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主義文化:心理危機時代的美國生活

自戀主義文化:心理危機時代的美國生活

《自戀主義文化:心理危機時代的美國生活》是201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里斯托弗·拉什 (ChristopherLasch)。

基本介紹

  • 書名:自戀主義文化:心理危機時代的美國生活
  • 外文名:The Culture of Narcissism
  • 作者:克里斯托弗·拉什 (Christopher Lasch)
  • 譯者:陳紅雯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1日
  • 頁數:214 頁
  • 開本:32 開
  • ISBN:7532760855
  • 類型:人文社科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我們是否愛上了我們自己?是否在追求自我滿足時犧牲了我們共同的未來?是否在瘋狂追求自我和性解放的同時失去了親密、歡樂與互相之愛?本書闡述的是一種正在死亡的生活——一種崇尚競爭的個人主義文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和西方社會,焦慮的、自我關注的自戀性格,正逐漸取代了弗洛伊德時代那種深受嚴厲的超我意識壓抑的歇斯底里型性格。作為個人主義發展的結果,自戀主義,正是當代西方社會文化的核心性格與心理特徵,也是當代西方社會文化與心理危機的根源。《自戀主義文化:心理危機時代的美國生活》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覺悟運動和社會對自我的入侵
歷史時間感的淡薄
精神治療的情感
從政治到自我反思
自白和反自白
內心的空虛
激進主義對“獨處主義”的批判
對獨處主義的批判:理察·桑內特論公共人的沒落
第2章我們時代的自戀主義性格
作為人類狀況之比喻的自戀主義
心理學和社會學
近期臨床文獻中的自戀主義
對自戀主義的社會影響
逆來順受者的世界觀
第3章變化中的成功含義:從霍雷肖·阿爾傑到幸福的勾引者
工作觀的原來意義
從“自我培養”到通過“贏家形象”作自我宣揚
成就的失色
社會生存的藝術
個人主義的登峰造極
第4章虛假自我意識的陳腐性:政治及日常生活的戲劇
商品的宣傳
真理與可信性
廣告和宣傳
作為表演的政治
作為街頭劇的激進主義
英雄崇拜和自戀的理想化
自戀主義與荒誕派戲劇
日常生活的戲劇
具有諷刺意義的對日常生活的逃避
沒有出路
第5章體育運動的衰退
娛樂精神與提高民族地位的狂熱
赫伊津哈論《遊戲的人》
對體育運動的批評
體育的渺小化
帝國主義和對勤奮生活的狂熱
對公司的忠誠與競爭
官僚主義和“集體合作精神”
體育運動和娛樂工業
作為逃避的閒暇
第6章教育與新文盲
麻木的普及
能力的衰退
現代學校體制的歷史根源
從工業紀律到人力選拔
從美國化到“調節生活”
基本教育與國防教育的矛盾
民權運動與學校
文化多元化和新的家長制統治
巨型大學的興起
文化“精英論”及其批評家
成為一種商品的教育
第7章再生產的社會化和權威的崩潰
“工人的社會化”
少年法庭
父母教育
對放縱行為的再思考
對真實感的迷信
“職責轉移”所引起的心理反應
自戀主義、精神分裂症及家庭
自戀主義與“缺席的父親”
權威的取消與超我的轉化
家庭與其他社會控制機構的關係
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作為家庭的工廠
第8章逃避感情:性戰爭的社會心理學
個人關係的膚淺化
兩性戰爭的社會史
性“革命”
共處
女權主義和兩性戰爭的加劇
調解策略
男性幻想中閹割男人的女性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男女心靈
第9章更新生命信念的破滅
對衰老的恐懼
自戀主義與老年
衰老的社會理論:作為人為地退出舞台的“成長”
延年益壽:衰老的生物理論
第10章沒有父親的家長制
新富與舊富
作為統治階級的管理權貴和專業權貴
進步主義和新家長制統治的興起
自由主義對福利國家的批判
對官僚制度的依賴與自戀主義
保守派對官僚主義的批判

名人推薦

克里斯托弗·拉什觸及到了我們文化的核心,他關於美國人人格及其社會環境的洞見令人擊節叫好。拉什向我們揭示了在這個世紀“家庭的式微”對於美國社會文化心理的深刻影響,他也為此向卡特總統就其那篇著名的演講“我們時代的信心危機”給出了很好的建議。《自戀主義文化》是當代文化史的經典之作,它讓人驚詫,具有極大的煽動力,並且讓讀者和作者一樣不斷地挑戰自我、證明自我,這無疑是一本極其重要的書。
——Bruce Mazlish(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歷史學教授)
《自戀主義文化》的作者是克里斯托弗·拉什,美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與社會心理學家。該書問世於1979年,當即引起了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社會的巨大反響,成為全美範圍內的暢銷書,被美國學術界譽為研究當代西方人心態的經典著作。這本書在1988年由陳紅雯和呂明譯成中文,當年沒有引起任何反響,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那時的中國人正在從封閉、死板、壓抑的生活中解放出來,正在“崇尚競爭的個人主義文化”,還看不到這種文化有可能把我們引入“自戀主義的死胡同”,那時的人,即使看到這本書,也會認為是危言聳聽,不會往心裡去的。然而,20年之後,中國人再讀這本書,叉會如何呢?恐怕要有切膚之痛了。
——解璽璋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克里斯托弗·拉什(Christopher Lasch) 譯者:陳紅雯 呂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