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陵略平江臨湘入通城無日不雨至黃龍奉謁清禪師繼而晚晴邂逅禪客戴道純款語作長句呈道純

《自巴陵略平江臨湘入通城無日不雨至黃龍奉謁清禪師繼而晚晴邂逅禪客戴道純款語作長句呈道純》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自巴陵略平江臨湘入通城無日不雨至黃龍奉謁清禪師繼而晚晴邂逅禪客戴道純款語作長句呈道純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黃庭堅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對落暉。
野水自添田水滿,晴鳩卻喚雨鳩歸。
靈源大士人天眼,雙塔老師諸佛機。
白髮蒼顏重到此,問君還是昔人非?

創作背景

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黃庭堅結束了在四川的六年貶謫生活,從貶所東歸,在荊州沙市候命,經冬過年。次年,從荊州南下岳州,經巴陵(岳州治所)、平江、臨湘,進入通城,然後下江西,到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探家,又至江州與家人相會。這首詩是自分寧赴江州,途經武寧時所作。

作品鑑賞

這首詩的次聯句法獨特,有所從來。如白居易有“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過北山雲”,梅堯臣有“南隴鳥過北隴叫,高田水入低田流”。對這種現象,趙翼甌北詩話》譏之為“愈落窠臼”,以為全是出於模仿。應該承認,趙翼是位重視獨創的批評家,他曾寫詩說:“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就是他樹起的一面旗幟。但是,在做出上述評價時,他卻忽略了藝術創作的心理機制。生在唐人之後,宋人感到不僅在內容方面疆域愈窄,在形式方面也鮮有餘地。於是,他們往往更注重在技巧上的玩索,而借鑑前人成句,通過語言或結構的變化來“斷以己意”,正是他們所常常採用的方法。這一聯詩,以“野水”和“田水”、“晴鳩”和“雨鳩”相鉤連,不僅寫出了獨特的地理風貌,而且展示了大自然發生變化的過程。另外,“自”和“卻”字是作者的經意之筆,把由晴到雨的變化無常,以及這種變化給主人公心裡帶來的無奈和順適的感受,細膩地表達出來了,由此,人們不能不想到作者的遭遇,不能不想到這一塊佛地給他的啟示。周紫芝竹坡詩話》說:“梅聖俞詩云:‘南隴鳥過北隴叫,高田水入低田流。’……魯直詩有‘野水自添田水滿,晴鳩卻喚雨鳩來’之句,恐其用此格律,而其語意高妙如此,可謂善學前人者也。”這一評價是公允的。
末聯充滿感慨,而又包含佛理。僧肇物不遷論》曾說:“梵志出家,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詩意即本此而來。作者早年曾在此游觀、學道,促進了世界觀的形成,此時,屢經磨難,其夙志或本性,就其實際情形來看,實在是半昔半今,非昔非今,亦昔亦今。這裡,固然有歲月不居,世事變遷的滄桑之感,同時也有追求理想,堅持人格的堅貞之情。這樣就深化了人生的底蘊,將佛理賦予了現實的、積極的精神。
古人詩篇,即使出自名家之手,也不容易做到一篇之中,句句都好。這首詩,前六句比較平淡,最後兩句才顯出精彩。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宋英宗年號,公元1064—1067年)進士。宋哲宗時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後因修史“多誣”遭貶。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詩以杜甫為宗,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風格奇硬拗澀,開創江西詩派,在宋代影響頗大。又能詞。兼擅行書、草書,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