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圖式

圖式是指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而自我圖式是指個體在已往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對自己的概括性的認識。個體會在自我圖式的基礎上加工有關自己的信息;同時受自我圖式的影響,個體記住的往往是對他有意義或者是以前知道東西的延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我圖式
  • 適用學科:心理學
  • 適用範圍:人格心理學
自我圖式與抑鬱,自我圖式的形成,中國人自我圖式多為依賴型,文化的烙印,

自我圖式與抑鬱

自我圖式是一種假設的認知結構,它被用來指導信息的加工。人們擁有關於許多不同事物的圖式,如關於其他人的、社會群體的、社會事件和客觀物體的。這些圖式會影響我們所注意到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加工、解釋和儲存——組織和處理與外界信息有關的各項活動。“自我圖式也有類似的作用,具有某一特徵圖式的人更傾向於接受能進一步證明他們自我觀念的信息,而排斥與他們看法不一致的信息。”貝克就提出了與抑鬱有關的三種消極觀念:(1)對自我的消極看法(自己是有缺陷的、不足的、 無價值的);(2)對世界的消極看法(當前的生活狀況是不滿的,這個世界對他們有不合理的要求);(3)對未來的消極看法(無法在未來取得成就)。
貝克研究發現,抑鬱患者的幻覺、妄想和夢想常常包含著自我懲罰、喪失和剝奪這樣一些主題。 根據貝克的觀點,抑鬱者具有一種消極的自我圖式,它導致抑鬱者以一種消極的、歪曲的方式加工信息。他們往往關注生活的消極面,以自挫的方式解釋生活事件。這些消極的信息加工轉向支持三組消極認知。因此,一個消極的自我圖式解釋了“為什麼一個抑鬱症患者忽視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積極因素,繼續保持那種自挫的、導致痛苦的生活態度。”

自我圖式的形成

自我圖式是隨著自我不斷發展而產生的,文化、環境、家庭教養都會影響自我圖式的形成。尤其是文化因素在塑造自我圖式上所起的作用更為明顯。假如認為自己有獨立性的模式,就需要我們生活在一個能給與我們展示自己獨立性機會的文化中。構想一個重視依賴性, 缺乏獨立概念的社會,它怎能形成獨立性的自我圖式呢。此外,文化期望也影響著人們的自我圖式。它通過社會化的方式塑造著人們的自我圖式。中國文化對於自我圖式的影響從最根本上說是貫穿在整個社會化的過程之中的。

中國人自我圖式多為依賴型

中國人的自我圖式多為依賴型。在兒童期,我們的父母、老師都用一種特定的方式來對待我們,隨後這種東西成為我們身上重要的一部份。例如,中國人從小的家庭教養方式對依賴的訓練,尤其對家庭的依賴更是通過縱容嬰幼兒,約束初步學走路的小孩,管教中小學生,鼓勵大學生重視學業成績,以及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克制引起不和的侵犯衝動和性衝動來完成的。具體的說,依賴訓練是出自中國文化中人際間的相互依附關係,特別是在家庭中子代對親代的依附關係。在中國的家庭中,代際之間在人格和自我上缺乏顯著界限。父母往往把子女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所以不希望代際之間出現斷裂,父母對子女的依賴訓練便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結果導致子女獨立性差,社會適應能力低,一旦在實際生活中無所依附,就會不可避免的感到緊張、焦慮、恐慌。

文化的烙印

自我圖式在這種社會化的過程中深深的打下了文化的烙印。可以說,從簡單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到為人處事的應變能力,甚至更高層次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沒有得到完全的發展空間。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人的早期社會化多經歷依賴、求同、自我壓抑等方面的訓練和塑造。神經症中的強迫症、抑鬱症、焦慮症的形成便於此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