知識與自我意識
1.2 自我知識
1.2.1 自我知識的疑難
1.2.2 自我知識的諸理論
1.3 自我意識
1.4 上述理論的哲學蘊涵
1.4.1 自我知識與心智的特殊性
1.4.2 自我知識與認識論辯護
1.4.3 自我知識與知覺知識
1.4.4 自我意識與個人同一性
1.5 本書的框架
小結
拓展閱讀
2 歷史背景
2.1 導論
2.2 古希臘哲學:知曉本性的重要意義
2.3 笛卡爾:自我知識作為認識論的基礎
2.3.1 內省與天賦觀念論
2.3.2 自我知識與認識論的內部論
2.3.3 自我知識與認識論的基礎主義
2.3.4 自我知識與心身二元論
2.4 洛克:內感覺理論
2.4.1 內感覺與知識
2.4.2 內感覺與意識
2.4.3 內感覺與個人同一性
2.5 康德:自我知識與理性的能動性
2.6 維根斯坦與賴爾:懷疑自我知識
2.6.1 維根斯坦的懷疑:私人性與認識論意義
2.6.2 維根斯坦主義的選項:默認性權威與表示論觀點
2.6.3 賴爾:作為理論建構的自我知識
小結
拓展閱讀
3 自我知識的本性、範圍與(所謂)特殊性
3.1 導論
3.2 較之於其它知識,自我知識是特殊的
3.2.1 自我知識作為認識論上特別可靠的知識
3.2.2 自我知識作為某種獨一無二的認識方法的結果
3.2.3 自我知識在非認識論意義上的特殊性
3.3 優先性通路的領域界限
3.3.1 品格特徵、情感預測和行動與態度的因果來源
3.3.2 情緒與情感
3.3.3 傾向性的信念與願望
3.3.4 博格霍森的難題
3.4 什麼東西留在了優先性通路的領域?
小結
拓展閱讀
4 自我知識的親知理論
4.1 導論
4.2 羅素親知理論
4.3 當代親知理論
4.3.1 親知論題
4.3.2 戴維森的挑戰
4.3.3 回應戴維森的挑戰
4.4 親知理論的問題
4.4.1 斑點母雞
4.4.2 概念化的問題
4.5 一個解決方案
4.5.1 裁剪認識顯現
4.5.2 一個服從於親知關係的現象概念說明
4.5.3 維根斯坦的“私人性”反駁
4.5.4 威廉姆森的自發光性反駁
4.6 親知理論的範圍
4.7 親知理論:得與失
小結
拓展閱讀
5 自我知識的內感覺理論
5.1 導論
5.2 當代版本的內感覺理論
5.2.1 阿姆斯特朗版本的內感覺理論
5.2.2 萊肯版本的內感覺理論
5.3 素樸性反駁
5.4 不對稱性反駁
5.5 休梅克的反駁
5.5.1 關於疼痛的自我蒙蔽
5.5.2 關於信念的自我蒙蔽:第一個論證
5.5.3 關於信念的自我蒙蔽:第二個論證
5.5.4 在休梅克的反駁之下捍衛內感覺理論
5.6 內感覺理論和意識的HOP理論
5.7 一個相關觀點:德萊克的移位知覺論
5.8 內感覺理論:得與失
小結
拓展閱讀
6 自我知識的理性主義理論
6.1 導論
6.2 理性主義:伯奇與莫蘭
6.2.1 作為一項規範性事業的批判理性
6.2.2 批判理性與自我知識
6.2.3 重釋自我知識問題
6.3 理性主義是否旨在成為認識論理論
6.4 反駁:理性主義不能解釋自我知識的認識論維度
6.4.1 伯奇的自我知識認識論
6.4.2 莫蘭的自我知識認識論
6.4.3 作為認識論來源的通透性方法
6.5 相關的理論
6.5.1 加洛的理性主義
6.5.2 休梅克的構成論
6.5.3 新表示論
6.6 理性主義理論的得與失
小結
拓展閱讀
7 自我意識
7.1 導論
7.2 自我意識是什麼?
7.2.1 休謨論旨:自我不可內省
7.2.2 作為主體與作為客體的自我意識
7.3 自我意識的特殊性
7.3.1 索引性本質
7.3.2 免於誤認的錯誤
7.4 內省論理論
7.4.1 自我的內省性意識
7.4.2 內省論觀點與休謨的束理論
7.4.3 內省論理論能夠解釋主體自我意識嗎?
7.5 緊縮論觀點
7.6 主體立足論
7.7 理性能動論
7.8 感覺論理論
7.8.1 埃文斯的感覺論理論
7.8.2 貝穆德斯的感覺論理論
7.9 這些理論存在真正的分歧嗎?
小結
拓展閱讀
8 經驗論與理性主義的論爭:一種分析
8.1 導論
8.2 經驗論與理性主義的界限
8.3 理性主義者的任務
8.4 合理性與通透性
8.4.1 兩種類型的態度
8.4.2 通透性的限制
8.4.3 解釋通透性
8.5 合理性與權利
8.5.1 批判性自我知識的認識論特質
8.6 自我意識的理性能動論
8.7 分析經驗論與理性主義的論爭
小結
拓展閱讀
術語表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